第116章 爐火重生
- 大明:從工業系統開始
- 藏真
- 2429字
- 2025-07-11 12:10:00
舊吳王府,不再是檀香繚繞的修道之所,而成了帝國工業藍圖的策源地。御案上堆疊的,不再是經卷丹書,而是工部呈上的、精確到寸的蒸汽機圖紙與龍江船廠改造方案。
朱厚熜指尖劃過那抄沒自“玉龍鑲甲”與“軍火肅奸”兩場風暴、總計逾千萬兩的驚人財富數字,眼中燃燒著比修道更熾熱的光芒——那是鑄造鋼鐵帝國、掌控寰宇的野心!
“錢,終于不再是問題了。”朱厚熜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該讓這些沾血的銀子,變成真正的……國器了!”
金陵燕子磯,曾經為“釣金”而建的御用新瓷廠,此刻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蛻變。
爐火重生,鐵水奔流。
巨大的甜白釉瓷窯被徹底推平,取而代之的是數座拔地而起的、噴吐著滾滾黑煙與灼熱紅光的煉鐵高爐。
工部調集來的北方匠戶與重金招募的技師在錦衣衛的嚴密“護衛”下日夜忙碌,甚至連鐵柱和他伙伴們也來了。
從湖廣、兩廣運來的優質鐵礦石與焦炭被源源不斷地投入爐口,熾熱的鐵水如同赤紅的巨龍,在特制的溝槽中奔涌咆哮,澆鑄出巨大的蒸汽機底座、氣缸與飛輪構件。
空氣中彌漫著硫磺、焦炭與金屬熔融的灼熱氣息,宣告著瓷器時代的終結與鋼鐵時代的降臨。
廠區核心,那座曾被嚴世蕃視為神秘禁地的“秘研所”,如今門戶大開,成了真正的帝國蒸汽心臟。巨大的廠房內,數臺根據嘉靖帝提供的核心原理圖——結合現代知識與明代工匠智慧、由秘研所工匠嘔心瀝血數年終于完成驗證的“初號”蒸汽機原型機,正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
巨大的飛輪帶動著復雜的連桿機構,將澎湃的動力傳遞出來,驅動著巨大的鼓風機為高爐送風,牽引著沉重的天車吊運部件。
這超越時代的鋼鐵巨獸,每一次活塞的往復,都仿佛在撞擊著舊世界的根基。
嚴世蕃被“戴罪”安排在此,名義上“督辦”蒸汽機制造。他站在高處的平臺上,望著腳下這沸騰的鋼鐵洪流,獨眼中充滿了震撼與更深的無力感。他曾經覬覦的財富,如今化作了這撼動山河的力量,而他卻只能像囚徒般看著,連觸碰核心的資格都沒有。
皇帝用他搜刮的錢,鑄成了囚禁他、碾壓他舊有財富來源的鋼鐵牢籠。他引以為傲的權謀手腕,在這冰冷的鋼鐵洪流面前,顯得如此可笑。
與此同時,金陵龍江關,大明最重要的官辦船廠,也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升級風暴。
巨木讓位,鋼鐵為骨。
堆積如山的百年巨木被迅速移走,騰出的巨大船塢被深挖、加固,鋪設了堅硬的條石軌道。巨大的蒸汽鍛錘被安裝到位,轟鳴著將通紅的鋼坯鍛造成堅厚的龍骨、肋骨板材。
傳統的榫卯結構被鉚接工藝取代,鋼鐵的骨架開始在船塢中顯現猙獰的輪廓。船廠上空,不再是刨花的清香,而是鋼鐵撞擊、蒸汽嘶鳴的工業交響。
燕子磯制造的核心蒸汽機組,通過嚴密防護的運輸通道,被小心翼翼地運抵龍江船廠。在技師與大明頂尖船匠的共同協作下,這些澎湃的動力心臟被精確地安裝進正在建造中的巨大船體內部。
巨大的明輪傳動機構被設計安裝,預示著風帆時代即將被終結。
戚繼光在完成招撫島津義雄等海盜勢力、初步穩定東南海防后,被朱厚熜密召至龍江船廠。當他看到那在船塢中初具雛形、覆蓋著防水油布的巨大鋼鐵戰艦輪廓,以及那轟鳴的蒸汽機組時,這位百戰名將的眼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將徹底改變海戰的規則。
大明海疆,將迎來真正的定海神針。
工業洪流下的經濟徹底洗牌。
當燕子磯的蒸汽機轟鳴與龍江船廠的鋼鐵撞擊聲日夜不息地回蕩在金陵上空時,一場無聲卻更加慘烈的經濟風暴,席卷了整個南京乃至江南的手工業體系。
曾經繁華的秦淮河畔,精致的絲綢作坊、瓷器工坊、木器行當,此刻門庭冷落。
蒸汽機驅動的紡織廠以十倍于手工的速度和低廉的成本,源源不斷地吐出廉價的布匹;鋼鐵廠制造的廉價鐵器,迅速取代了手工鍛造的農具、廚具;官辦陶瓷廠用半機械化的方式生產著標準化的器皿……傳統手工業者在效率與成本的雙重碾壓下,迅速破產!
賴以生存的技藝,在鋼鐵洪流前不堪一擊。
那些在“玉龍鑲甲”騙局和后續清洗中僥幸殘存、主要投資于傳統手工業的富商巨賈,此刻徹底陷入了絕境。
市場被工業品壟斷,流動資金早已在之前的危機中耗盡,借貸無門。
曾經價值連城的作坊、店鋪、存貨,如今成了無人問津的負累。他們如同被困在即將沉沒的破船之上,眼睜睜看著財富蒸發。
就在此時,一個由戶部、工部聯合設立的新機構——“皇家產業整頓司”(簡稱皇產司)悄然掛牌。
其職責是:“整飭凋敝產業,安置失業匠戶,維護地方安穩。”
皇產司的官吏帶著評估師和錦衣衛的“護衛”,走向那些瀕臨破產的手工業主。
“張老板,你這綢緞莊,地段尚可,機器老舊,匠人散盡……皇產司念你不易,作價……五百兩,收為國用,安置匠戶,你可有異議?”
“李員外,你那些瓷窯,技術落后,窯火已熄……朝廷體恤,折銀三百兩,充作官窯用地補償……”
面對官府給出的價值的“收購”價格,曾經的富商們現已走投無路,簽字畫押才能平穩落地。
他們的資產,連同熟練的匠戶,迅速被整合進官辦的工業體系,成為大明機器上的螺絲釘。
傳統手工業徹底凋零,曾經引以為傲的“金陵工巧”,在標準化、規模化的工業洪流前黯然失色,只余下零星的、服務于高端定制或旅游紀念的小作坊。
新興工業心臟是燕子磯蒸汽機制造廠、龍江鋼鐵戰艦造船廠,以及圍繞它們建立的配套鋼鐵廠、機械加工廠、織造廠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官辦工業集群。
黑煙滾滾的煙囪成為新的城市地標,蒸汽機的轟鳴是新時代的脈搏。
涉及軍工、重工、核心制造的關鍵資產,盡數收歸大明所有,由工部、內府直接掌控。
民間資本被徹底排除在這些核心領域之外,只能依附于官辦產業鏈的下游或從事商貿流通。
朱厚熜用兩場金融收割獲取的啟動資金,成功完成了對江南核心經濟命脈的改造和產業升級,將帝國的根基,牢牢鑄就在鋼鐵與蒸汽之上。
朱厚熜站在舊吳王府,仿佛能聽到數里之外金陵城蒸汽機的轟鳴與龍江船廠戰艦下水的號角。
他手中把玩著一枚精鋼打造的蒸汽機模型,嘴角噙著冰冷的笑意。嚴世蕃在燕子磯的鋼鐵囚籠中,戚繼光在龍江船廠的鐵甲巨艦旁,張居正與海瑞在浙江的田畝間……所有人都成了他這盤工業帝國大棋上的棋子。
大明的航向,在這位來自未來的帝王手中,正不可逆轉地駛向蒸汽與鋼鐵的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