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指責
父母不看重甚至全然忽視孩子的優點,在任何情況下都以負面消極的思維、審視放大的眼光,在孩子的思想和言行中找到問題并進行批評糾正,就叫作挑剔、指責。表現著父母對孩子高要求、不信任、否定和失望。
我愛人聰明、明理。小時候考試考了95分,回家面對爸爸的時候特別恐懼,因為爸爸一定會面色嚴肅地問:“怎么丟的5分?為什么沒得100?”她考試得了100分,特別欣喜,回到家立刻“報喜”,而爸爸略顯高興卻又淡淡地問:“你們班有多少個100分?”愛人說當時她立刻就沒了價值感,似乎是一盆冷水順著頭頂澆了下來,渾身都是涼涼的。
孩子穿衣服、吃飯、學習、做家務、行走坐臥、人際交往、待人接物等,每天父母都能找到孩子的不足或問題。挑剔指責是在追求完美,而完美并不存在。教育是要激發每個孩子的優勢,“揚長帶短”,最終達到全面發展。這個邏輯很簡單,也很明了,但有的父母就是無法改變。
假如你是員工,老板不看你的優點,天天挑你的不足或毛病,你會有被認可的感受嗎?老板每每找到你的不足或毛病,就當著所有人的面,劈頭蓋臉地把你批評一頓,你會有被尊重的感覺嗎?你每天工作都要受到老板一到兩次這樣的挑剔和指責,你還會有價值感嗎?那我們知道,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遠遠比孩子強大,你想,如果你的孩子每天受到來自父母一到兩次的挑剔和指責,他還會有自信心和斗志去學習嗎?父母的挑剔指責,猶如“千斤墜”,一直在向下拉著孩子墜入深淵,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怯懦,不敢想更不敢挑戰,不上進更不快樂,自我價值認同越來越低,直至放棄自我。
父母為什么會成為這種挑剔指責的父母呢?一般有下列幾種情況:一是自身有缺憾,希望在孩子身上找補回來;二是原生家庭出了問題,他們的父母肯定至少有一方是非常負面的人,從小對他否定太多,批評太多;三是自身是完美型人格,沒有在現實中注重學習、修煉求得改善,凡事都高標準、高期待,但又力不能及,這樣的人幸福指數會很低,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