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縣瘋了
- 大宋官途
- 案卷題名
- 2785字
- 2023-10-31 10:40:26
張捕頭看著如同瘋癲的韓成,擔心的輕聲問:“明府,您,您還好嗎?”
韓成看見張捕頭這副樣子,重重的拍了一下對方肩膀:“我從沒這么好過,哈哈哈!吃飯,吃飯!吃完飯,我還要買東西!”
“明府,那咱們去村里吧,那里有家小酒館,小的吃過的,味道還不錯。”
韓成搖頭反對:“咱們去里正家,我還有事情找他談呢。”
張捕頭更摸不著頭腦了,來之前,這位韓知縣可是反復強調過,不許提前告知地方,他要看最真實的情況,怎么這么又變了呢?
東寧村的里正吳貴,算是村里的首富,家里僅漁船就有十幾艘,也是村里唯一的讀書人。
知縣老爺駕到,吳貴自然是熱情招待,雖然條件有限,但憑借著大量新鮮的魚獲,也算勉強擺了一桌酒席。
幾人杯來盞往幾輪后,韓成放下酒杯問吳貴:“村里每天的魚獲大概有多少?能賣多少銀錢?”
吳貴是個精明人,眼珠一轉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招呼了一聲,便離席而去。等他回來,手里捧著一個托盤,托盤內整齊碼放著幾枚銀錠。
韓成看著銀錠,又看了看一臉諂媚的吳貴,恨不得抄起酒壺砸對方臉上。
不是韓成看不上這點銀子,更不是他清高。而是他滿腦子都是無棣縣的發展大計,他問魚獲多少,和索賄一點關系都沒有。
韓成板著臉,正色道:“吳貴!吳里正!你把本官當什么人了?”
韓成的這副舉動,并沒有嚇到吳貴。他見多了左手舉著貞潔牌坊,右手拿錢的官吏。
“明府,這些銀錢都是小的前幾日撿到的,今天恰巧見到明府,這就全數交給明府處理了。”
韓成被這個蹩腳的理由,弄得哭笑不得。
“吳貴!本官也是出身大族,收起你那些小心思。這次前來,是有話問你,你只需如實回答即可。”韓成無奈了,擺起官威,再次強調來意。
一旁的張捕頭也吃不準韓成的真實想法,只能悶頭喝酒吃菜。
吳貴皺了皺眉頭,一時分不清真假,只得把托盤放在旁邊的桌子上。
“本官再次問你,村里每日的魚獲大概有多少?”
“沒仔細數過,這個季節,整個村子一千余斤還是有的。”
“那再問你,收拾剩下的魚內臟有多少斤?”
“啊?這個真不清楚,也就百十斤吧?”吳貴被問的完全摸不著頭腦。
韓成心里默算著,百十斤還要加其他料呢,日積月累下應該也夠了。
當下不再詢問,一邊吃著飯菜,一邊想著心事。
韓成的舉動,讓同桌的吳貴和張捕頭也是一臉懵逼,倆人打起了眉眼官司。
吳貴遞了一個詢問的眼神,意思是說:“這位韓知縣,是幾個意思?”
張捕頭微微搖頭,又抿了抿嘴唇。意思是說:“看不懂就閉嘴,別問。”
等吃完飯,韓成被安排到客房,早早睡下。
翌日一早,洗漱完畢后,韓成忙不迭的讓吳貴給自己找個大壇子,說要裝一些魚內臟走。
張捕頭這時候終于忍不住了,魚內臟是啥?狗都不吃的東西,還裝一壇子?這是要琢磨著,煮熟了給全縣百姓當口糧嗎?看著韓成怪異的舉動,感覺渾身一陣陣發冷。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詞:“思慮過甚”。
他還清晰的記得,小的時候鄰居有個叔叔,家里突生變故,那個人在房間里,獨自呆了好幾天,等再次出門的時候,已經變的瘋瘋癲癲的。后來找郎中診治,就下了一個“思慮過甚”的定語。
看著眼前這位上官,張捕頭怎么都感覺對方和那個鄰居很像。
張捕頭壯著膽子問:“明府,您要那些東西做什么?”
韓成整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大計劃里,沒有注意到張捕頭的變化。隨口回答:“當然是有用了,回頭告訴你。快點去幫忙,這樣還快些,爭取天黑前趕回縣城,記住啊!一定要用清水洗去鹽份。”
張捕頭并沒有動,還是小心翼翼的看著韓成:“明府,小的愚鈍,您給小的說說唄。”
韓成這才注意到張捕頭的不尋常,仔細看了對方幾眼:“張捕頭,你這是咋了?該不會是哪里不舒服吧?”說完就要伸手摸對方額頭。
張捕頭不敢再問了,自己又不是郎中,也怕哪句話再刺激到這位上官,忙轉身催促著吳貴去裝東西。
回城的路上,韓張二人的心情,與前一日恰巧相反。韓成一臉的興奮,終于為無棣縣找到一條能走的路。而張捕頭則蔫頭耷拉腦,一臉的灰敗,似乎受了什么打擊。
到了縣衙后院,韓成吩咐張捕頭去找米糠干草,又招呼小五:“小五,去找個大水缸過來,郎君我要做東西。”
小五從小就伺候韓成,早就養成言聽計從的習慣,也不多問就跑出去找水缸。
韓成則打了清水,又反復洗了幾遍魚內臟,再用柴刀剁碎。
等小五搬來水缸,韓成把魚內臟一股腦的倒進水缸,又把張捕頭找來的材料加入進去,找了根木棍來回攪拌。
小五看著缸里這堆垃圾,撓撓頭問:“郎君,您這是?”
韓成興奮的臉色有些潮紅:“當然是發家致富的好寶貝。”
小五雖然不懂,但也知道郎君不會胡來。
而一直站在旁邊的張捕頭,卻臉色怪異的一步步退出后院。
正在韓成在后院忙碌的時候,張捕頭找到縣丞和主簿,把韓知縣這兩天的怪異的舉動,如實匯報一遍,不說不行啊,他實在擔不起這么大的責任。
由此,整個衙門都在瘋傳一條消息:“韓成,韓知縣到任不足半個月,瘋了!”
轉眼又過了半個月,不知是誰,把消息傳了出去。現在整個無棣縣都在謠傳,韓知縣已經瘋癲的消息。更有小道消息,說韓知縣為了改善百姓的貧窮現狀,思慮過甚才瘋魔的。
這一天,縣丞劉玉,主簿吳安,縣尉丁魁,三人聚在一起商議。
劉玉面露憂色的說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們誰想個辦法,必須制止這次謠言。中午又傳出最新的謠言,說韓知縣每天必須在地上爬一個時辰,否則就拿東西亂打人。”
吳安聽到這話,性格內向的他,也生氣的拍起了桌子:“胡說八道!這幾日,咱們幾個都見過知縣,一切正常。是誰在嚼舌根子?老丁!我看你最近是懶惰了,傳謠的人還不抓起來?留著過年呢?”
丁魁被吳安說的面紅耳赤:“我冤枉啊!不是沒抓啊,你去牢房里看看,都快滿了啊!”
劉玉看二人也沒個主意,長身站起,整理下自己的儀容:“咱們去請見知縣,最好能說動知縣去街上走一圈,謠言不攻自破。”
吳安聽到劉玉出的主意,不禁長嘆一聲:“不是沒勸過啊,知縣說了,還不到日子,說是再等十天,他自然會出去的。”
劉玉聽到還有十天,怒火再也壓不住了:“十天?我看不要等十天,再有幾天,謠言就會傳到州府衙門。到時候,你打算讓知州知縣治你的罪,還是我的罪啊?”說完,用眼睛瞥了一眼旁邊端坐的縣尉丁魁。
吳安心領神會,也用余光看了一眼丁魁,這才說道:“反正你管民生,我負責公文,咱倆都沒責任。”
丁魁聽出二人言外的意思,縣里的治安歸他這個縣尉。
有刁民傳知縣知縣的謠言,他這個縣尉首當其沖的要被問責。
但他實在沒有太好的辦法,別看知縣年輕,但性格也太執拗了,根本聽不進他人的勸說。
就在此時,衙門外站崗的衙役來報,知州的信使就在衙門外。
三人不敢耽擱,忙整理儀容,出門迎接。
信使并未下馬,看到三人從衙門出來,這才問:“無棣韓知縣可在?”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最后還是縣丞張玉回答:“韓知縣身體不適,在后院休息呢。不知道貴使前來,可有什么吩咐?”
信使聽到韓成沒出來,面色古怪:“傳我家韓知州的話,令無棣縣知縣韓成,速去州府衙門。”
說完,不待幾人反應,撥轉馬頭揚長而去。
三個人對視了一眼,心里同時產生了不好的預感。不會是知州,要撤換咱們這位韓知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