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發生機制:本書的立場和摘要

我認為,人們的長期預期對長期低迷的發生機制起著重要作用。自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動物精神”的概念以來,眾多的研究者認識到動物精神對設備投資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還沒有學者將長期預期作為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主要原因展開研究。

本書有三大主要特征。第一個特征是將企業對日本經濟的長期預期與設備投資率的長期變動趨勢聯系在一起。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日本內閣府在發起的《企業行為相關的問卷調查》中,詢問了企業對未來5年日本經濟實際增速的預測,這代表了企業對日本經濟長期前景的預測。長期預測會對企業的長期設備投資活動產生影響。如果將設備投資未來收益的現值與設備投資費用相等的狀態稱為“長期均衡”,就可以使用企業的面板數據求出長期均衡水平下的設備投資率變動趨勢。我發現,通過這種方法求出的設備投資率長期均衡值與企業對日本經濟前景的長期預測密切相關。

即使在21世紀,企業對日本經濟的長期預測并無改觀,這也與設備投資的低迷有關。如果企業對未來抱持悲觀預測,其行為就會趨于保守。也就是說,企業創造出的利潤不會轉向設備投資,而是轉為企業的內部儲蓄。另外,在員工聘用方面也會持消極態度,會用工資水平較低的非正式員工代替工資水平高的正式員工,并盡可能多地通過壓縮生產成本創造利潤。

設備投資活動的低迷導致生產設備的老化,導致生產力增速放緩。設備投資低迷這類需求不足現象,從長期來看,會導致生產率增速放緩,進而從供給層面導致經濟低迷的持續。

那么企業為何會對未來形成悲觀預期,其發生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書的第二個特征就是要闡明其中的原因。本書中,我們會通過定量分析,對決定長期經濟增速預期的因素進行驗證。在驗證過程中,我們將從需求因素和供給因素的相對重要性這一角度展開分析。

需求因素包括消費增長率、民間設備投資增長率、民間住宅投資增長率、出口增長率;供給因素包括資本存量增長率、勞動增長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得知,企業在對日本經濟的長期前景進行預測時,比起供給因素更重視需求因素,特別是現在到過去的消費增長率。

因此,低消費增長率是引發企業長期悲觀預測的主要原因。那么為什么消費不增長呢?本書的第三個特征就是要對這一發生原因進行實證探索。

在厘清消費低速增長原因的基礎上,我重點關注的是,在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持續流動著的“人口少子化、人口老齡化”現象。20世紀90年代,日本青年人口比重為18.24%,65歲以上人口比重為12.08%。之后,青年人口數量持續下降,65歲以上人口數量持續增加。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青年人口比重為12.19%,65歲以上人口比重為28.14%。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讓人們過上安定生活,非常需要建立適應老年人口持續增加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如果社會保障體系的調整跟不上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就可以說是政策的失敗了。此外,如果人們認為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他們對老年生活的不安和焦慮就會增加,同時圍繞生活相關的不確定性也會增加。

本書使用三大數據多維度分析消費和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關系。

數據一是日本金融廣報中央委員會《家庭金融行為民意調查》中的個票數據。本書中,我們通過定量分析1984-2008年長達25年的數據,在對“因退休金和保險不夠用擔心晚年生活”這樣的家庭群體進行識別的基礎上,確定具有哪種屬性的家庭劃入這一群體的概率較高。分析結果顯示,凈金融資產額較低、沒有自有住房、有欠款、低收入家庭劃入這一群體的概率較高,而且這一概率在逐年上升。

此外,我們還分析了家庭對抽樣區間內實施的5次社會養老金制度改革的看法。結果顯示,平均而言,養老金制度的改革起到了減輕人們對晚年生活焦慮的作用,但是因代表家庭屬性的戶主年齡和收入情況不同,反應也存在差異。特別是對1989年、1994年、2004年修正案,20歲、30歲的第二被保險人對其效果持懷疑態度。

數據二是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家計調查》中的年收入階層數據。本書關注的變量是“養老保險費占工資收入的比例”。這個變量可以作為家庭對社會養老制度負擔感的指標。無論家庭處于哪個收入階層,這一比例都在逐年升高,由此我們可知,社會養老保險費用正在擠壓家庭收入。此外,通過詳細分析家庭的儲蓄行為可知,隨著家庭對社會養老制度負擔感的上升,儲蓄和存款這種安全的金融資產會不斷增加。此外,以高收入階層為中心,對個人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一結果意味著社會養老保險費占家庭收入比重上升,增強了家庭對社會養老制度脆弱性的認識,促進了家庭的金融儲蓄。

數據三是慶應義塾大學收集的《日本家庭面板數據調查》中的個票數據,數據最大的特征是記錄了家庭過去累計繳納的社保費用總額。在我的研究中,將家庭累計繳納的社保費用總額看作個人的養老資產,比較養老資產與其他資產(實物資產、流動資產)對儲蓄產生的影響。結果發現,實物資產和流動資產對儲蓄有明顯的負面影響,養老資產產生了顯著的正面影響。此外,對儲蓄提取持謹慎態度的家庭中,我們還觀察到這樣一種明顯的傾向,即社保養老費用的繳納額增加了儲蓄;我們還發現,風險回避型的家庭,為了減輕對社會養老制度的不安和焦慮,會增加家庭的預防性儲蓄。

我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近年來,家庭對社會養老制度脆弱性的認識不斷提高,進而導致出現了抑制消費、增加預防性儲蓄的結果。對消費的抑制進一步導致企業對日本經濟的長期前景持悲觀態度,以設備投資謹慎為首企業的行為也趨于保守。

本書的實證分析得出了兩個政策性含義。第一,對提取儲蓄持謹慎態度的家庭,為了減輕對社會養老制度的焦慮和不安,會更傾向于增加預防性儲蓄。通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發現,夫妻兩人都是正式員工的家庭對于提取存款持謹慎態度的概率會較低。而對于非正式員工來說,由于他們的就業期、工資水平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夫妻雙方都能夠作為正式員工被錄用,就可以大大降低此類就業風險。

2020年4月,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傳播帶來了新的就業風險,這是有史以來停業人數最多的一次。在2020年之前過去近一年時間,日本停業人數一直在200萬人左右,但同年4月,這一數字幾乎到了3倍,達到了597萬人。停業人員指的是,在調查期間有工作卻沒有在工作的人,與從業人員一起構成了就業人員。但是,停業人員不返回工作崗位,從勞動力市場退出轉而成為非勞動人口的概率遠遠高于非正式員工轉為非勞動人口的概率。

降低就業風險,可以使家庭更好地規劃未來生活,確定并執行穩定的消費計劃,也與整個社會的消費增長密切相關。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營造一個無論男女,只要他們有意愿,都可以作為正式員工被聘用的就業環境,以促進消費的增長。

第二,政府面臨的長期挑戰是要向公眾展示社會養老制度的長期愿景,同時為了實現以上目標,還要向公眾展示平衡可行的養老金支付負擔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家庭可信賴的社會養老制度。只有家庭恢復了對社會養老制度的信心,他們才能夠放心地消費,提高消費增長率。

消費增長率的穩定上升,有助于改善企業對經濟前景的長期預期,也能夠帶動設備投資的恢復。目前,圍繞人工智能(AI)的研發、物聯網(IoT)、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5G)基礎設施,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激烈的技術競爭。擴大設備投資,對于日本引領技術創新競爭、改善國內信息基礎設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家庭和企業對未來的預期好轉,才能沖破圍繞日本經濟的“閉塞感”,才能打開對新社會的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大兴区| 财经| 东安县| 中西区| 南平市| 巴塘县| 井冈山市| 饶平县| 政和县| 扶余县| 博白县| 河北省| 玉林市| 长岭县| 温泉县| 柞水县| 宿迁市| 图们市| 旬邑县| 宜川县| 通江县| 南郑县| 西青区| 信阳市| 三门县| 哈密市| 随州市| 区。| 西峡县| 赤峰市| 定陶县| 井研县| 曲靖市| 新干县| 吉安市| 蒙城县| 筠连县| 松原市| 荣成市|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