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前研一解讀AI與Fintech
- (日)大前研一編著
- 970字
- 2023-12-14 16:15:41
從移動時代向AI時代邁進
在AI時代之前,計算機軟件、互聯網、移動設備等成為各個公司競爭的焦點(見圖1-3a)。在移動時代,日本都科摩公司[1](NTT DOCOMO)的移動互聯網服務(iMode)成為日本公司中的領軍者。此后,美國蘋果公司推出蘋果手機,并很快攻占日本市場。
大型信息技術公司的領導們對于AI做出了如圖1-3b中所示的評價,他們預測AI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沖擊。
AI給公司經營帶來的沖擊可總結為以下3點。

圖1-3 向AI時代邁進
1.產業秩序發生巨變
以AI為武器的新興公司將迅速抬頭,無法招架的現有公司會明顯衰退。此時,原有的公司業務收益規模和公司排序都將失去意義。汽車行業就有典型案例。此前,未涉足汽車行業的谷歌旗下的Waymo[2]與特斯拉依靠自動駕駛技術在汽車行業處于領先地位。而在這之前,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是汽車行業的翹楚,如果這兩家公司不在AI領域進行研發的話,很有可能被GAFA(谷歌、亞馬遜、臉譜網、蘋果4家公司)收購,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將僅從事汽車生產制造業務。
2.機器與人類的逆轉
具備判斷能力的AI的出現會使以往人類從事的、具有固定模式的工作被AI取代。日本大部分公司沒有實現機械化,今后可能會受到AI更大的影響。
1985年,《廣場協議》[3]簽署后,日元大幅升值,原本依靠出口贏利的日本公司都將生產工廠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和美洲,與此同時,日本公司積極推進機械化來削減生產成本。但是,日本公司的經營者沒有對其白領員工進行裁員,這就導致工作效率很低的白領員工都留在了日本國內。
日本白領員工的工作模式與歐美的不同。歐美公司有十分明確的標準作業流程(SOP)。而日本公司卻沒有,日本白領員工的工作環境更加以人為中心。同時,日本公司的固定業務與非固定業務交織錯雜,很多工作是上級領導零散分派給白領員工的,根本不需要員工有什么專業技能。所以,很多日本公司的白領員工到30歲甚至到40歲都無法當上管理者,這樣的員工將會是第一批被AI替代的人。然而,日本雇傭關系的穩定性又是世界最高的,日本公司不能隨便解雇員工。這也成了日本公司很難導入AI的一個原因。
3.顛覆公司傳統用工模式
無論如何,AI前進的腳步不能停下。各個公司要重新審視其用工模式,不然的話,就無法順利導入AI。公司經營者想要探尋導入AI的方法,最好是去制造業和流通業的前線尋找答案。
而有很多公司的經營者視AI為洪水猛獸,對其敬而遠之,那這樣的公司只能淪為AI產業的“小雇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