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念完,趙父已經涕泗橫流。
這就是他年少時的真實寫照啊!
年少時因仰慕段颎名氣而投身軍旅,在西北涼州之地與羌人廝殺了四五年,積功升至一曲軍侯。
期間有多少苦楚,不足為外人道也。
風里來、雨里去,冰里眠、雪里臥。
趙父一揖到地,長拜道:“老朽多謝公子贈詩,感激不盡。公子務必在莊中久留些時日,老朽也好日夜奉茶,以報公子贈詩之恩。”
七十多歲的老者給自己下拜,曹叡哪里敢受?連忙上前去攙扶趙父,說道:“小子德薄,當不起長者如此大禮,快快請起。”
趙父執意要拜,曹叡怕把握不好力度,不敢強行扶起,便讓開身形,又叫趙聘一起攙扶,兩人合力才將趙父扶起。
經過這一小插曲,還未作詩的司馬師哪還有這個心思,直接放棄。
只見他面帶苦澀,說道:“元仲兄此詩一出,弟如何還有臉面獻丑?不如就此作罷。弟以瓜為酒,敬元仲兄。”
又看向一旁的鄭稱,問道:“先生以為如何?”
鄭稱倒是沒意見,曹叡的詩乃上乘佳作,有此一首足矣。讓司馬師再作一首,若是兩首詩水平相差甚遠,反倒不美。
正好有僮仆來報,說宴席已經備好,眾人便揭過此事,紛紛起身隨趙父一同前往大廳。
從古至今,中國都是分餐制和合餐制并行。趙莊祖孫幾人平時同坐一桌吃飯,宴請賓客等重大場合,又會改用分餐制。
幾人依次序分席坐好,趙父舉杯祝酒,說道:“幾位貴人光臨寒舍,實乃趙莊之幸。事起倉促,只得略備薄酒,招待不周還請貴人海涵,莫要嫌棄。”
說完一飲而盡,又舉起一杯祝酒。
曹叡和司馬師年紀尚小,只飲了一小口,鄭稱和許儀倒是滿飲了一杯。
眾人分桌就餐,身前的餐桌上擺滿了各色美食。品類之多,足見趙家人對曹叡一行人的重視程度。
燒甲魚,燉羊肉,燉雞肉,魚膾,應季的芹菜,等等,共有七八個山珍海味。
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應有盡有。
穿越過來三個多月,飲食方面曹叡已經大體習慣,唯獨對魚膾敬謝不敏。
魚膾即生魚片,趙莊的廚子刀功著實精湛,鯉魚肉被他片的薄如蟬翼,呈半透明狀。
《禮記》曰:膾,春用蔥,秋用芥。
現在是初夏,佐食的小蝦醬里加了蔥、姜,風味別具一格。
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食物,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皆吃魚膾。
各地吃魚膾成風,不吃魚膾的反倒成了奇風異俗。
應劭在其收錄各地風俗習慣和奇人奇事的《風俗通義》一書里,特地記載到:祝阿(今山東齊河縣祝阿鎮),不食生魚。
顯然應劭認為祝阿這個地方不吃魚生有些奇怪,顯得與大家格格不入的樣子。
無論是穿越前還是穿越后,曹叡都不吃生魚片。他覺得有風險,尤其是淡水魚,里面很多寄生蟲。
有華佗這樣的神醫隨侍,時時刻刻能夠巧施妙手還好。否則該死還是得死,寄生蟲病可不管你官職高低。
二千石的廣陵太守陳登就因貪吃生魚片而死,年僅三十九歲。
曹叡可不想死的這么早,他還想活過六十歲呢!
不過別人魚膾吃的興起,他也不至于做出掃興之事。被問及是不是魚膾不合口味時,曹叡只推脫說自己向來只吃熟食。
桌上其余菜品,曹叡倒是沒有不吃的。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推杯換盞間一場宴席已接近尾聲。
酒足飯飽,有僮仆送眾人各自回房休息。
曹叡一行人被安排在了一個單獨的院落,一眾衛士另有安排酒席,只不過他們都不敢喝酒。
推開門進去,曹叡發現屋內有個女子,問清楚才知道是趙肥的妻子趙李氏。
不怪曹叡沒認出人來,一梳洗打扮,再換身衣裳,確實像變了個人。
知道是許儀安排她來服侍自己后,曹叡揮揮手,道:“我不需要伺候,你陪你丈夫去吧。”
“許儀也真是,胡亂安排什么。”
打發走趙李氏后,曹叡躺在榻上閉目養神,一邊思考今日之事的解決之法。
想了好一會兒,又把衣服披上來到桌案前,借著油燈的亮光將心中的想法寫在紙上。
曹叡能想到的就是府兵制,和現行的世兵制有些相似,也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于秦漢時的全農皆兵,現行的世兵制和后世的府兵制是寓兵于農,全兵皆農。
而世兵制和府兵制的區別,則在于兩者兵源不同。也因為兵源不同,使得二者的地位和待遇天差地別。
世兵制的兵源要么是募來之兵,要么是收降的俘虜。他們被集中安排在一個地方,以子女家小為質,父死子繼,世代為兵。
平常參與農耕,閑時接受訓練,戰時接受征調前往前線作戰。
聽上去還不錯,實際上世兵們的待遇極差。收獲的莊稼五到六成需要上繳官府,每年還要服勞役二十天。
又因為常年在外作戰,應有的分休得不到落實,許多人幾年不曾回過家了。
而且軍戶不得與外人通婚,只能軍戶之間互相消化。若是不小心陣亡,妻兒還會被分配給其他軍戶。
曹叡苦笑道:“好家伙,曹魏世兵這是大明朝衛所制和大清朝旗民不通婚的有機結合呀。”
大族豪強一邊拼命的掘朝廷根基,隱匿人口,朝廷為維持兵員數量,只能拼命的壓榨世兵,怪不得軍戶們會想盡辦法擺脫當前身份。
這也是趙李氏年方二八,卻愿意嫁給年近三十的趙肥的原因。因為趙肥是民戶,若是朝廷不追究,她的子女就能擺脫世兵軍戶的身份。
成婚小半年,趙肥待她很好,日子雖然依舊清貧,但多少有些盼頭。家有遮風擋雨之宅,又有薄地十畝,只要好生經營,不愁活不下去。
就是至今沒懷上一兒半女,讓趙李氏覺得有些遺憾。
本以為日子會越來越好,誰知官府竟然開始追究此事,還派人前來鎖拿。趙李氏慶幸自己遇到了貴人,不用被抓回去重新配給軍戶。
其他人恐怕就沒這個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