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司看著沉默不語的蘇慕白,心中不悅但是臉上沒有絲毫不快,兩任大汗都對此人信任有加且恭敬無比,更是幫助新任大汗吞并十八個部落,她甚至想要遠征鷹狄,完成他們祖先那樣真正統一狄人部落的偉大壯舉,四五百年的分裂,也許正是她的出現,讓大汗看到了真正統一狄人部落的希望,大祭司還想再說什么卻被外面的衛士聲音打斷了:“稟告大祭司、軍師大人,寧國的使臣到了!”
“慕白有事先走一步”說完起身快步走出帳外。
大祭司一怔,和寧國人聯絡他是一點不知情,他回到椅子上長長嘆了一口氣,軍事上打不打仗的事情他不關心,他只關心族人的安危,長期生活在草原優勝劣汰的道理他自然懂,可此次圣地祭臺龜裂,事關全族,思索再三他還是提筆給大汗寫了封信......
蘇慕白并沒有直接見寧國的使臣,她不想讓世人知道北狄軍中有一個漢人軍師,所以她找了一個代言人代替她見面,使臣帶來的國相朱廣儒的親筆書信,大意是寧國常備軍已經調到北地,十日后進取雍涼庸城,請北狄人同時出兵,兩下夾攻會師于王都睢廣城。蘇慕白也回信一封,信中約定十日后出兵,可私下里卻嚴令出兵,等到寧國真的攻下庸城,左宮長安率領的雍涼主力回師救援的時候,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葉南城自從在小黃山遇見狄人游騎后,一行人更加小心翼翼,但那些狄人仿佛如鬼魅一般,消失的無影無蹤,任撒出去再多的斥候探馬查不到半點蹤跡,等到他們趕到落雁關的時候,百里韜早已經在關內為大軍扎好了營寨,和守將杜平在城下列隊相迎,葉南城這才知道北狄內部已經分裂成東西兩個大部落,東部自稱是天狼神最虔誠的信徒,信仰雄鷹,認為鷹是和天狼神溝通的使者,所以標志性的旗幟、營帳上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鷹,最后鷹部向東一直襲擾大梁遼東幽并二州,西部則向西遷徙騷擾雍涼地區,兩部分裂了四五百年以陰山山脈這個自然屏障為界,而西部則是信奉白狼,認為白狼是天狼神的兒子,他們的圖騰則是一只兇狠的狼頭,此次雍涼北上正是征討北狄西部,自從新任大汗統一了西部各個部落后,就更加野心勃勃,不斷侵擾雍涼,統一后的西部狄人也讓唐盛頗為頭疼,這也是下定決心出關作戰的因素之一,趁著新汗繼位不久威望不足,只要能夠打敗狄人,西部一定會潰敗為原先分散的諸多小部落,那樣才對雍涼有利。
更令葉南城吃驚的是關外竟然出現了一支鷹部的北狄人,他們跨越了陰山山脈來到了這里,幾個人登上城墻,守將杜平指了指關外,葉南城甚至能隱隱的看見北狄人在不遠處扎下的營寨,從杜平口中得知,在關外的居民都已經撤回來了,這群狄人差不多四五千人,關內兵力不足守城尚可,若是出關作戰,沒有北狄人戰馬跑的快,他特地派人觀察過,鷹部的狄人有備而來皆是一人雙馬,在塞外這種地方機動性賊強,如今左宮長安和沈無風帶走了大部分的騎兵,現在恐怕已經深入草原深處了,大軍深入敵后講究是就是隱蔽,現在如何聯系的上,只能等他們派人主動聯系,可落雁關算上新來的輜重營也僅僅有千余騎出頭。
聽見遼東葉南城心中一緊,先是朝廷配發給遼東守軍的武器莫名其妙的到了雍涼,又有人用這批武器要殺秦西川,現在遼東的狄人鷹部又來到了雍涼,這其中到底有沒有什么關聯?
“老將軍和北狄人打了大半輩子,這狄人打仗有什么特殊之處嗎?”葉南城突然轉身問道。
突然這么一句,百里韜有點猝不及防,仔細思索再三回道:“狄人打仗也不是全無章法,論謀略肯定不如我們,但是狄人野蠻剽悍吹毛飲血的,往往能夠置死地而后生,殿下常在大王身前聽教,軍旅之中的事情想必您也清楚,尋常部隊戰損達到百分之二十就會開始潰敗,咱們雍涼民風尚武且常年備戰,這個數字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可狄人呢?左宮將軍統計過,大概是百分之四十甚至是五十左右,咱們必須數倍兵力于狄人才能開戰”
葉南城不禁點頭道:“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四方諸部兇猛善戰,但咱們冶鐵技術好,醫術也比他們發達,老天爺倒是誰也不偏向”說完他指了指對面狄人大營繼續道:“他們在哪扎營多久了?”
突然間落雁關副將快步走上城墻,一手拎一個小胖子,葉南城正在想狄人的事情,突然就看見纏纏綿綿這倆貨在空中手舞足蹈的,原來二人在大營內呆著實在沒意思,又看見葉南城帶走了崔清,這倆人就跑到這找他來了,也不知道誰的主意這兩個貨竟然想溜進將軍府,正趕上往來查探的斥候,直接就給綁了,若不是大喊葉南城的名字,估計當時就沒了,看到葉南城僵硬的表情,副將也沒有多話,將二人放到地上行禮后轉身離開了。
兩個小胖子互相看看,嘿嘿一笑,然后一臉諂媚的說道:“這一路累壞了吧,趕緊去歇一歇,你瞅啥呢,我們哥倆幫你瞅著,打小眼神就好使”
葉南城無奈的搖搖頭,兩個小胖子倒是新奇一個勁的趴在女墻前往外看,纏纏指著外面那群狄人道:“他們出來了啊?”這一句話引得城墻上的守軍紛紛打起精神向外看去。
百里韜看了一會道:“這是想造攻城云梯啊,他們長途跋涉而來,可攻落雁關不是明智之舉,難道是想牽制左宮將軍?”
杜平不可置否點點頭:“有這種可能,這四五千人往這里一放,這糧道算是斷了,好在左宮將軍臨走時候把落雁關的存糧都帶走了,還能撐上一陣子,我們得盡快想辦法退敵啊,要不然運糧就得調動上萬大軍護送,唉!”
“崔有破敵之策”一直站在葉南城身后的崔清這時候開口道,他剛剛一直在觀察城外狄人的大營,胸中已經醞釀出了計策。
“文則請直言”葉南城聽見后轉過身來看向崔清。
崔清輕咳一聲道:“落雁關為塞北第一鎮,氣候與王城也是大相徑庭,時下不過秋季,可崔今晨進城的時候確實看到活水已經結了一層薄冰,日出方化。”
眾人不解其意,崔清繼續道:“此處氣候苦寒,山澗溪流不大,只需靜待數日,山澗溪水結冰,北狄人無水可引,自會退去。”
杜平眼前一亮,對啊!他們關內有著水井,塞外風沙大即時狄人挖了水井不加以保護肯定會被風沙淹沒,更何況他們隨著草場遷徙居無定所,很快杜平捕捉到了中心思想:“你的意思是他們堅持不了多久便會退去?”
崔清搖搖頭繼續道:“他們突然出現在這,肯定是有什么我們現在不知道的安排,絕不會輕易退去,人要喝水牲畜也要喝,只需等上幾日,等到山澗溪流結冰水量驟減,北狄人爭先恐后取水時——”他手一指:“你們看,狄人扎營盡在林中,想借著樹木抵擋風沙,旁鄰樹木取火生暖也易,這是我們中原人的兵法,可惜他們只學得其形而未得其神,若是夏季此處扎營便是最好,可眼下深秋時節樹木干燥狂風大起,倘若夜里我們點火燒林,前方假以軍士吶喊狄人必爭先恐后逃往陰山,途中設數股伏兵,搖旗吶喊,不必廝殺,待北狄人驚慌逃遁后收繳兵器即可,陰山腳下我軍便可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擒其將”
百里韜和杜平都有些驚訝,他們原本以為此人是四殿下的隨從,可見殿下剛才的態度,竟然稱呼他的字,心中猜想這是哪個世家的公子,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見解。
“可有具體計劃?”葉南城問道,崔清之言兩位將軍沒有反駁,自然代表是有些道理的,這是他帶來的人,兩位將軍不好問,自己便出口問道。
崔清當即會心一笑:“我們只需要派數股人馬扮成北狄人趁火起之時殺出,于混亂中引導他們互相砍殺這樣他們便會人人自危;城墻之上多多布置大鼓,林外只需置百人搖旗吶喊,關內聽見喊聲齊齊鳴鼓,狄人心疑必定退往陰山,陰山多小徑,人得過,戰馬卻不能,此戰我軍主要搶掠戰馬,沒了戰馬他們就是沒有牙的老虎,次日派騎兵前往擊之,定可破敵。”
葉南城點點頭加了一句:“還要派出斥候敗退的時候跟著北狄人走,搞清楚他們是如何攜帶這么多的馬匹越過陰山山脈的?是否有我們不知道的道路?”
話音剛落,守將杜平便跪下請罪道:“請殿下責罰,末將受大王王命以來,鎮守落雁關十六載,期間也曾多次派人偵查陰山山脈,但確實沒發現道路,今鷹狄殺至關前,末將失職請殿下降罪!”
葉南城連忙拉起杜平,寬慰道:“將軍鎮守落雁關多年,庇佑一方百姓,勞苦功高。況且陰山山脈自古以來便沒有大部隊成功翻越的先例,此次鷹狄出現關前,很可能是走了幾百年前他們分家的老路,從塞北草原南下而來,將軍不必自責。”
“若真如殿下所言,狄人東西兩部和好,左宮將軍那邊怕是有麻煩了”百里韜嘆道。
葉南城揮揮手,眾人于是分頭前去布置,等待外面山澗溪流結冰,水流量變少時候。站在城墻上的葉南城看著城外的斷壁殘垣嘆息了一口,他并不能改變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北狄人認為搶掠燒殺就是上天交給他們的求生之道,而飽讀詩書的名家大儒們想著皇帝應該勤于治國,臣子們忠君愛國,百姓們安居樂業,最好天下無戰事,可世間之事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稱心如意呢?大多是畏于權利趨炎附勢,做一些自己原本厭惡的事情,時間久了也變得偽善起來,在用自己手里的權利去謀取更大的利益,打著為了國家利益的旗幟,實則鞏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人人皆如此,于是天下戰亂連年不止,真正受苦的是下層的老百姓,養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兒子因為朝廷征戰,不得不應召前往,可有幾人能夠回來呢,等來的多半是地方官員送來的朝廷撫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