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一麐年譜
- 李少兵 陳詩璇 張萬安撰
- 980字
- 2023-11-01 18:25:43
1882年(清光緒八年壬午) 十四歲
是年,張一麐應鄉試,被正主考許庚身定為第六名舉人,但因其他考生對題目“一年視離經辨志”中“志”的解釋,與張一麐的“史志”解都不相同,副主考譚宗浚遍翻典籍,也未找到“史志”解的出處,出于謹慎,“抑置”副榜第二名。實際上,“志”做“史志”解是有典籍出處的。張一麐受此冤枉,最后沒有入列“正榜”。但因其才華橫溢,被許庚身贊譽為奇童。因張一麐官年只有十三歲,兩江總督左宗棠奇之,調來考卷驗看,確系本人答寫,贊曰:“此小子將來當有出息。”
十六歲壬午鄉試,正主考為仁和許星叔先生庚身,副主考為南海譚叔裕先生宗浚。監臨為安徽巡撫壽山裕祿,有事先還皖省,由兩江總督左文襄公宗棠代之。次場《禮記》題“一年視離經辨志”。余以“志”字作“史志”解,如《周志》、《軍志》、《天文志》、《地理志》之類,以經史作兩大比。卷出仁和梁師枚房,薦諸許師,已定為第六名舉人。正副主考例以各人取中之卷,互相磨勘。譚師以經文《禮記》題,他卷未有如此解釋者,乃調取《通志堂經解》、《皇清經解》,令十八房遍翻,不得,乃抑置副榜第二名。及榜發拆彌封,見官年只十三,則大嘩。文襄乃調三場墨卷,視其有無槍替痕跡,檢畢實無可疑,乃曰:“此小子將來當有出息。”許師假歸杭州,彭雪琴尚書宴諸湖上,詢以所得門生,何者可意?許師曰:“此行得一童子為奇耳”。[2]
張一麐鄉試中副榜后,在回龍閣程受甫家中任家教,教導程家兩位公子。
當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間(陰歷十月),張一麐赴江陰謁見學政黃體芳,黃讓張一麐多讀書,張明告自己是一介寒士,無力買書,很是苦惱。黃體芳說自己已經與左宗棠商定,上奏朝廷設立南菁書院,張一麐可以選入書院讀書。張一麐因為要北上,沒能入院讀書,但南菁書院后來培養了吳敬恒、鈕永建等一批人才。
余壬午中副車后,十月間,往江陰謁學政黃漱蘭先生體芳。時先生之子仲弢年丈紹箕,為先君庚辰甲榜同歲,以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館,助乃翁校士。余入廳事,候未久,見一紅頂花翎,身不滿四尺,而須眉甚偉者,出見客,酒氣熏人,即閱卷小印“酒仙過目”四字之漱蘭先生也。先生任京職時,彈章不絕,臺閣生風。當時有四矮子齊名,比諸翰林四諫,先生與張文襄公之洞,皆其一也。談次,訓小子須多讀書,余對以寒士無力買書為苦。先生曰:“吾已與左季高商定,奏設南菁書院,汝可以選入院中讀書。”繼命仲弢年丈出見,而先辭客入內齋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