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一 王朝交魯

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緩,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贈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兇事,非禮也。

十二月,祭伯來,非王命也。

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書之。

秋,武氏子來求賻,王未葬也。

六年冬,京師來告饑,公為之請糴于宋、衛、齊、鄭,禮也。

七年。初,戎朝于周,發幣于公卿,凡伯弗賓。冬,王使凡伯來聘。還,戎伐之于楚丘以歸。

〔補逸〕九年,天王使南季來聘。有經無傳。

  《穀梁傳》曰:聘諸侯,非正也。

桓公四年夏,周宰渠伯糾來聘。父在,故名。

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仍叔之子,弱也。

  〔考異〕《穀梁傳》曰:任叔之子者,錄父以使子也。

八年冬,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禮也。

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凡諸侯之女行,唯王后書。

十五年春,天王使家父來求車,非禮也。諸侯不貢車服,天子不私求財。

莊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館于外。為外,禮也。

〔補逸〕莊公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有經無傳。

  《穀梁傳》曰:錫命,非正也。生不服,死追錫之,不正甚矣。

三年夏五月,葬桓王,緩也。

  〔考異〕《穀梁傳》曰:改葬也。

十一年冬,齊侯來逆共姬。

  〔發明〕按:魯主王姬之嫁舊矣,故桓公之娶王姬,亦逆于魯,蓋魯為王室懿親也。

〔補逸〕二十三年,祭叔來聘。有經無傳。

  《穀梁傳》曰:天子之內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與使也。

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歜、白黑、形鹽。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之饗,以象其德;薦五味,羞嘉谷,鹽虎形,以獻其功。吾何以堪之?”

東門襄仲將聘于周,遂初聘于晉。

文公元年春,王使內史叔服來會葬。

夏四月丁巳,葬僖公。

王使毛伯衛來錫公命。叔孫得臣如周拜。

五年春,王使榮叔來含且赗,召昭公來會葬,禮也。

八年秋,襄王崩。冬,穆伯如周吊喪。

九年春,毛伯衛來求金,非禮也。不書王命,未葬也。

二月,莊叔如周葬襄王。

十年秋七月,及蘇子盟于女栗,頃王立故也。

宣公九年春,王使來征聘。夏,孟獻子聘于周。王以為有禮,厚賄之。

十年秋,劉康公來報聘。

  〔補逸〕《國語》:定王八年,使劉康公聘于魯,發幣于大夫。季文子、孟獻子皆儉,叔孫宣子、東門子家皆侈。歸,王問魯大夫孰賢。對曰:“季、孟其長處魯乎!叔孫東門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王曰:“何故?”對曰:“臣聞之:為臣必臣,為君必君。寬、肅、宣、惠,君也;敬、恪、恭、儉,臣也。寬所以保本也,肅所以濟時也,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則必固,時動而濟則無敗功,教施而宣則遍,惠以和民則阜。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長保民矣,其何事不徹?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業也,恭所以給事也,儉所以足用也。以敬承命則不違,以恪守業則不懈,以恭給事則寬于死,以儉足用則遠于憂。若承命不違,守業不懈,寬于死而遠于憂,則可以上下無隙矣,其何任不堪?上任事而徹,下能堪其任,所以為令聞長世也。今夫二子者儉,其能足用矣。用足,則族可以庇。二子者侈,侈則不恤匱;匱而不恤,憂必及之。若是則必廣其身。且夫人臣而侈,國家弗堪,亡之道也。”

  王曰:“幾何?”對曰:“東門之位不若叔孫,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叔孫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皆早世,猶可;若登年以載其毒,必亡。”十六年,魯宣公卒,赴者未及,東門氏來告亂,子家奔齊。簡王十一年,魯叔孫宣伯亦奔齊。

成公五年十一月己酉,定王崩。

八年秋七月,召桓公來賜公命。

襄公二十八年冬十一月癸巳,天王崩。未來赴,亦未書,禮也。十二月,王人來告喪。問崩日,以甲寅告,故書之,以徵過也。

〔補逸〕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尚來歸脤。有經無傳。

  《穀梁傳》: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其辭“石尚”,士也。何以知其士也?天子之大夫不名。石尚欲書《春秋》,諫曰:“久矣,周之不行禮于魯也!請行脤。”貴復正也。

哀公十九年冬,叔青如京師,敬王崩故也。

  臣士奇曰:昔周公夾輔兩朝,有大勛勞于王室。伯禽封魯,土田附庸,倍敦諸姬,號稱望國。王后王女之歸,皆得主之。是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也。十二公,歷年二百四十,而王朝交魯,書來聘者七,錫命者三,歸脤者一,赗喪者四,金車赴告之役不與焉,亦綦勤矣。乃述職之紀,終春秋世,僅僖再朝王所,成一如京師,又因伐秦而往,非真有就日之誠者。其執禮殷勤,曾不及事齊、晉之萬一,何其慢也!

  夫時至戰國,權詐相高,君臣名分之際,等弁髦矣。乃齊威一朝周,而天下翕然賢之,幾于復伯,況春秋時共主悉臣之義猶在人心也?使魯能總帥諸姬,勤修聘覲之禮,天下其孰敢不謹臣節,而王室不重于九鼎哉?《春秋》紀王禮之隆,所以深著魯侯之慢也。

  雖然,魯固有罪,而王亦未為得也。夫刑賞者,王者馭天下之大柄。賞僭而人不服,猶刑濫而人不懼也。周自平王之東,予奪廢置,天下所共聽睹,而所首加恩者,乃一文手之仲子與弒逆之桓公。至不朝者,貶爵削地之罰不加,而生則崇其號,沒猶顯其稱。其他辱臨魯庭者,非私交之朋比,則取求之無厭也。來而不往,安知魯之不有以窺其間,而愈以長驕益惰哉?

  使當時能正仲子之名,問寪氏之故,則三綱九法,名義昭然。魯且震懼之不暇,不待征聘,而春秋冠帶相望于周京矣。故曰魯固有罪,而周亦未為得也。載考十二公,自隱及僖,周、魯之往來猶數;文、宣以后,乃益寥寥。蓋其時三家漸強,專制魯國,彼不知有公,安知有王?修聘于王室者愈罕,而王禮亦因之以倦焉,上下之交于是息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安市| 从化市| 浙江省| 兴安盟| 小金县| 塔河县| 介休市| 马龙县| 密山市| 太原市| 双流县| 义马市| 肃南| 霍州市| 雅安市| 巩留县| 奉化市| 宁明县| 静海县| 开江县| 徐汇区| 绵竹市| 达拉特旗| 仁化县| 阿鲁科尔沁旗| 镇雄县| 白朗县| 云浮市| 大城县| 根河市| 昭觉县| 莒南县| 阜城县| 邛崃市| 双峰县| 分宜县| 壤塘县| 东宁县| 广宁县| 夏津县|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