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稅務與會計實務(第2版)
- 張海濤
- 1311字
- 2023-11-07 16:22:34
前言
稅務和會計實務,雖然有一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可循,但在具體操作時,由于需要結合具體的交易實質、當事人的想法、稅務機關可能的理解等各項因素,故而變成了一件比較有挑戰性的工作。百度貼吧、中國會計視野論壇上的大量詢問,就是一個例證。
本書的目的 本書為了幫助中小企業財會人員厘清常見經濟事項的會計和稅務處理,對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容易遇到的財稅事項的重點和難點,結合案例進行了詳細闡釋。
本書的特點 本書以財稅從業者的視角寫作,素材來自大量的財稅工作實務,每一章都從企業經營實際,而不是教科書的財稅理論出發。本書運用最新的財稅政策,對實務中最基礎、最常見、最容易混淆的常識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以最大程度達到讀者“看了就懂,懂了就會,會了就用,用了就好”的效果。
本書的適用群體 本書是一本幫助中小企業合理納稅和做會計處理的輔導工具。適用的群體包括中小企業的財稅從業人員、創業人員、公司決策人以及擬對中小企業投資的投資人。通過閱讀本書,財稅從業人員可以有效規避日常財稅處理中的問題,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創業人員可以在公司設立前提前做好規劃,避免盲目創業帶來的先天財稅風險;公司決策人可以在業務決策時提前考慮財稅風險,避免以往只考慮市場不考慮財稅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擬對中小企業投資的投資人在對目標公司進行調研時,可以非常容易地發現目標公司的財稅風險,從而判定其是否值得投資。
本書的結構 本書共分為八章,分別從公司設立、銷售業務、采購業務、發票管理、資產管理、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以及稅務稽查及策劃八個方面,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經常遇到的財務問題和涉稅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并提出接地氣的解決方案。
本書中的內容,除法律、法規、規章、解釋、指南及法院判例外,均為作者本人撰寫。
和第1版初次印刷時相比,第2版書稿的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1)自然人股東將認繳的股權轉讓,交易價格如何判定;在實繳股權和認繳股權共存的情況下,轉讓認繳股權會在實務中遇到什么障礙;轉讓認繳股權后,股東是否還需要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對于公司注銷后產生的稅款,原股東是否還需要承擔責任。
(3)軟件企業和重點軟件企業的政策調整后,與軟件及軟件企業有關的稅收優惠如何正確理解,如何合理適用。
(4)在充分考慮增值稅因素的情況下,固定資產的價格標準如何合理確定;通過拍賣取得的資產,在實務中如何處理。
(5)自然人向公司提供非雇用性質的服務,公司向個人付款后,在什么情況下必須取得發票,什么情況下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6)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達到一般納稅人標準的當月,企業如何對外開具發票。
(7)計算福利費扣除限額時,工資總額如何準確統計。
(8)“三流”不一致時,一般納稅人取得的進項稅發票是否可以抵扣。
(9)各章節的案例根據財稅政策進行了修訂、完善,個別章節的結構進行了調整。
(10)根據財稅政策變化及實務的需要,對相關會計和稅務處理進行了細化和調整。
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編輯石美華在本書寫作和出版過程中給予的大量支持和幫助。由于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讀者指正。如有疑問,可關注公眾號“張海濤財稅政策解析”后留言,筆者將第一時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