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間,時間就來到了四月,京城的氣氛愈發(fā)喧囂起來。
街頭巷尾都在討論會試。
朱靖祺離開了大雜院,轉(zhuǎn)身就來到了喧囂的大街。
“咦?”只見街頭巷尾的溝渠被翻土,一些短衣大漢們辛勞地進行挖掘疏通,一時間他倒是驚異起來:
“太陽打西邊出來,巡警衙門竟然會疏通溝渠?”
自高宗后,巡警衙門偶爾也會疏通溝渠,但基本上都是在內(nèi)城,外城則主要靠街公們組織人手疏通。
但溝渠費卻招收不誤。
“朱舉人!”這時,街公走過來打招呼:“是不是這些人打擾到您溫習了?我這就讓他們停下。”
“不用了!”朱靖祺搖搖頭:“這也是徭役?”
朝廷為避免打擾到農(nóng)忙,規(guī)定徭役只能在冬日,且一年不能超過三十天,但對于基層來說簡直放屁,根本就沒有幾個人遵守。
夏訊、干旱,修橋鋪路,可等不到冬天。
“奇了怪了,并不是徭役!”街公搖頭晃腦道:“這群人聽說被雇傭著,專門疏通溝渠,不費錢也不勞力。”
朱靖祺點點頭:“您先忙吧!”
轉(zhuǎn)了個彎,在飯莊門口找來一輛暫歇的人力車:“去狀元樓!”
“公子,哪個狀元樓呀?”車夫問道:“京城的狀元樓兩只手可數(shù)不過來。”
“去成賢街狀元樓!”
“好咧!”
有力的雙腿奔馳在街道上,人力車靈活而又平穩(wěn),還不用擔心罰款,是京城人鐘意的交通工具。
也因此,京畿五縣的人力車超過了一萬輛。
“像我這樣的人,才養(yǎng)活這萬戶人家吧!”
他搖搖頭,想到了自己的父親。
當年也是一雙腳底板跑遍京城養(yǎng)活一家,自己中舉后才安排開了一間醋鋪。
“公子,到了!”
“嗯!”朱靖祺掏出一枚銅圓,就邁入了狀元樓。
逮至二樓,依舊有人把守,包廂中說話聲不絕。
仔細一聽,卻說的是會試事宜,人人都在討論策論題目。
“朱兄!”
“社長——”
十來人面容各異,但卻是復興社的骨干。
“諸位,會試將開,愿大家高中皇榜。”朱靖祺笑著拱手道:
“未中也莫要氣餒,來年再戰(zhàn)。”
“但我們復興社卻不能散——”
聊完了這些,眾人的心也繃緊了,沒有剛才的從容放松。
“噗呲——”忽然,就見一人用小木棍在劃火皮層,點燃了手中的鼻煙。
“這是?”
“火柴呀!”
“趙兄,火柴有毒的。”朱靖祺沉聲道:“不能用它。”
“放心,這是安全火柴,沒有怪味,跟那些西夷貨不一樣!”
趙文俊微微一笑:“幾天前流行起來的,一盒賣一毫(一塊為十銀毫),方便的很!”
“確實方便!”
眾人見果真無異味,松了口氣。
京城十幾年前就流行過火柴,但其極易起火,而且還有毒,不僅在民間釀成了多起火災,還得到了貴族公卿的一致排斥。
關鍵還貴,
英國人推銷的商品再次遭受失敗。
“我聽說,這安全火柴是舒王造出來的。”
這時,某個勛貴家的庶子忍不住顯擺起消息:
“一經(jīng)推出,京城上下供不應求,人人夸贊其方便,怒罵英夷該死。”
說著,他來到船外,指著那些被掘土的溝渠道:“那也是舒王的手筆,說是要埋管道,好用一種煤氣燈。”
“聽說街道上會豎起桿子,上面會有煤氣燈,晝夜明亮,比蠟燭亮多了。”
“煤氣燈?”朱靖祺這時也忍不住好奇:“煤也能當燈點?”
“怎么說呢,反正比蠟燭亮。”
“好像是為陛下祝壽!”
“玩物喪志!”朱靖祺忍不住怒氣沖天:“有這些錢何不賑濟窮人?就為了祝壽,這得花掉多少民脂民膏!”
“那個,好像是舒王自己出錢!”
“這錢不也取之于民嗎?”
朱靖祺的反駁極其有力。
眾人又陷入到了聲討舒王的情緒中,至于有幾分真心,那就另當別論了。
朱靖祺意識到,這段時間無腦黑舒王著實給自己掉了不少威望,但沒辦法,這是任務呀!
而這邊,朱敦漢其實對于輿論威望什么的并不在意了。
或者說,他比剛穿越時看得更現(xiàn)實。
輿論這玩意,是可以引導的。
大明公報和北京日報都掌握在朝廷手里,這段時間一直保持著中立。
但,只要皇帝的一句話,就能讓他身敗名裂,好名聲也能付之東流。
自然而然,他沒興趣跟夏王玩游戲了,反而一門心思奔赴在工場上。
煤氣公司成立后,自來水公司也成立了,兩者在倫敦都已經(jīng)運行多年,照搬即可。
最后就是火柴公司。
用利益勾連,才能長久,名聲和威望都是虛的。
三者出成績最快的是火柴。
他聽皮特說的,把氯酸鉀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將紅磷藥料涂在火柴盒側(cè)面,無毒,也沒易燃的風險,成了安全火柴。
半個月時間,火柴就做成了,暢銷京城。
城南。
“殿下,火柴場還得招人。”
皮特先生滿頭大汗,臉上的笑容卻怎么也止不住:“我們需要更多的工人。”
朱敦漢腳踏滿地的碎屑,看著工人們忙做。
松木砍斷,削皮,然后放入機器固定,工人不斷轉(zhuǎn)動,讓其削成片片木板,然后工人再下鋒利的鍘刀,切成一根根長條。
最后,工人們再截斷成小拇指長的火柴棍。
極其原始,低效率。
所依賴的,還是人工。
“目前日產(chǎn)多少火柴?”
“大概十萬根,也就是五千盒。”皮特脫口而出:“只要再來兩百個工人,效率能翻一倍!”
“好,我允你去招五百人。”
朱敦漢一口應下。
火柴帶給他的利潤極大,平均每盒能賺九十文,每日四百來塊,一個月就是一萬多。
而他只是投入了不到一千塊,幾天就回本了。
輕工業(yè)初期就是那么賺錢。
除非等競爭多了,利潤才會攤薄。
“效率提高后,每天在京城銷售一萬盒就行了,其余的都屯起來。”
“這是為什么?”皮特驚詫道。
“因為競爭對手出現(xiàn)了!”
朱敦漢此時也不得不感嘆中國人的聰明:“安全火柴在歐洲不是秘密,稍微打聽下就能明白,有人眼紅了。”
他已然明白,火柴的暴利時代將會結束,薄利時代將到來。
到時候每個月三瓜兩棗他也看不上了。
“那就利益最大化吧!”
“吳年,去通知錢總管,讓他告訴璟國公府和復國公府,我有筆賺錢的買賣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