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君歸(四)
- 盛唐稱帝從被陷害謀反開始
- 加七分糖的可樂
- 2156字
- 2024-01-24 07:40:00
洛陽城北,安喜門。
下了馬的李多祚便小跑著從階梯上了城樓,來到鐘樓前。
往下望去,李重潤依舊挾持著阿史那咄悉匍。
李多祚見過李重潤的次數不多。
畢竟他一直鎮守的是玄武門。
李重潤很少從那邊經過。
也只有大型宴會上才會看到。
礙于身份,以往二人也沒有特意的搭訕。
李多祚清楚,自己作為靺鞨酋長,一個番將,歸順大唐后,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唐高宗李治所賜。
在他心中,李唐的地位遠要高于武周。
所以,他對唐高宗李治的兒子,太子李顯,以及被李治稱為好圣孫的李重潤有著天然的好感。
當然,對于阿史那咄悉匍他也是認識的。
在圣歷元年(698)八月,阿史那默啜侵犯媯(治懷戎,今河北懷來東)、檀(治密云,今屬北京)等州。
那一次是他被授命為大將軍,領兵抵擋突厥。
在那一次,他與阿史那咄悉匍交過手。
對其實力更是了然于胸,畢竟那次二人在沙場上只是打了個平手。
看清了二人此時的情形后,他不由升起一絲敬重之心。
只是礙于身份,只能將與李重潤切磋一番的心思壓下去。
現下他已經不能顧及阿史那咄悉匍是否在場,沖李重潤高喊道:
“逆賊李重潤,你的黨羽張昌宗、張易之、.....皆已經由梁王誅殺,部下徐源亦伏誅,包庇你的同黨司刑寺卿徐有功也已經認罪,
部下皆押往應天門前,俯首待裁,你竟還敢出手持兵刃,還不速速放下刀刃,束手就擒。”
他以最簡短的話語盡快的將城中的一些重要消息告知李重潤。
不過,這些話也落入了阿史那咄悉匍的耳中。
兩人都開始從李多祚的話語中快速推斷洛陽城里的情況。
李重潤思緒紛成:武三思動手誅殺這么多人,想必是得到了武則天的允許,張昌宗他們罪名是被扣著我的同黨,視為謀逆,
徐公被武則天知曉是在包庇我,從而對徐公出手,
徐源也死了,
先前阿史那咄悉匍說過,薛思行帶回城的人應該就是他留在晉城的人,想必徐源沒有依靠這些人逃掉,
嗯,這么看來,司刑寺牢里的徐源必然已經不在,被武則天控制起來,只有真的徐源,
而且,武則天安排武三思去動手殺張昌宗他們,這樣一來,在不知情的人眼里,武三思是站在了大義的那一方,
目前看來,人證只剩下阿史那咄悉匍,武三思不可能出來作證害自己的,
物證是張宏瑜懷中的邊關布防圖,
但是這個邊關布防圖他們是可以誣賴是我盜取的。
很快李重潤得出了推斷。
同樣,作為突厥細作頭子的阿史那咄悉匍也不甘落后,判斷出武則天在幫武三思清除張昌宗他們。
他的笑似有壓抑:“邵王殿下,看來此時,哪怕你挾持了本王,只要本王想,你的命,包括你屬下,本王都可以一并帶走。”
李重潤知道他說得沒錯。
如果阿史那咄悉匍死咬著自己不放,武則天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順水推舟,承了阿史那咄悉匍這個人情。
“別忘了,他們能作證,是本王逮捕的你。”
“有用嗎?一個身上藏著邊關布防圖的縣令?他的話,誰信,將他判為你的同黨,也只是一句話的事情。”阿史那咄悉匍毫不留情的打擊著李重潤。
李重潤沉思了一下:“還有官道兩側的百姓,他們都能證明你是本王的俘虜。”
阿史那咄悉匍輕笑了兩聲:“說出去,只會害了他們,除了本王,沒人能替你證明了。”
聽到這話的張宏瑜隱隱感到不安,只是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
李重潤沒有接他的話,而是對張宏瑜道:“將邊關布防圖給本王。”
張宏瑜知道自己留著沒用,遂從懷里取了出來,將黃褐色的皮革遞給李重潤。
李重潤一手將刀架在阿史那咄悉匍的脖子上,一手將邊關布防圖高舉,對李多祚喊道:
“阿史那咄悉匍伙同張昌宗等人盜取的邊關布防圖在此,本王現已將阿史那咄悉匍逮捕,并其邊關布防圖追回。”
李多祚原本想著登上城樓,告知李重潤城內情況后便出城將李重潤等人抓捕進城。
他看了一眼城樓下因為李重潤的話而發生騷動的人群,選擇對李重潤喊道:“送上來。”
他將邊關布防圖遞給身旁的士卒:“用箭射上鐘樓。”
一來他箭術不精,也沒有原主有刻意練箭的記憶,二來他還挾持阿史那咄悉匍。
那么士卒很快將地圖串好,將箭矢射上鐘樓。
李多祚從鐘樓窗戶處取下之后,示意身邊的人散開,獨自查看。
僅是幾眼的功法,他便已經清楚這是真的。
旋即,李多祚陷入思考當中:老夫早就與邵王殿下有過交集,邵王殿下必定知曉老夫會放他進城。
如果是這樣,殿下沒必要將這圖交給我,回到皇宮后拿出來也是一樣的。
現在這樣交給老夫,必定別有深意。
難道是讓老夫先將此圖送回去?也不對,這可是殿下自證清白的一部分。
難道是想讓傳令兵一路從安喜門高喊著往應天門走,好讓洛陽城的百姓都知曉此事。
有可能,畢竟應天門前的百姓已經知曉阿史那咄悉匍此次來大唐的目的。
殿下卻是粉碎了突厥的圖謀。
老夫先前的話里也沒有說到應天門聚集了百姓。
看來殿下與徐娘子想到一塊去了,都想利用民意抗衡陛下。
否則沒必要多此一舉,畢竟殿下清楚老夫是必定會讓他們進城,而不是以謀逆罪射殺。
最后他看向三十米開外的李重潤,發現李重潤沒有一點急躁。
敬重之心愈發濃厚。
心中也因此下了定論,猜測李重潤是希望他這般做的。
況且他們二人都知曉,李重潤對上的是當今皇帝,能保下李重潤的除了民意與實證之外,再無其他。
現在李多祚的想法是,先由傳令兵將消息帶回去,讓應天門前的百姓知曉,再拖上一段時間,讓這則消息往整個洛陽城擴散出去。
還有一點就是,經過半天的時間,應天門前的事情他不用猜都知道。
哪怕洛陽城中沒有來到應天門前的百姓,也必然有愛看熱鬧的在四處傳播告知他們,成為飯后閑談。
況且他深知阿史那默啜這個突厥可汗是怎么發育起來的,洛陽城的百姓對突厥很是忌憚。
PS: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