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點名
書名: 我在明末割韭菜:從割據四川開始作者名: 正心669本章字數: 2423字更新時間: 2023-11-16 08:42:01
楊慶亮叫韓田壟去把所有人都喊來,打算做一個簡短的發言,布置一下未來幾天的任務,順便認識一下墩堡內的成員。
足足過了有將近兩個時辰,韓田壟才十九個軍戶都集中了過來。
真他娘得太散漫了!楊慶亮把臉擼了下來。
看著總旗官面色不快,他陪著笑臉,小心翼翼地說:“總旗大人見諒!軍戶們除了當值,平常都忙著去干其他的營生糊口,所以想要在短時間內集齊他們著實不易……”
“去干其他的營生……”楊慶亮有點兒驚愕:“不是有田地嗎?這四百八十七畝地還不夠你們糊口嗎?”
“總旗大人您剛來小矛墩,不太清楚我們的情況。”韓田壟解釋道:“國朝初年的時候,每戶有五十畝田地,但是慢慢的都被人侵吞了,現在基本上每個軍戶都沒有田地了,這四百八十七畝山田算是公產,但是都在山坡上,取水不易,收成很差,但是稅糧卻很多,所以沒什么人愿意耕種……”
“行了,我知道了,你不用說了!”
楊慶亮雖然心里不痛快,但也不能去責怪這些軍戶。他拿起花名冊開始點卯。
“張承浩!”
“屬下在!”一個頭發花白,看著十分蒼老的人站出來拱手應道。
楊慶亮看了看這個小旗,身形矮小瘦弱,面容干枯蠟黃,心里略微有些失望,沒想到軍戶已經糜爛至此。
“謝振乾、紀大鵬!”
“屬下在!”兩名精壯的漢子撥開人群,一起走上來應道。
楊慶亮在看花名冊的時候就對這兩個夜不收留了心,現在看到本人,微微點了點頭,心說總算還有點收獲。
“你們誰叫謝振乾?誰叫紀大鵬?都會些什么武藝?”楊慶亮撂下花名冊,不停地打量二人。
“回總旗大人的話,小人叫紀大鵬!”一個長著絡腮胡子的中年漢子回答說:“小人善使槍棍,弓馬騎射雖不精通,卻也不生疏,經常都有習練。”
“回總旗大人的話,小人叫謝振乾!”另外一個二十幾歲的后生回答道:“小人善騎射,慣用馬刀。”
楊慶亮仔細打量二人,紀大鵬長得極為粗壯,兩塊胸大肌高高地賁起,極具力量的美感;而謝振乾則長得蜂腰猿臂,彎腰拱手的時候,動作利索,顯然是個身手敏捷之人。
“恩,好!”楊慶亮滿意笑了笑:“你二人站到這邊來。”這兩個夜不收無疑是要重用的。
“是!”二人同聲應道。
楊慶亮又開始點名:“朱紹全!”
“屬下在!”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大漢站了出來,雖不雄壯,卻也身板結實。
“恩,很好!”楊慶亮點點頭,又念道:“陸衛平!”
無人應答。
楊慶亮一邊環顧四周,一邊又叫道:“陸衛平!”
“俺爹去城里幫工,趕不回來,俺娘讓俺先來應卯……”一個十三四歲的半大小子,膽怯地說。
楊慶亮有心要發火,但看到那半大小子穿得破破爛爛,一副面黃肌瘦的模樣,知道這些軍戶討生活不易,又把火壓了下去。
反正來的時候就已經做好打算了,如果將這些軍戶全都拿來當戰兵,對于沒有根基的楊慶亮來說,隊伍中很容易就會各立山頭。
現在這個樣子最好,只需要遴選出其中幾個有戰力的軍戶,其他的軍戶還是干他們的老本行,種地吧。
那些難民出身的壯丁背井離鄉來到這里,成分地域都很蕪雜,根本不可能擰成一股繩。他們沒有背景沒有派系,遠離故土,只能跟自己一條心。
即便里面參雜了幾個小矛墩原有的軍戶,他們人數太少,自己再注意一些,將他們打散安插,就不可能形成派系,掀起什么風浪了。
如此一來,自己的隊伍當中就不會有山頭出現。
楊慶亮揮了揮手,示意那小子下去。
那半大小子如釋重負地又縮回到人群中。
楊慶亮將剩下的人一一點名,大概認了一遍。其中只有三四個人看上去身體素質還不錯,其他不是太老就是太小,要么就是身體素質太過孱弱,根本就不如自己從成都府外挑選的那些難民。
其實挑選出來的難民除了瘦一點,身體素質并不差,素質太差的人早都死在逃難的路上了,況且那些壯丁又是從數萬難民里百里挑一選出來的人,吃了這十幾天的飽飯,現在不光是精神飽滿,體格也開始逐漸壯碩起來,看上去都是些勇健之士。
點過卯之后,楊慶亮讓軍戶中有營生要做的人都去忙去了,剩下的人,連家眷在內,全都集中起來,開始打掃衛生。
小矛墩內衛生太差,現在又涌進來一百多號人,滋生蚊蠅,萬一發生疫病,那可以就麻煩了。所以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大掃除!
這些軍戶們雖然礙于他的權威不敢反對,但是明顯有些消極怠工。他們認為,居家過日子難免有些邋遢,雖然有些臭味,但是聞慣了也就不覺得臭了。
楊慶亮告訴他們,不光要大掃除,還要修建十幾間瓦房,另外以前的那些房屋也要修葺一下,如果誰家的房屋有破損,待會打掃完衛生,到程元直那里登記一下,修建房子的時候,請泥瓦匠順便給修砌好。
軍戶們聽了這話,這才高高興興地干起活來。
于是,眾人一起動手,將墩堡內外仔仔細細地打掃了一邊,足足花了有一個時辰,最后清理出來好幾大堆垃圾,用牛車全都運出堡外倒掉。
清理完畢之后,小矛墩立刻顯得干凈了許多,雖然還是很破舊,但起碼看起來順眼了許多。
楊慶亮命徐靜江帶上銀子,與程元直一起帶著泥瓦匠等人手,讓韓田壟、張承浩領路到附近的集市村莊去購買磚瓦、木料、鐵鍬、泥抹子等工具,另外再請上幾名泥瓦匠和木匠,一起來蓋房。
到了下傍晚的時候,徐靜江帶著人回來了,拉回來一部分磚瓦、木料和工具,其他的東西等蓋房的時候慢慢拉回來,反正一時也不能全部用上。
吃過了晚飯,楊慶亮安排家眷在墩堡內空閑的房間暫時住下,壯丁仍舊在墩堡外面住帳篷。
第二天上午,外面雇傭的泥瓦匠陸續到齊。由于只是建設一排平房及幾間鐵匠鋪、皮匠鋪、木匠鋪等作坊,所以幾個泥瓦匠在一起合計了小半個上午,也沒畫圖紙,只在地上用石灰大概勾勒出地基的尺寸,然后便開始動工了。
楊慶亮命所有壯丁,以及小矛墩內有閑暇的軍戶一起動手,所以工程進度非常快,只兩天的功夫,十五間瓦房的地基就全部挖好了。幾個泥瓦匠開始砌墻,其他人則充當小工,挖土、和泥、運磚,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到了第五天的時候,房屋的磚墻已經砌了一人高了。楊慶亮問了一下泥瓦匠和木匠,得知房屋要蓋好的話,最快也還要十天。
這時,突然接到徐業東派來的小伙計報信,說是喇唬來搗亂。
楊慶亮心里惦念著商號里的事情,便給徐靜江留了些銀子,讓他管理錢財,程元直管理人事以及其他雜務,自己則帶著兩個手下,騎著馬直奔雅州商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