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等效模型研究難點
相對RIM機械結構,LIM存在如下差異:①初次級間隙大(一般為10mm,為RIM的10~20倍);②初級鐵心開斷;③次級導板比初級鐵心寬;④初級兩端出現半填充槽。因此,LIM數學模型和特性分析相對更加復雜和困難,主要難點如下:
1)縱向鐵心開斷的影響。LIM鐵心端都不連續,三相繞組互感不等,在三相對稱的電壓作用下產生非對稱的三相電流,氣隙磁場中出現正序正向磁場、逆序反向磁場和零序脈振磁場。這種現象是LIM結構所導致的,逆序和零序磁場在電機靜止或運行中,將產生阻力和增加損耗,從而影響電機效率。
2)初次級垂直力的影響。該力(又稱法向力)主要由初級線圈電流和次級導板渦流的排斥力、初級線圈電流和次級背鐵的吸引力合成。其中,前者與氣隙大小成反比,與次級感應電流成正比;后者受氣隙主磁通影響,與勵磁電流和互感等相關。受磁場儲能和轉差頻率等影響,不同方式下,系統的整體垂直力可能表現為吸引力或排斥力,其值有時會達到牽引力的3~5倍(單邊型鋼次級會更大)。該力將增大驅動系統的牽引損耗,對控制過程造成一定的干擾。
3)次級導板出端和入端渦流的影響。(假設短初級運動,長次級靜止)在初級的進入和離開端的氣隙磁場因為磁鏈守恒,會在次級導板中感應阻礙磁場變化的渦流。渦流的產生使得氣隙有效磁場在入端削弱、出端加強,使氣隙的平均磁鏈削弱。結果導致牽引力減小,電機的控制難度增加。
4)數學模型和解耦控制復雜。因靜態結構的特殊性和運動狀態的復雜性,LIM互感、次級電阻等參數隨速度、轉差等參數變化,是一個強耦合非線性高階系統,數學模型十分復雜。控制方法上,以前適用于旋轉電機的磁場定向控制(Field Orientation Control,FOC)、直接轉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等方法不能直接應用于LIM,需要重新分析和建立相應的電機模型和控制方程。在高精度控制場合,LIM的靜態參數需采用場路結合法或有限元分析,動態參數需進行在線參數辨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