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影子老師簡明手冊
- (新加坡)廖越明等
- 2673字
- 2024-01-04 11:12:06
王序
這本書雖然薄,卻濃縮了影子老師工作的精華,每一句都是精華。
語言簡潔通俗易懂,譯者翻譯得很通順,秋爸爸不愧是紅皮書的譯者,里邊涉及的專業術語翻譯很得準確,讀起來不費力,知道作者在講什么,用的方法是指什么,而不用去想“他在講什么,他指的是什么”。
該書開篇解釋了影子老師的角色職責和理念,用偏描述性的語言講述影子老師是在一線用專業知識幫助殘障學生的人,不是制定計劃但是具體執行計劃、離學生最近協助學生的人。影子老師的專業性體現在為學生提供適量幫助,最終讓孩子在自然環境支持下實現自我管理,而非代替學生做事、讓學生只是依賴于影子老師。影子老師是教育者,要教會孩子應對挑戰的方法,不是紀律監督員。理念還特意講到影子老師控制負面情緒的能力,會決定對孩子的教學效果和孩子們對老師的信任程度。所以要做好影子老師的工作,一定是幫助孩子,教導孩子,而不是當監工當保姆。
該書從為孩子入學做準備、提供指導、強化方式、行為管理、社交技能、逐漸撤離的步驟和關鍵點這七個切入點,使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解了每一個切入點使用到的策略,包括視覺策略、強化策略、懲罰策略、代幣制、五級情緒管理、社交故事、前事控制、同伴介入(培養“小幫手”)、輔助撤離、功能性溝通訓練(教孩子表達自己)、應急處理等。有的策略詳細講述,如視覺策略、強化策略、代幣制、前事控制和社交故事。有的是略講,一帶而過,如同伴介入、功能性溝通訓練、應急處理(孩子擾亂課堂情緒不穩可以帶離課堂),如果閱讀者想詳細了解,需要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補充。
書中提到的各種工具及解釋都在書后邊的附錄里列出來了,包括代幣制、視覺化時間表、社交故事、憤怒管理輔助工具和ABC分析表格,非常詳細,可以直接拿來用,或者根據孩子情況做一些改動就可以用。
我讀這本書時很有代入感,讀每一頁每一句話時,我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類似的工作場景,尤其是在角色職責、理念和一些注意事項時很有共鳴??磥恚_的理念、科學的方法無國界,都是相通的。該書是新加坡實施的一個孤獨癥干預項目的工作人員指導手冊,新加坡在文化上與中國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這本書基于的校園文化背景會跟國內校園環境更接近。
我建議使用這本書的專業工作者或者家長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本土化的問題。雖然新加坡的文化與中國近似,但手冊中有些策略依然要注意本土化,結合自己孩子所在家庭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也要評估某些策略在國內校園中實施的可能性,不要照搬書中的策略,更不建議家長或影子老師在沒有事先與學校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直接要求老師用書中的策略。例如在任務目標“提供指導”的“在課堂上”這個環節,書中舉了“在課堂上大聲朗讀”的例子,其中有“為孩子制作專用的課本,任課老師要批準確定”的策略,這個策略需要影子老師或者項目負責人跟學校老師溝通,實施起來有難度,可以嘗試,但不是必須做;再比如,“讓任課教師知道孩子走神了,并請教師要求孩子自己翻開書”這個策略,也是需要影子老師跟任課教師合作才能實現,需要項目負責人和家長跟老師溝通,征得老師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做到。附錄中“視覺化任務流程圖”呈現了“我的早晨日常任務流程”,這個流程要根據家庭的生活習慣制定,可以替換跟自己生活習慣不相同的圖片,例如中國家庭并不習慣早晨洗澡,所以可以換成符合自己家生活習慣的圖片,也可以使用孩子的實拍照片制作視覺流程圖。
2.無論是有經驗還是新手的影子老師,建議使用這本書時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厘清里邊的專業術語,不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面。要按照書中的操作步驟和圖示里邊的箭頭指示,通過反復實踐來理解里邊的每一個策略,先讀厚再讀薄。這本書通篇沒有提到應用行為分析(ABA),但是里邊大多數策略是應用行為分析的策略。沒有系統學過應用行為分析的專業人士還是應當補足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結合教學實踐會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該書。
3.請注意里邊講到的案例。通過文字描述可以初步判斷,個案多是能力較好的孩子。書中提到的策略,例如社交故事和五級情緒管理,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才能進行教學。即便是代幣制,也是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使用效果才更好。在實際工作中,我遇到不少中度甚至中重度的孩子也到普校來接受融合教育,但并不是使用書中的策略學生就會習得相應的技能,孩子本身的能力基礎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建議影子老師或者家長客觀評估孩子的能力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個性化使用本書中的策略。
4.建議全面看待社交技能。社交≠交朋友。對于特殊需要兒童來講,遵守社會規范要比跟同學互動交朋友更重要。書中“社交技能管理”這一部分的第一個社交目標就是“保持社交距離尊重他人”,第二個社交目標是“教孩子表達自己”,第三、第四個目標才是同伴介入,包括同伴之間的互動和找“小幫手”。所有策略都需要學生具備先備技能才能使用,社交技能也不例外。例如同伴介入,需要學生對同學有關注、共同注意、回應同伴、跟隨模仿同伴、禮貌問候老師同學、恰當方式提要求和求助等先備技能,才能開展同伴介入。如果孩子并不具備基礎的社交技能,我想所謂的同伴介入就會變成學生由影子老師全輔助并且代替學生進行互動了。
5.一定要注意書中的“注意”和很多細節的建議。這些“注意”提到很多在使用策略時的關鍵點,需要不斷在實踐中體會,細節決定成敗。例如在“任務目標:行為管理”這個內容中講到如何進行情緒崩潰和行為失控的管理,當學生的情緒等級上升到三級時,可以使用“轉移關注點”的策略,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轉移注意力。文后的“注意”提到這種策略只是臨時應急辦法,不希望讓孩子養成逃避任務的習慣。所以應對逃避任務的最好辦法是降低任務難度、任務量和提供休息時間,而不是轉移注意力。再比如在“逐漸撤離的步驟”中,書中描述了輔助強度逐漸降低、距離逐漸拉遠和服務時間酌情改變這三個關鍵的撤離步驟,建議影子老師在撤離時要在細節上體會“逐漸”和“酌情”的含義。
寫到這里,我的推薦序接近尾聲了,我的目光停留在“團隊合作”這個章節內容上思緒萬千,因為國內融合教育專業人員的人手極其緊張,我們團隊的老師都身兼數職,既是治療師又是項目負責人,與普校老師和家長保持溝通合作,指導團隊的一線老師執行教育計劃,還會直接承擔起影子老師的工作任務,直接進到課堂和資源教室支持學生。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逐漸形成比較完備的團隊,未來可期。
最后,感謝華夏出版社又引進了一本好書給國內的讀者,給我寫推薦序的機會,愿這本書伴影子老師和家長們左右,在支持孩子接受融合教育的路上發揮積極作用。
王建麗
北京市公立學校入校支持督導教師、注冊應用行為分析師(BCBA)
202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