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劍流芳:武當太乙神劍門文集
- 張桂生主編
- 15918字
- 2023-12-19 11:40:29
關于易、道與修真
(節(jié)選自《武當太乙神劍門真宗》 )
關亨九
一、武當修真秘旨
神寧氣聚登仙成大道,通神達化見隱又顯微。
微微化化由有有到無,無此無彼無我我即無。
天地兩間中有我,法天則地我則無。
春夏秋冬生靈氣,晝夜明晦發(fā)神光。
朝夕為春秋,晝夜為冬夏。明生則晦沒,寒來則暑往。此中有數(shù)有氣,乃氣數(shù)之道也。
二、日月陰陽
日月同明知晝夜,知方知圓知造化。
陰陽合德曉四時,曉來曉往曉回春。
又云:
日月同鳴報十二時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慶億萬年富貴壽康。
注:這是一八九○年九月初二日光緒皇帝結婚時,英國女皇所贈自鳴鐘上的對聯(lián),說明道不分中外,人類修真之理則一也。
三、三清大法
1.天清
甲乙木清,丙丁火清,庚辛金清,壬癸水清,戊己土清。雖屬五位清,其實是十天干清。
2.地清
寅卯木清,巳午火清,申酉金清,亥子水清,辰戌丑未土清,雖在五位清,其實是十二地支清。又辰戌丑未附于四正方,謂之四時清。
3.人清
東方木清則仁,南方火清則禮,西方金清則義,北方水清則智,中央土清則思,此系人隨五行清而生五常清,又謂之五神清 (靈)。法天則地而施之于本身,則無不清矣。清則去濁,乃成純清 (清陽也),則群陰盡伏而聽命矣。此乃修真必要之道也。
四、四季清
三月桃花清,六月荷花清,九有菊花清,臘月梅花清,能隨四時轉(zhuǎn),萬花園里四季清 (花者化也,清者青也)。
五、自生篇 (要認識真數(shù))
萬物生長出于數(shù),老子云:“一生二,二生三。”這是說數(shù)的開頭。究竟怎樣生長,并未說全,隱諱了生生之道,今詳述之。
萬物和人都有生、長、成三個過程,無形中蘊藏于自身,每天十二時里都在生長,而人不覺,一二三是生時,由一二三到二二三,由二二三到三二三。四五六是長時,由四五六到五五六,由五五六到六五六。七八九是成時,由七八九到八八九,由八八九到九八九。生時起子到寅,長時起卯到巳,成時起午到申,此即春華夏長秋實之謂也。亦即法天之四時而用其三也。例如人由初生起,是天天長,長長而后成。不知不覺由孩童到長大,由長大而到成年。本應繼續(xù)生長而不老,但人生一入俗世,操心費力,爭名奪利,即由成年而漸老,老而衰,衰而朽,以至于死。
修真修道則反之,則由成而回到生,由生回到長。以至于成而又生,長而又長,長而又成,生生長長,生生不已所以長生。每天十二時中找生機,用九行三以避衰亡,不可不知,此乃自生、自長、自成、數(shù)術之至理也。積時累月而成年,一年三百六十日,進而有三千六,三萬六,知此方能掌握生生之道矣。
但是人多在貪字上算數(shù),越多越好,而不知自身上算數(shù)須無窮盡,人有生死,反之生死全在數(shù)中。知數(shù)術者長生,忘數(shù)術者乃亡。所以萬物不能逃乎數(shù)術。人自不例外矣。
數(shù)有里外之別,數(shù)里之數(shù)為小為微,為減為除。數(shù)外之數(shù),為大為顯,如加如乘。在天是奇偶定位,在數(shù)是正斜定位。數(shù)的字碼,是人類最早的創(chuàng)造,借以表達大自然之深奧理論。它分為上古,近代兩個階段,上古所創(chuàng)的數(shù)字,出于自然,極為純樸。以豎為主,從天謂之天符。如: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近古所創(chuàng)的數(shù)字,屬于人為,甚為煩瑣,以橫為主,歸于地,謂之地符。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兩者雖形狀不同,但是,都有造化的功能,單用有單用的現(xiàn)象,雙用有雙用的變換。它是代表天地生人,生萬物,包羅生死存亡,興衰得失,推出八卦的符號和五行的標示,發(fā)揮人生的過程。啟發(fā)了儒、釋、道之端倪,更闡明了道的玄妙,可稱一切學問的鎖鑰,它可以筑鼎,它可以安爐、它可以為琴,可以煉丹,可以煉劍,生天地,通鬼神,發(fā)陰陽,能化春夏秋冬四季,能化日月,普照塵寰,星回斗轉(zhuǎn)亦在數(shù)中,種種幻境幻覺無所不包。它可以大至無量,小至于微,可以證有,可以證無,大者為顯,小者為微,加乘累積而成大,減除削少而成小。即數(shù)字之微積與分合也。不僅記多少之數(shù)目,而且能默示人所不能察覺的奇跡。所以,認假數(shù)容易,識真數(shù)者實難。俗人都認為自己識數(shù),其實是不識數(shù),所識者假數(shù)也。識真數(shù)要掌握造化,才能窺其玄妙,非至人所不能也。尋師不易,遇師不難。往往交臂失之。追悔莫及矣。陸游詩頗與道相合,今附錄之以供參考:
巧說安能敵挫修,焚香默坐一窗幽。
煌煌炎火常下照,黃河之水方逆流。
氣住神仙端可學,虛心造物本同游。
絕知此事不相負,荊棘剪除梨栗秋。
數(shù)字出于河、洛,本自《易經(jīng)》。玩“易”必須通卦,通卦必須拆卦,拆卦通靈,謂之通靈法。識數(shù)目之數(shù),知天地之數(shù),方得其靈。以上是說數(shù)的來源,沒詳寫用法,現(xiàn)在要解河洛以拆卦。通靈法,古今只有諸葛先生通此而善用,然并未傳于后世。雖有儒、釋、道各家學者,偶一提及,然往往泥于文字,各說各理,反增其累 (例如《周易》之系辭)。以致意見分歧,竟將上古的純潔哲理,弄些花樣,詭秘百出,誤人而誤己,剽竊前人,欺騙后人,縱使天生慧覺冥悟之士,雖獨有高見,亦大有清不勝濁之感 (即老子所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今僅按古樸簡勝繁的規(guī)律闡述己見,不過徒惹俗人一笑耳。數(shù),本出于河圖洛書,發(fā)泄天機,不可捉摸。奧妙之處,在于簡而純。說有可以,說無也可以,空洞中現(xiàn)實(全有),現(xiàn)實 (萬能) 反回空洞。此乃有無相生之道也。欲行此道必須玩“易”,玩“易”必須懂“河圖”、 “洛書”。
六、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本是很簡單而純樸的數(shù)字與符號。如能拆卸而用,即可洞其奧妙,得其真理,詳解如次:河圖數(shù)字九,把一二三四列于內(nèi),五居中,六七八九列于外,奇偶相雜,陰陽混列,如圖畫之有輪廓、有中心鋪平而現(xiàn)。以圓為主喻為天,并且因其數(shù)九屬火,方位在南,其象為馬,所以說河馬出圖。
洛書數(shù)字也是九,但是它將一九三七等奇數(shù)列為四正方,把二四六八等偶數(shù)列為四斜角,有如書法之橫豎撇捺,重疊錯綜,以方為主,比為地。并將其數(shù)除五居中以外,而用其他八個數(shù),構成四面八方,四奇為陽如人之背,四偶為陰,如人之腹,腹背相對,更使其似龜拱背抱腹,四足在腹之四角,顯然成形,因此說洛龜背出書。

河圖

洛書
河圖洛書發(fā)于大自然,基于造化,故曰先天之根。以后演變出卦,涉于俗事,則為后天之學。但都沒離乎數(shù)字的規(guī)律。
偈語如次:
拆天拆地拆自己,盜天盜地盜其機。
只有河洛與八卦,字數(shù)相傳不我欺。
卦有“連三”、 “歸 (藏) 常”、 “周易”三個階段,詳述如下。
1.連三卦
連三者,是把九個數(shù)字分成三份連而用之。即一二三,三個數(shù)字的三連在上,四五六,三個數(shù)字的三連在中,七八九,三個數(shù)字的三連在下,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一貫。即道家比如身上能栽九節(jié)蓮 (連) 也,在上為天,在中為人,在下為地。化為三才而運動,即道家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不已之謂也。
2.歸常卦 (常者藏也)
歸藏者是把九個數(shù)入而用之,把九字隱藏于中。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周列分行,將奇偶之數(shù)化為陰陽二氣。一二三四為陽,五六七八為陰,如兩魚相銜相抱。陽魚為首,(魚同余) 向右而歸。陰魚為尾向左而藏納于中,即把二數(shù)相向之九置于中間也。推演出春夏秋冬,四時八節(jié)二十四氣,以及七十二候。生殺萬物,演成造化,萬物均在此中,無法逃避,此即有無之大道也 (說明無極與有極,又是虛中之余也)。
3.周易卦
周字不是文王周朝之周,而是周圍之周。 “周易”是把八卦飛行于九宮,成為圓周。列外環(huán)行,互相錯綜推演。一卦一易而分成八八六十四卦。周而復始,法天法地,先懂天文地理,后曉人事。此乃后天之學也。
以上所述河圖洛書,都是數(shù)字闡明造化之理。造化生萬物,而人也屬萬物之中。造化萬能,人是萬物之靈,所以應知造化生生不已之道,而免衰老死亡。
河圖是天之機,洛書是地之機。卦是以人法天地,盜天地之機,所以叫天馬行空,地龜行氣。這樣作法則人在氣中矣。道家的有作,釋家的無為,儒家的格物,均在此中。人格合于天機者謂之合格。事有適當也叫合格。其象如規(guī)之格,亦即方正之格也,人與事如要偏斜,則為出格,不合格。事物不及叫不夠格,說不通叫格格不入。要知格而求格,萬物難逃其格。沒規(guī)格則什么也做不成,失常則破格矣。
用于修煉,上為三天,下為九地,中間屬人之五臟六腑。上法天為升,下法地為降。下用錯落,上用回數(shù),一氣直行如龍在天,出于無極,上下互用。
用于法天法地,六六宮中總是春。天合德,天刑殺,陰陽消長都在此中。
河圖在人為頭,洛書在人為腹,八卦在人為肢體。修道者必須把它拆開,則頭腦靈,腹宏松。肢體活,自能得道延壽而長生。
所謂九宮者,即是將洛書之數(shù)布于外,八卦藏于內(nèi)。詳細地說,就是把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布之于九宮 (也叫布九)。反之,九收藏于內(nèi)曰歸藏。 (也叫藏九) 但是用此者必須有真師傳授,才能達到久而久之自通靈 (又叫九九通靈)。
河圖、洛書能呼吸而通造化。它是人的頭面,五居中,其余在外而成方,小入大出收放也。
洛書居于人的前胸和腹部,陽在后背,陰居前腹與胸,方腹五中,小入大出進退也。
天數(shù)五個五,地數(shù)六個五,天地合起來謂之大衍五十五。六個五與五個五相加為十一個五。六加五謂之天均地衡,如果十一乘以五,仍是大衍五十五。即邵雍所說之:“天屬五、地屬五,天地五十五。”
七、再生篇
八仙之一呂洞賓云:“今生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今生不向來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說明再生之過程也,其法如次:
八卦分納于九宮,人居五,謂之主五而生人,居于五龍亭。九宮逆納于八卦,人居一而降生,謂之赤子抱一,居于碧云宮。修真須知有作而能體會玄理,即自己把本身納于八卦而通九。例如:乾坤亨九,坎離亨九,震巽亨九,兌艮亨九,四九三十六謂之長春宮。以數(shù)字納入八卦中,即一納乾,二納兌,三納離,四納震,五納巽,六納坎,七納艮,八納坤,則本身居中宮矣,即所謂人居長春宮中永是春。此乃以身納卦之法也。歌曰:
今生識前生,前生化今生。今生度來生,來生又前生。三生循環(huán)轉(zhuǎn),生生永長生。
學者不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諸子百家,以及三教九流之學,難以明乎此,縱使稱圣稱賢,不過為俗人作嫁耳。
知晝夜,曉四時,可以存神可以藏王。然后才能達化通幽,神者九也,八數(shù)在外,而九藏于中 (不見謂之藏),謂之存神。王者四季之道也。即四時循行,把首月之數(shù)起于中,謂之藏王。九神在天可以達化,四王在地可以通幽。深而言之,就是八卦動而存神,地數(shù)行而藏王。上六時中可達化,下六時中可通幽。達化是練陰陽之氣,通幽是得四時之數(shù)。陰陽氣化,時刻運行,氣數(shù)相輔相成而道生,如此掌握謂之得道。
八、知數(shù)術之道
天地陰陽本氣數(shù),法天則地乃道術,明明法象分日月,日月穿梭壽齊天。知方知圓勿拘泥,出入升降數(shù)之變。參透此中真造化,超出空間即登仙。
今生來生,生生不已;晝晝夜夜,晝夜不停。
天地合德日月同明,通神達化天地我同。
象有日月朝夕晝夜,數(shù)有寒暑春夏秋冬。
四時晝夜,天地合德,日月同明,均在掌中。
以上所述,均系陰陽相互交感之理。陽對陰曰施。陰對陽曰承。施乃入,承而受,此陰陽交感之定律也。陽數(shù)最大為九,除一以外最小者為三,此天地陰陽之定數(shù)也。橫豎行為交,由內(nèi)向外為納,由外向內(nèi)為縮。納縮而小為巧,遍體相合為妙。巧而施之,妙而受之。上下俯仰,左右出入。隨形體以數(shù)而變,居中為用、九數(shù)用三,十一用四。十五用五,十八用六。廿一用七,廿四用八。廿七用九,卅用十。此乃天真之交感,非人為之感。天地間群陰皆可用,乾坤內(nèi)諸陽都能施。陽能造具,陰可為器,器與具本系天之所賦,真性情由感而生,純潔無比。假性情從欲而生,斯則亂矣。所以至人遠欲求真而成道焉。真感生數(shù),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千千萬萬常續(xù)而不盡。假感生人,曾而祖,祖而父,父而子,子而孫,子子孫孫代代傳,乃世俗之道也。
陽神:一三五七九。陰神:二四六八十。陰器陽具皆如此,奇偶配合原非奇。陰陽相感器具動,陰開陽起氣乃調(diào)。
九、知丹數(shù)
“丹”者單也。乃數(shù)之一,屬陽而成奇數(shù)。而有的修道者求仙煉丹,未免太繁,令人不解。須知有真一之單即是“丹”何須它求。
十、數(shù)字升降解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先天生則長,后天降則生,前生與今生,今生又來生。升升降降。生生永長生。
全身宮卦數(shù)字安排:
人身戴九履一,二四為肩,左三右七,六八為足。此乃九宮也。如果把八卦納入九宮,即乾納一,兌納二,離納三,震納四,巽納五,坎納六,艮納七,坤納八,余九宮則為自居之宮。即所謂圣人作而天同。宮卦相交又名合玄女,巽卦居五,因其本身屬五又居中宮,是當令,故稱之曰令,司號令也。
十一、易之我見
“易”之神秘處,在于換字。時時換,換則變。天天換,月月?lián)Q,年年換,周而復始,永恒不息,因之要懂得年月日時用卦的安排。一年十二個月每月一卦,即基于此也。它是乾坤兩卦十二爻一動一變而推演出來的。說明各卦都要有安排。即安排于日、月、時也。所以十二時為一天,三十天為一月,年上起月為元,十日為旬,加上朔望分月為半,一年三百六十日,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時,時與月皆十二,但是起止不同。時起于子,止于午。月起于寅止于申。五日為元。十日為旬,三元為月之半,三旬為一月。四季中運用乾坤二卦已泄天地之機,闡明了自然的造化。此外不過在日月時上推求人事而已矣。元上起卦,五日一易推而至六十四卦,自知人事之變遷耳。例如時上起,日上起,月上起,元上起,旬上起,年上起,八節(jié)二十四氣,七十二候,都在此中矣。
十二、行三立十
在天四時用其三,在地四方用其三,在人四面用其三,三三聚頂 (鼎) 上九天。行之以時,止其所止,上止于背,中止于胯,下止于趾。在卦止于艮。
十三、六虛與六道
坤卦六陰為六虛,乾卦六陽為六道。一陽在坤卦上下變動,坤不變叫神游太虛。一陰在乾卦上下變動,乾不變叫魂行六道。陽為神氣,陰屬魂魄,氣游六虛以養(yǎng)神,魂行六道以固精。精固神活,得以長生。此法之動在外,行之在內(nèi),上六游虛,下六行道,必須各得其時,有動有靜,亦休亦息,不為四時限,不受干支所制,逍遙自在,活活潑潑,非《易》之“六龍”,莊子之“逍遙游”乎?行者自知,法通天地,功在身心,不為心使,不為念擾,造化出于自然,生機操之在己,了此二卦,掌握乾坤 (二卦),四時只在十二卦中,何必追求六十四?六虛里有三才,六道里有三世,才能法天法地,可知今生與來生。回憶已往,預測未來,實系有驗之學,并非怪力亂神。要以科學態(tài)度對待,更合乎生物哲學。勿因俗說迷信而棄之,后學勉之。
《參同契》曰:“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即此意也。二用者,乾用九坤用六也。愚之淺見,不僅九六可游可行,凡九六中所含之數(shù) (爻也) 均可游可行。一卦六爻中內(nèi)含五位,即說明游行之方法也。可稱群游眾行矣。詳解如次:數(shù)九乃先天一元之氣 (煞) 聚中而成三十六,成為周天之數(shù),所以謂之氣數(shù)之道,九里有三三,六里有三二,乾為三三之天,坤為三二之地。乾由九與三變而成卦,坤由六與二變而成卦。九內(nèi)含地之六,六含天之三,乃合而為九。說明九實乃天地之數(shù),一切造化皆在此中。證明卦是爻與數(shù)之變。爻無數(shù)是死爻,非數(shù)不能活。九數(shù)中有奇偶,各個相感而見爻,聚中三十六而為天。 (即三十六宮也) 此先天八卦也。六從九運,盡其六六之數(shù),是行氣,即所謂六六宮中總是春也。
十四、卦象八口之家
文王序卦,以乾為父,以坤為母,乾坤以下為六子,乾率三子于東北,坤領三女于西南。子與女皆分長、中、少,形成一家團聚一起。但愚見此中稍有不合,乾坤本系二老定不可疑,但六子同居必須酌為改革。三男永久在家成為家屬。三女將來出嫁,即非家屬而成親屬矣。反而為人之家屬。所以八口之家三女應改為三媳,永隨三男為家屬。以符互感之意義焉。依卦之相對和互感,很可能長女化為長媳,與長男相感。中女化為次媳,與中男相感。少女化為三媳與少男相感,如此老有夫婦,少有配偶,互感互愛,夫唱婦隨,上下老幼歡聚一家,比之少男、中男、長男與長女、中女、少女同居方便得多。既無男女混雜之嫌,并顯然合乎人倫。各居其位,互相感通,生子生孫,代代滋生,而產(chǎn)生出其他諸卦。何止六十四耶?
此乃自然之造化也。以之內(nèi)修,可以守坤成乾。以之外練,可以得柔制剛。主要是在一個感字,處世亦然,用八口之家情感,運于事務,自無不通。感情莫過于青年男女,萬靈莫過于陰陽,一觸即發(fā),感而遂通,此即澤山之卦象也。
冬夏二至,乃陰極陽極,父母之象,十二時相并為六子,陽得時則男感女,女則應之。陰得時則女感男,男則應之。陰陽相交,情動可成春夏滋生育長。陰陽性發(fā)由生育而成果,事物亦然,感情融洽即是順遂,感情乖戾即逞兇兆。不必泥于古文以及系辭,須知古人今人雖有先后之別,然法天法地則一定不可移。不過要參考古人之高見而啟發(fā)今人之慧根。所以古人說“易”,一部“易經(jīng)”只在乾坤二字,無乾坤則無“易”。天道,地道,人道同歸一理。夫婦男女即“易”之門,信不誣矣。爻有一陰一陽,卦有一內(nèi)一外,乾實坤虛形于六爻,陰陰陽陽虛虛實實,反之正之,錯之綜之,顛顛倒倒感之動之。六爻六劃,上中下可分屬三才天地人。升降消長只用四季春夏秋冬。一爻三十分,陽六時一百八十分,陰六時一百八十分,共為周天三百六十度。此中又分八節(jié)二十四氣,演為七十二候。天文、地理、人事統(tǒng)在運中行。千言萬語述說不盡,天機奧妙出自河圖洛書。術不離數(shù),離數(shù)則無術。萬物有生死存亡,而數(shù)無止境,無窮無盡誰能數(shù)得完?偈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千千萬萬長長續(xù)。曾而祖,祖而父,父而子,子而孫,子子孫孫代代傳。
玩“易”要懂得先天八卦乃相對而互感。后天八卦則對沖,乾率三男于東北,坤率三女于西南,陰陽分列而用事。先天是說明體之性情,后天是說性情之運用,不明先天之性情,難得“易”之道,不曉后天之體現(xiàn),難盡“易”之術。所以卦變不離宮,爻變不離卦。乾、坤、否、泰是天地之樞,錯綜往還終于坎離,此四正之行也。咸、恒、損、益是人道之樞,錯綜往還終于既濟與未濟。坎離者,天道之水火也,無坎離則乾坤成死物,既未者人道之水火也,無水火則男女不交,因此玩“易”者要在乾、坤、否、泰、坎、離六卦下功夫。次則要在咸、恒、損、益、既濟、未濟六卦下功夫。如是則先得天地性情,而后才能明男女之性情。陰陽交感乃天地之性情,奇偶交感乃人道之性情。細玩此十二卦,既能掌握“易”之樞紐,而明造化機宜矣。然后旁及其他各卦,推算人事,自然迎刃而解。人心天心本屬一心,正則為天心,偏則為人心。天心正,四時有序,陰晴有時。人心偏,萬念俱生,紛紛擾擾,無寧無靜。人心正必須法天,天下太平。失正則背天,亂世出,此乃一定不移之真理也。有事之因,必有事之果,復何言哉。
十五、卦數(shù)變
玩“易”更要知數(shù),數(shù)的由來,就是河圖洛書原來所現(xiàn)之數(shù),它是以奇偶分陰陽,既樸素而純真,比用爻少煩瑣。例如先天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已見乎數(shù)之作用矣。后天八卦即《周易》之九宮,亦未出乎數(shù),都屬于河圖洛書之范疇。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更說明基于數(shù)而用爻。四時二十四節(jié),七十二候,更是行之以數(shù)。一天十二時,一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日,合周天三百六十度等等不一,哪個不是以數(shù)表明之耶。
數(shù)有奇偶有陰陽乃能變化,變化就是造化,何須假托以爻而玄之耶也。尤其是周公“系辭”、孔子之“傳”更增其累,把天真的造化加以煩瑣,重在俗事。動則曰君子與小人,再則曰無咎,忽而天上,忽而地下,有時男男女女,有時憂憂戚戚,把人弄得頭昏腦漲,有失“易”之真理,滅絕“河圖”、“洛書”的本來面目。所以玩“易”者只要讀“易”之原義,而不必追求文王孔丘之詞。周文、孔丘,不亦人乎?我們不亦人乎?他們能用他們的語言左右“易”之真理,難道我們不能各抒己見嗎?因此提出數(shù)術的改革,以返回“河圖”、 “洛書”的本原來談“易”玩“易”。以上這么多話都是我自己在身中有所體驗而發(fā)出的。正合于“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意義。
十六、數(shù)義我見
十天干,十二地支,此乃定數(shù)也。一切數(shù)字都蘊藏于內(nèi),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來往于易中,一三五七九為奇,陽也。二四六八十為偶,陰也。各有各的性質(zhì),各有各的感情。一陽、二陰、三剛、四柔、五離、六合、七斗、八謀、九強、十弱。又含五行五方,一水在北,二火在南,三木在東,四金在西,五土居中。此天之氣數(shù)也。六七八九十隨一循次相行,此地之氣數(shù)也。亦即有陽五行陰五行也。一純而靜,二動而分,三奇必爭,四偶生怨,五聚六合,七強八弱,九得十失。點則為斷,零則為續(xù)。并有四個符號,助數(shù)之變化。加則長,減為消,乘是大得,除是小有。奇加奇為顯,偶加偶為隱。陰里有陽,陽里有陰。偶里入奇為娶為嫁。同數(shù)為等,異數(shù)為差。奇沖偶滲,陰在陽下為順。陰在陽上為逆。陽在陰上為威,陽在陰下為懼。奇奇相并必斗。偶偶相并必爭。在身一二三為首,四五六為腹,七八九為胯為足。應物象形各有其用。隨事求理各有其因。天時,地氣、人事統(tǒng)在乎數(shù)中。錯綜復雜,立現(xiàn)其形,所以說在數(shù)難逃,數(shù)盡則亡,其應如響,其靈如神。有術學之微,具算法之積。由無到有,由小到大。小則可不見,大則于無量。千變?nèi)f化只在學者神而明之。
十七、談圭
卦者乃是雙土外展而成八。觀其字象即可明了矣。圭在中如車軸,支出八輻而為股。股內(nèi)向四外支,即人身之骨也,先天之骨有髓,后天之骨藏精。八卦動蕩各有其數(shù),天髓為眼,地精為節(jié) (谷神)。即數(shù)之點與零 (. 0) 也,內(nèi)外動蕩四時八節(jié)演,即俗語所說之節(jié)骨眼焉。一句俗語已經(jīng)泄露天地之機,而俗人不覺。以此化生,比如骨生肉,肉包骨而成體,骨髓生神,精肉化氣,生生不已,此即是六十四變化生育之道也。無陰陽之爻,不能有卦。沒骨肉之結構,何能成體?骨有干,肉有皮,即先后天之八卦也。先天八數(shù)相向而成乾體,后天八卦飛布而成坤皮。數(shù)之周流以行血,卦之時變而運氣,骨干支架于內(nèi),氣血運行于外。血化精氣,氣化神,聚精斂神乃生人生萬物。動植飛潛均莫逃乎數(shù),皆系由骨而成形,植物之干即動物之骨,其枝葉即動物之肉。根氣精花 (化) 一如人生,否則葉枯而焦,花謝根朽,一如人之死,名雖各異,造化則一。所以說玩“易”演卦,不可不知也。
十八、選肉 (選卦)
上篇把“易”比之骨肉,演卦則分內(nèi)外叫選肉,骨者八純卦也,肉者隨純卦而錯綜之卦也。如欲深明“易”理,必須先由純卦始,然后才能繼之以六十四卦。否則骨之不立,肉將安附?但肉可選,骨則不可疑,因何而言?即扼其要去其繁也,卦本自然造化,陰陽氣數(shù)本于天真,繁則涉于造作矣。《易經(jīng)》本系純潔樸素之哲學,歷經(jīng)往古,時過千萬年,后人附會,妄自點綴入于詭辯,不惟失真,反而迷信。本系天文地理之法,而竟牽入政治人事,招人輕視為算卦之用耳。始終未能發(fā)揮實用,是“易”之不幸歟?還是人之不求也耶?值此電子時代,何妨一試乎。 “易”之不幸,實肇于歷代腐儒,他們借此自炫,作為出仕的敲門磚,孔丘、周文乃是謬之首。若悟易之真諦,可使周、孔之辭相形而見絀矣,并可啟發(fā)科學之端耶。讀“易”玩“易”要著重于自然規(guī)律而明造化之真。摒除人事之煩擾,擇出主要十八卦而鉆研,以期“易”近于哲學、科學。如遇明達之士,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對國家對世界對人類做出偉大貢獻。擇出八純卦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其余錯綜為十卦:否、泰、剝、復、咸、恒、損、益、既濟、未濟,以待知者。
十九、分析迷信說
“易”中往往托于鬼神,凡有應驗的象,不究真理而歸功于鬼神,好的卦說神的保佑或啟示,壞的卦說鬼的作祟和驅(qū)使,制造吉兇禍福作根據(jù)蠱惑人心,叫人迷信,為害非淺。究其實,“易”中哪里有神,何處有鬼?不過都是陰陽變化而已。陽是光明正大,在自然范圍里,有明顯的作用,其應如神,即所謂陽神是也。陰是昏暗渺冥,在自然范圍里有隱秘的作用。其應很靈,即所謂陰鬼是也。全系自然所起的變化,似出于科學,它只能說明利害的關系,非關于吉兇禍福也,因此,要懂得欲求科學,可以用“易”,欲問吉兇不可用“易”。禍福吉兇都是因果關系,有惡因必有惡果,有善因必有福來。人不自作,絕無其事。禍福吉兇,本由自招,又何必問卜耶?絕非鬼使神差之說也。至于數(shù)的變化,因其性按河圖洛書而推演,則有如近代之電磁,雷達、聲光的作用,亦即其散聚離合之作用也,試問雷達控制飛機、計算機的示數(shù),不都是替代人的體力腦力嗎?這不是事實的證明嗎?造化逃不出大自然,變化逃不出數(shù)字,失數(shù)字則無自然,失去自然則數(shù)盡。數(shù)盡則亡,吉兇禍福即在此中矣。
二十、卦圖
1.伏羲八卦方位

2.文王八卦方位

3.六十四卦方位

二十一、重申“易”理
以陰陽法天、法地、法自然,自然又不外乎乾坤坎離。但是并不是把《易經(jīng)》全篇都用上,更不必推演八八六十四卦。究其“易”。除“連山” (山者三也)、 “歸藏”以外,并無其他各卦。《周易》者乃后來文王所作也。 “連三”者,即一爻之連三也。也就是一陰一陽之連三,修道者知此即知變化,本足夠用了,何必找什么爐鼎,什么藥物,什么丹等等以自迷,我今揭開這個謎。河圖洛書本來就是幾個數(shù),爻乃數(shù)之象,構成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象。修道者主要是懂得乾、坤、坎、離四象本身的變化,亦即爻的安排。詳言之,如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又云:“先天地生”。說明道是很簡樸的,并沒有那些復雜的說法,陽爻的顯象是,陰爻的顯象是
,三陽爻成乾卦
,三陰爻成坤卦
,此即所謂之“連三”也。
由此而變化,乾可入于坤,坤中空而填實。坤斷則乾去,乃實中反虛也,由坤化離
。由乾
化坎
,乃乾得坤中之虛,坤得乾中之實,陰陽交感,上下爻變謂之歸,中爻變,謂之“藏”,叫作歸藏。此“連三”、 “歸藏”之由來也。離得坤中之真陰,是血叫“赤朱”,生二八之數(shù),主于吞。坎得乾中之真陽,是精叫“黑鉛”,生三七之數(shù),主于吐。陰中陽,陽中陰,乾坤相戀而成“泰”,坎離相交而成“濟”。由人道而法天道,由人道而回天道謂之“仙”。觀其象,乾坤相合。坎離則相抱,虛而盈,盈而虛。顛顛倒倒造化生焉。總結出口訣如下:
乾坤坎離,內(nèi)外相抱。相吸相引,一抽一添。
氣要聚,神要凝,魂要安,魄要定,一九三七現(xiàn)奇功,九轉(zhuǎn)生風,千拈通氣,萬捻長力。 (轉(zhuǎn)、拈、捻) 天有五行而運,地有四方而行。人有五谷而生,三才有性,各有所能。三而化一,道乃成功。
二十二、修道須知
簡則妙,繁則煩。妙能成道,煩則亂道。寧愚勿智,知而不知,成后反樸,乃能得道。武當山曾有楹聯(lián)云:
“求玄妙訣無多語,識破原來笑煞人。”即此謂也。又云:“弄巧反成拙,大智定若愚。”以下乃守字的要領,修真容易,養(yǎng)性最難,所以有守身如玉篇。
二十三、守身如玉
修真容易,養(yǎng)性最難。性起妄念生。守身者,即保身體以成至人也。守法不可不知,守腎斂神,邪火不生。守心收氣,妄念不來,如此則心腎相交,乃生合和之氣,然后再守腹聚氣,如玉之無疵,清清白白得真一之道,可以長生,其訣如下。
避色不淫以守腎,遠俗少事以守心。
舒暢和合以聚氣,腎不搖動心不妄。
不淫不動欲,遠俗去煩惱。舒暢則腹寬,氣能鼓蕩,身自輕松,輕松則不滯,人能如此,乃得天真之樂焉。數(shù)術不可不知。
天有四時用其三,地有四方用其三。
人有四面用其三,天三地三人亦三。
三三見九成乾體,同天同地太乙仙。
寬衣長負乾坤劍,艮童兌女隨后前。
二十四、金鉤鐵鏟
星辰鉤直指四象,成四時寒暑達化,月日鏟橫掃兩儀,分晝夜陰陽通神。
1.悟道
今生識得我前生,十世輪回轉(zhuǎn)又生。
富貴貧賤都享盡,全是黃粱一夢中。
2.功法
今生來生生生不已,晝晝夜夜晝夜不停。
天地合德日月同明,十二時中靜定而行。(大覺)
我今明悟成大道,歸本還原紫霄宮。
神與天地陰陽化,乾坤宇宙而我同。
掌握造化隨意動,長生不老能返童。
容顏能隨萬花轉(zhuǎn),脫胎換骨妙無窮。
3.八字歸根找原神 (此法失傳)
二十五、三段靜功
1.坐下;2.正心;3.落沉。
首先坐下,而后正其心,自然下降矣。下落是由頭到腳,天之真精三六九,地之真精二五八,人之真精一四七。行之于內(nèi),取法于外。攝而引之,戲而吸之,此之謂盜道,乃盜天地之靈也。開頭頭是道,散發(fā) (法) 法是法,由五中而達于四肢。
二十六、胎之原
人在天地之間,如在母胎之中,服母之氣,吃母之血,吸母之精,服氣象天,吃血象地,吸精象人。天地若謂無形還有形,若謂有象有還無。猶游三才之內(nèi),蓋亦神矣。三胎如下:
天宮是天母之胎,地宮是地母之胎,人宮是生母之胎。三宮三母藏三胎,回天再造,回地再造,回人再造,三日三母回三胎,化成赤嬰。
二十七、陰陽考證
天之陽,甲丙戊庚壬。天之陰,乙丁己辛癸。地之陽,子寅辰午申戌,地之陰,丑卯巳未酉亥。人之陽一三五七九,人之陰二四六八十。天之五陽五陰合而為天干。地之六陽六陰合而為地支。人之五陽五陰合為奇偶十個數(shù)。此所謂三才天干地支氣數(shù)是也。
古詩有云: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才三日,世上幾千年。身由何處來,還由何處求,子宮能生胎,胎還入子宮,用之于神氣,調(diào)調(diào)合合。用之于身心,恩恩害害 (陰符曰:害生恩)。俗人恩變害。所以老子說:“下士聞道則大笑,不笑不謂之道。”即此意也。
二十八、八覺四感
八卦分陰陽坎離震兌坤艮巽乾,各有靈性謂之八覺。兩位相對則有所感,此之謂天之所感也。數(shù)字分正奇,一九三七二八四六各自有性。奇偶相對則有所感。此之謂地之所感也。肢體分部位。精神氣力,皮毛血肉,兩者相合各有所感,此乃人之四感也。感而通。通而靈,靈而動,是為內(nèi)修外練之源也。一陰一陽之渭道,三陰三陽謂之卦。卦之初爻動,二爻變,三爻化。下而上謂之順行,上而下謂之逆行,即先有所覺,次則以覺而生感,再則因感而有動,動則化,因此生生化化、遂有六十四卦焉。
二十九、栽樹結桃
五氣相襲謂之栽樹,五一種桃仁,一七生桃樹,五九放桃葉,九三開桃花,五行相生謂之結桃。春日桃花笑,夏日花蕊鮮,秋日仙桃熟,冬日桃仁藏。五氣相襲裁桃樹,五行相生結仙桃,仙桃是我,我吃仙桃。
三十、制器造具
器屬陰,具屬陽,出自數(shù)字之奇偶。天有五個陽數(shù),一三五七九,可以造具,(象) 為兌上缺也。地有五個陰數(shù),二四六八十,可以制器,(象) 為巽下斷也。天地五陰五陽,共為十個數(shù),形成器可以生萬物,人在萬物中,離中虛,坎中滿也。具象日,器象月。日月合如回文,一三五七九,五居中化圓。二四六八十,六居中化方。兩者有口有孔,而成器具。藏造化寓生機不可不知。易之變化,有陰陽方圓,顯現(xiàn)于器具,說明道之奧妙,是無窮無盡的。道者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利),中則人事 (風)。修道法天則地,有法有象,有數(shù)有理。非一知半解者所可能也。一言一行都在道中。縱使博學多識,往往昧于俗語,所以說名人非道境,山野出神仙,大道無倫常,倫常縛大道。天地有陰陽。人間生器具 (日用品)。器者地之象也,其形凹,其性承。具者天之象也。其形凸,其性施。陽剛陰柔、乃器具之變,剛折柔韌,不可不知。老子守雌不雄。即守器而避具也。具在器中,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為道之本。具長而圓,器豎而方。豎緊方張,一呼一吸。乃人在胎中,謂之胎息。明乎器具,能用器具,造萬物成萬務,均在此中矣。用之當則長生,不當則戕生,慎之慎之。此理出于易,古今學道者,每多泥于倫常,不肯深究,不僅失造化之真,而易亦毀矣。
三十一、道法歸真
誰是我來我是誰,天地交泰始歸真。
斂欲開頭成四肢,虛空粉碎見全身。
三十二、合和仙
天合是天干之合,地合是地支之合,人合乃數(shù)合。運天干地支合于一周,謂之一甲子。求道修真之人,只記甲子不計年(道不言壽也)。
三十三、斷欲
欲有兩種,而凡人往往不能擺脫,它能生人,也能害人,就是食欲和色欲。饑則思食、性發(fā)想色,所以孔子說食色者性也 (性即欲)。大修行家不僅斷色欲,而且要避谷斷食性之欲。斷要有法,非憑空之斷也。法曰:斷色還用色,斷食還用食。所用之色和所用之食乃化成十也,要詳參修煉,萬勿誤解。是用陽補陽,而食母氣也。補陽食母乃天地自然大法,非師傳不可得,能悟而得者,尤為上乘。
三十四、生死關
目者數(shù)目也,連生者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四生五、五生六、六生七、七生八、八生九、九生十、十不用而用九 (俗說傳聞竟說目連生救母)。救母者是生母氣也,生母氣必須九數(shù)連環(huán)也 (九連環(huán)),放出陰氣而養(yǎng)陽 (俗說打開地獄,放出陰鬼)。存陽氣于丹田,謂之母氣。說明存陽則生,存陰即鬼。鬼者,人死謂之鬼。因此叫作生死關,能過此關者即仙人也。
三十五、神光照鏡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心我心,心心相照;我以身動,你以體隨,動動應應,應應動動,我退你退,你進我進。一進一退,妙在鏡中。本身神也,鏡者光也。身對即神光自照也。神陽鏡陰,以陽交陰,以虛迎實,陰陽合和之謂道。
三十六、混沌化乾坤
八卦混沌成為一囤 (囷)。乾為天輸,坤為地軸,則天地立矣。兌艮震巽為四經(jīng),一經(jīng)九十度。四九三百六十度。坎離相映而成赤道,乃日月也。依赤道而分南緯一百八十度,北緯一百八十度,亦符三百六十度,復歸一囷遂成通天矣。乾上有四辰,坤上有三星,同日月而成四光化北斗。四光在外,永照不移,混元周天在內(nèi),隨十二時長轉(zhuǎn)不息。上六為晝,下六為夜。東三、南三、西三、北三、十二月而成四時春夏秋冬。晝夜隱天子 (六子),四季藏地王 (四王)。
修真之人,頭頂乾,足踏坤,合于輸軸,輸軸乃兩極(南極北極)。極至必變,道乃生焉。按時行觀三看六之大法,在四光照耀下而運行。面陽則純陽,背陰則純陰。面左是陰中陽,半陰半陽。面右是陽中陰,半陽半陰。天地是人,人即如天地。須臾不離,時時行之,大道乃成。
三十七、陰陽氣數(shù)生宇宙
二四六八偶數(shù)屬陰,在內(nèi)成質(zhì)為宇宙。一三七九奇數(shù)屬陽,在外成氣光,而為日月星辰。晝夜三七之位居九一,四時一九之位居三七,豎右轉(zhuǎn)為晝夜。日月左右相映橫照而同明。橫上為四時,星辰上下相望,直照而分明。晝夜循十二時顯明晦隱。晦隱明顯,四季守三百六十度,寒來暑往,暑往寒來,時時不息,度度相連,此乃陰陽數(shù)術之道。修真之人,必須明此與混沌化乾坤,兼而求之,自能德得矣。
三十八、修道五時七候及功法
1.五時
(1) 動多靜少。
(2) 動靜相半。
(3) 靜多動少。
(4) 無事則靜,遇事仍動。
(5) 心與道合,觸而不動,心至此地,始得安樂,罪垢滅盡,無復煩惱。
2.七候
(1) 舉動順時,容色和悅。
(2) 宿疾普消,身心清爽。
(3) 填補夭傷,還原復命。
(4) 延年千歲,名曰仙人。
(5) 煉形為氣,名曰真人。
(6) 煉氣成神,名曰神人。
(7) 煉神合道,名曰至人。
3.十大功法
(1) 心功:冥心兀坐,息思欲,絕情欲,保守真元。
(2) 身功:盤膝曲股,足根緊抵命門,以固精氣 (站行亦可)。
(3) 首功:兩手緊掩耳門,疊指背彈耳根骨,以卻風池邪氣。
(4) 面功:兩手擦面,待其熱,更用唾沫遍擦之,以治外侵。
(5) 耳功: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
(6) 目功:緊合雙睫,睛珠內(nèi)轉(zhuǎn),左右互行,以明神室。
(7) 口功:大張其口,以舌攪口,用手鳴天鼓,以治其熱。
(8) 舌功:舌舐上腭,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調(diào)其內(nèi)。
(9) 齒功:叩齒三十六,閉緊齒關,可集元神。
(10) 鼻功:兩手大指擦熱,揩鼻左右三十六,以鎮(zhèn)其中。
行此功者,必要斂神聚氣,調(diào)息吐納,使陰陽交感,混然成為太極之象,然后再行各處功夫。此系調(diào)和陰陽,交會神氣,先求內(nèi)臟清虛也。能清虛則功成,否則雖行功而無效也。慎之,慎之!內(nèi)行功屬柔,外練拳屬剛。拳屬動,功屬靜,剛?cè)嵯酀瑒屿o互用,相輔相成,方能致用,即所謂文武雙修也。知文不知武,有靜而無動,知武不知文,有動而無靜,均非所宜。以下為行功歌。
歌曰:兩氣未分時,渾然一無極,陰陽位既定,始有太極出。人身要虛靈,行功主呼吸。呵、噓、呼、呬、吹加嘻。數(shù)成六字訣,六字義如何?治臟不二義,治肝宜用噓,噓時睜其目。治肺宜用呬,呬時雙手托。心呵頂上乂。腎吹抱膝骨。脾病一再呼,呼時把口嘬,仰臥時時嘻,三焦熱退郁。持此行內(nèi)功,陰陽調(diào)胎息。大道在正心,誠意常自樂。此即長生藥,不可等閑視。主要妙訣就是內(nèi)煉其神,外聚其氣,打坐時時吹,長臥不斷嘻。謂之玄玄妙。
三十九、十大數(shù)訣
五行乃五帝。四方乃四相。八卦為八俊。九宮為九卿。天干乃十大將也。地支乃十二元臣也。二十四節(jié)為節(jié)度使。七十二候是諸侯。上合天心,下同地利,中間正人事,修道與王天下,均不外乎此。
四十、法天則地
春秋同茂盛,冬夏永長青,四季總向南,天地時時春。日月相并出,星辰會子午,四光齊朗耀,明明照太古。此乃扭轉(zhuǎn)乾坤之大法也。
四十一、說玄關
玄關者氣穴也,氣穴者神入氣中也。如在深穴之中,氣神相戀,始能立玄關之體,非指定之玄關也,要于空中求。
四十二、寧神調(diào)息
寧者凝也,凝神調(diào)息者,必須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息乃調(diào)。心平的平字最妙,心不起波謂之平,心執(zhí)其中謂之平,平即在此中矣。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玄關,乃丹經(jīng)之一竅也。早竅要開四季之花,晚功要結二儀之果。午功運天之行 (謂之干旋)。歌曰:
“本無極之化身,包藏八卦有真因。清通一氣精氣神,日月運行不息,陰陽甲乙庚辛,生化妙用大地回春。掃除六賊三尸,退避清真,開天河之一道,化玉泉之新生。圓明有象,凈徹無痕。養(yǎng)靈光于在頂,出慧照于三清。不染邪祟之害,不受污穢之侵。水火既濟,妙合天地人。學道要懂守護五方神。四時八節(jié)能治宰,養(yǎng)我魄,護我魂,通我氣血,育化我神。太極妙法委脫,日月普照來臨。能觀世之因,能結道之侶。”
四十三、修道斬三彭說
彭者膨也,人身中有三種東西時時在膨臌,使人失常而壞事。雖然作惡時別人不知,但能使內(nèi)心不安。以致敗德傷神,是修真求道的大障礙,不把它去掉則心不定神不安,氣散,魂離,魄動,紛紛擾擾,欲靜不能。無道者求道難入,有道者因此失道。所以大修行家首先要除凈這三種有害的東西。
什么叫三彭?一曰倨,二曰質(zhì),三曰矯。詳言之,意私則倨,心私則質(zhì),念私則矯,時時膨脹,故又以彭字為姓,稱其三者為三彭。即道家所說的三彭,又叫“三尸蟲”。倨是傲慢,居予玉枕。質(zhì)是自是,居于夾脊。矯者驕,居于背胛和尾閭。倨若膨脹,則目空一切,藐視一切,一無信仰,什么都看不上,更不愿學習。質(zhì)若膨脹,則主觀自是,不求真理,不問因果,為所欲為。矯要膨脹,則矯揉造作,脫離常規(guī)而失常,無惡不作,好事一無所成。容易走上歧途,殺身傷命。道人不說以上事實,詭稱“三尸蟲”。庚申日上天報告人的善惡,必須去此三尸,乃能成道。這是妄談,不是實學。因此,我以科學的精神宣泄其秘,以利后學。并闡明除彭的功法。一、擊額去惱。二、擊心定神。三、擊腰聚氣。這是修煉養(yǎng)生的現(xiàn)實方法,又何疑焉。
可笑,可笑的是把膨脹的膨說成姓彭的彭,把三種壞思想比作蟲,又給它起了名,一叫彭倨,二叫彭質(zhì),三叫彭矯。把它作祟說是上天報告,吾未敢信之也。附錄修行格言:修行者內(nèi)修心身,外修行為也。心身不正,能致疾病。行為不檢,易招禍殃。修行之法是以柔克剛,如老子之守雌,不用交感之精。如黃帝之雌節(jié),不逞血氣之勇,以免虎豹之劫。
虎是疾病,豹是禍殃,如此則內(nèi)修得道,外修得德。德者得也,以道載德,以德護道。內(nèi)魔不生,外魔遠逃。否則,顧此失彼,失于鞭羊 (莊子比喻牧羊不鞭其后)。內(nèi)修得道以定性,外修得德以保命。只內(nèi)不外,只外不內(nèi),均非所宜。有道無德是失外,有德無道是失內(nèi)。失內(nèi)忘道,失外敗德。忘道亂性,敗德喪命。可不畏哉?可不戒哉?道之將成,內(nèi)魔稍減,外魔更增。所以要在行為上多加注意。如意外之色,莫須有之事,往往突然襲來,尤為厲害。必須靜以待之。忍而處之,魔去災消矣。
四十四、武當修真圖與無極圖初探
1.無極圖

先談無極圖。無極圖,陳摶是由下向上逆用,分為五個階段。一講玄牝之門,二講煉精化氣、練氣化神,三講五氣朝元,四講陰陽交媾、練成圣胎,五講練神還虛、復歸無極。這是未生之前之自然造化也。又周敦頤由上往下順降,也分五個階段:一講無極而太極,二講陽動陰靜,三講五行各一性,四講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五講萬物化生。此乃生后之造化也。法象為“帝”字。以上兩者一正一反,說明化生之理,而盜天之機焉。這是拆天拆地拆人體的大功夫。與人的周身骨骼 (精) 經(jīng)脈相吻合,即莊子所說:內(nèi)外本末,巨細精粗,兼骸畢貫,周身大用之法也。陽為外,陰為內(nèi),體講巨細,背論精粗,意在呼吸中,自然而然的才能得法。對于法象“帝”字,要勿必勿著,有意無意,萬不可泥象而執(zhí)著,否則徒觀其象,一無所得矣。以上就是河圖在上。洛書在中,八卦在下,構成人體圖。
2.帝字法象

3.修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