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九年,八月……
涼王李璿奉旨迎貴妃歸朝,恰逢天長節,天子大樂,遂宴于花萼相輝樓。
〔唐明皇四十四歲那年壽誕,大臣上奏將八月初五定為千秋節,后天寶年間更改為天長節,皇帝壽誕,普天同慶,與民同樂。除百官以外,還允許庶民參觀游覽。〕
作為大唐第一樓,花萼相輝樓非但氣派,更是巍峨雄壯。
歷來國宴,接待外國使臣,皆是在此舉行。
“陛下駕到。”
高力士站在王座之側,大聲喝道。
“參見陛下,貴妃娘娘。”
見李隆基拉著楊玉環的手,十分恩愛的走了出來之后,文武群臣立刻齊聲高呼道。
“眾愛卿免禮。”
李隆基對文武百官擺了擺手,然后目光看向高力士。
“涼王李璿,上前接旨。”
高力士立刻心領神會,開口喝道。
“兒接旨。”
李璿立刻走了出來,對著上方的李隆基跪拜在地。
“門下,皇二十九子涼王李璿,德才兼備,天姿綴世,深得朕心。”
“承天之命,順民之心,改封齊王。”
“食封八百戶,增至二千戶。”
“授開齊王府于長安,署官從之。”
“授京兆牧,遙領安西大都護,北庭大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以茲獎賞。”
“天寶九年,八月初五,大唐皇帝冊書。”
高力士手持圣旨,朗聲念道。
〔唐朝食封與食邑萬戶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實封,一個是虛授。諸王官職也皆是虛職,掛名,多是加開府儀同三司,只享受待遇,署官不職。〕
“兒謝父皇天恩。”
李璿當即拱手一拜,然后雙手舉過頭頂,接下了圣旨。
文武百官,聞之嘩然。
那食封二千戶不算什么,改封齊王,可就不一般了。
眾所周知,晉,秦,楚,齊,四王,歷朝歷代,皆不會輕易授予,多以春秋小國冠之。
而且自武皇帝之后,就再也沒有皇子開府的先例。
哪怕是當朝,諸王皆居于王宅,從無開府者。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齊王李璿。
羨慕者有,嫉恨者亦有之。
“陛下圣明。”
太子李亨率先醒悟過來,然后十分乖巧的順從道。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也同時回過神來,齊聲高呼道。
“孤可要恭賀齊王弟了。”
李亨雖然心中有些不爽,但仍舊笑臉相迎,對著李璿道。
“多謝太子殿下。”
李璿也是皮笑肉不笑,心中卻異常警覺。
“開府之日,孤定要登門討杯酒喝。”
“到時候,齊王弟可不要小家子氣。”
李亨見李璿有些應付,心中不免有些奇怪,自己哪里得罪他了?
“量大管飽,太子殿下盡管來。”
李璿更是警覺異常,只感覺好似黃鼠狼給雞拜年。
沒辦法,這家伙天生給自己的印象就是一個狼人,不防備著點,都對不起他這個狼人封號啊!
“恭喜王弟。”
“恭喜齊王殿下,賀喜齊王殿下。”
“……”
李璿一路走來,皆是道賀之聲。
對于這些善意者,自然也十分歡迎,一個個客套一番。
而授封之后,宴會也正式開始了。
先是授鏡儀式,滿朝文武大臣,皆獻上銅鏡,而皇帝也回贈一面特制銅鏡。
繁雜的儀式結束之后,漫天五顏六色煙火,在天空炸響散開,盡顯長安之風華。
隨之便是各種精彩絕倫的雜耍藝技表演,只能說那叫一個滿堂華彩。
滿朝文武大臣,也是相互推杯致盞,談笑風生。
詩人與舞姬,游走于亭臺樓宇之間。
三兩成群的青年秀女,漫步五光十色的水榭花草之中,鶯歌燕舞,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最終,霓裳舞衣曲被奏響,一群身穿霓裳的美人,開始翩翩起舞。
將宴會推進至高潮,引起一陣又一陣喝彩聲與歡呼之聲。
舞曲畢,一名二百多斤的大胖子站了起來,來到大殿中央,直接跪了下來,對著上方的李隆基與楊玉環道:“恭祝陛下壽與天齊,恭賀陛下與義母破鏡重圓,萬年好合。”
所有人,都停止了交流,目光投向了大殿中央。
他就是安祿山?
李璿坐在右邊,看著腰肥體闊的安祿山,心中暗道。
“愛卿有心了。”
李隆基滿臉笑意的看著下方的安祿山,緩緩開口道。
“安將軍當年,長安一舞驚天下,恰逢天長節與陛下壽誕。”
“不知是否還有眼福,一睹將軍之風采?”
中書令,右相李林甫看向拍馬屁的安祿山,陰陽怪氣道。
“李相這就小瞧了本將,雖然本將胖了不少。”
“可本將對于陛下的忠心,義母的孝心依舊不變。”
“胡旋一舞又何難?”
“奏樂!”
安祿山好似沒有聽懂李林甫的譏諷,而是言語之間盡顯忠誠,豪氣沖天道。
“好,好,好。”
“朕也多年未見安愛卿之風采,今日定可大飽眼福。”
“起樂。”
李隆基也開口幫腔,直接搶在了李林甫之前道。
隨著一陣陣歡快靈動的音律跳動,安祿山也毫無避諱的開始扭動著他那沉重的身軀。
隨著音律逐漸走上高潮,他便不斷旋轉著,好似一個大號精靈。
李璿目不轉睛,心中一萬只草泥馬奔騰而過。
這是一個靈活的胖子,非常靈活,靈活到讓人懷疑人生。
現場之中喝彩之聲不斷,當然也有不少哈哈大笑之聲。
舞畢!
“安愛卿風采依舊,不減當年。”
“此次回京,可還有其它要事?”
李隆基率先開口,給予了充分肯定,然后又狐疑道。
“多謝陛下妙贊。”
“臣此次回京確有要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向陛下與義母問安。”
安祿山態度十分謙卑,語氣更是誠懇萬分道。
“不知是何要事?”
李隆基笑了笑,然后繼續問道。
“御奚,契丹軍馬調度頻繁,似有不軌之心。”
“臣請奏,兼領河東節度使,以抗賊敵。”
安祿山一席話,激起千層浪。
滿朝文武百官俱嘩然,尤其是郭子儀,瞳孔之中滿是難以置信之色。
真言中了?
殿下,真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