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道號一陽子(求收藏!求追讀!)
- 長生仙道:從拜師呂洞賓開始
- 九月三巡
- 2116字
- 2024-01-20 17:26:11
“當然,不止是你,還有其他人,甚至現在大羅天中的仙神已經少了一大半,盡皆投去了無數婆娑世界,以人的身份去拯救蒼生了。”
姜元初抓住了一個詞眼,《金丹直指》他已經能背到滾瓜爛熟,自然知道呂洞賓口中的話代表著的含義,頓時眼睛睜大:
“以人的身份?神仙本身就未出六道輪回,雖說可分靈億萬,但至少也要留著本體啊!這極有可能導致其永遠無法再修回去。”
下一刻,姜元初就想通了。
也是,若是沒有垂憐億萬世界生靈的慈心,又怎么可能修成壽八萬萬大劫的神仙呢?
這個壽命可是悠長得天地都可能終滅過無數次了。
卻只因不忍,便冒著自身沉淪的風險,下凡轉世為人。
這才是真正的神仙啊!真正的圣人啊!
可又有幾人得知?
此時,姜元初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強烈的念頭,他想去見一見他們,看一看他們的分靈如今在何處,如今是何身份,又是如何度化世人的。
呂洞賓繼續道:“然也,人道乃是六道輪回的中心,既可以往上走,進入天人道與阿修羅道,享受福報,也可以往下走,入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
“而神仙菩薩這等為何都要投為人身,皆因六道輪回本身就像一個圓環,你來我往,周而復始,不過只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也就是這方人道改善好了,上下的其余五道也都會慢慢變好。”
姜元初靜心聆聽。
“而這方世界乃是生養我,讓我本身出陽神,而后成道的世界,尤其是這塊中土,有著如今世界唯二還未斷絕的出輪回之法。”
“人身難得,中土難逢,率土之濱,泱泱之夏。”
姜元初自然知道呂洞賓口中指的是什么,師父乃是實實在在的盛朝人士,自然不忍看著生活在自己故土的后輩們就這樣一直沉淪下去。
“師父,可是如天尊佛祖之流,與道合真,本身就能如大道一般造化無數天地世界,你先前說了元始天尊出世五次,就連他老人家也救不了這些迷途之人嗎?”
“我等也只能為人指引方向,不可能將其扛在肩上,幫他走路。”
“若是以神通達到所謂的‘救世’,這些生靈又算什么呢?是神靈掌上的玩物嗎?
連凡間父母都知道孩子有長大的一天,會離開自己,找到自己的事業,只是仍會在孩子出門的叮嚀一遍又一遍,仙神又怎么會接受不了人的平庸?又怎么會以法術神通直接干涉生靈的意志呢?”
“不管是性命雙修,修習佛法,終究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靠人自己落到實處。
就算是聰慧如你,無畏如你,慈悲如你,即使未來注定成仙,我也不會以神通直接讓你成就,你得了我的傳法也還是要自己親身去修煉,修行。”
“我也只會告訴你該怎么做,哪個地方有些難處,卻也決不會代替你體驗這個世界與天地。”
說到最后,呂洞賓忽地閉上了眼。
“惟愿眾生人人成仙,個個做佛。”
此話一出,元山周圍的萬物生靈,無論是游蕩在山野里的孤獨鬼魂,還是田間地里的雜草樹根,乃至巖壁爬行墊皆能感受到一股奇妙的情緒。
風修齊從躲雨的山洞中出來,卻意外遇上三頭四肢粗壯的老虎。
老虎見他身上帶著刀兵,眼神中藏著怒意,正要咆哮撲過來。
風修齊本欲反抗,耳邊卻仿佛有一陣輕柔的風經過,其中藏著一道來自遠古,又像是來自未來的期許與撫慰之聲,如父如母,如天如地。
這個漂泊在江湖的多年的男人,不知為何,忽地哭了!
仿佛是自己這些年來所有的委屈寂寞都有了一個傾訴的對象。
似乎再想起來那些痛苦,已經釋懷了一般。
回過神來,就當他以為自己要命喪虎口之時,卻見這三只老虎忽地匍匐下身子,朝著元山主峰匍匐起來,再起身際,卻也未曾再撲上來,反倒是一步一步走來,親昵地蹭了一下他的腿,仿佛人與虎也是一家人一般。
他回味著那股奇妙的感覺,又想起下山之人間口口相傳的奇異之談。
這位信奉“男兒膝下有黃金”的江湖男子頓時跪了下來,學著那些猛虎,朝著元山主峰方向磕頭跪拜。
“唉。”
姜元初此刻忽然明白了自己手中這顆蓮花之種的妙用,驚喜道:“既然是種子,那么必定要開花結果。”
呂洞賓答道:“來日有數位福緣深厚,一心向道之人,需要你去度他。”
“可人海茫茫,弟子又要去何處尋他?”
“不急不急,待你先見識一下如今的世間眾生,修為再進一步之后,再談此事也不遲。”
“大道且徐行,傳道也是如此。”
“不過等你修至神仙果位之時,你應該已經成了一派祖師,為師便不會再出現在此界了,一切都需要靠你自己去做。”
姜元初正色道:“弟子必不負師父厚望,亦不負天地眾生,亦不負自己!”
呂洞賓說完伸出手指,對著姜元初手心中的蓮花種子遙遙一指,蓮花種子頓時被一股氣機牽動,來到了湖泊之底。
“此種子需要在此地吸收三年日精月華,方才能開花。”
“開花之后,會生出彩色花瓣,每一枚花瓣便代表著一位你此生應渡之人,你屆時拿著此花瓣,會有感應的,到時候他們都會是你的弟子,助你弘揚正道。”
“弟子記住了。”
“如今,你已是世人口中的人仙了,想一個道號,拿上劍,換上道袍,下山去吧。”
然后思索著自己該取何道號。
按理來說,自己的道號應該是師父賜予才對,卻沒想到師父讓自己取。
姜元初來到洞口處,他看到外界一片春意,欣欣然向上,充滿生機。
“一陽。”
“此后,我便自號為一陽,取易經中‘一陽來復,萬物回春’之意。”
這時候,呂洞賓卻忽然道:
“不該是‘一陽’,而是‘一陽子’。”
“你此次下山更不要報出我的名字。”
說完,法身更是立馬消失于無形。
姜元初仍是朝著虛空拜了一禮,然后喃喃道:
“從今日起,我的道號就是一陽子了。”
天地間卻驟然隆隆作響,那顆纏繞著樹藤的松樹忽地往外長了數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