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蓮花之種
書名: 長生仙道:從拜師呂洞賓開始作者名: 九月三巡本章字數: 2085字更新時間: 2024-01-19 17:34:57
人仙,顧名思義,不離于人,雖說是長生不老,容顏永葆,寒暑不侵,身具六通,能夠完全掌握自己這個后天形體,但也只是完成了人這個層面上的長生,總歸還是個人,精氣神雖然比普通人強大許多,但這個肉身還是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死去。
比如刀兵,水火,中毒……
即使這些能躲過,如地龍翻身與海嘯洪水這般的大范圍天災也抵擋不了。
就算這依舊能躲過去,這顆星辰直接湮滅了,他到時候還是會死。
而且天地一直在不斷變化,他估計如果自己止步人仙,或許也就能在人間活個幾百年,就要被迫轉世,遠遠算不上世人口中的長生不老。
但修行者眼中的生死與凡人區別很大。
沖虛真人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意思是什么呢?
生與死,就是一來一往,從這端到了那頭,你說我死于這個世界,又怎么知道我是不是在另一個地方開始了新的一生?又怎么知道我在另一個地方會不會比現在過得更好?
當然,也可能比現在這個世界更差。
太上又講:“死而不亡者壽。”
《胎息經》講:“氣入形來謂之生,神氣離形謂之死。”
說明生死只是生命形式的轉化,轉化后這個生命依舊沒有消失,可以長久存在,這就叫“壽”。
民間一直有種陰壽陽壽的說法,大致也是此意。
前生有,來世亦有。
比如他現在就可以坐脫立亡,神魂飛升到色界十八天中的某一天,轉生為一個脫離五欲,壽命悠長的天人。
而人呢?乃至比人更低層次的生靈呢?
他們無法選擇,只能在活著的時候期望自己在六道輪回中運氣好點,投一個好胎。
但世上真有運氣一說嗎?
沒有。
所有一切都是自己一次次的選擇決定的。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個人累世的選擇構成了如絲如縷一般的因果,將自己束縛纏繞在無休止的沉淪與輪回之中。
姜元初如今已理解了六道輪回的本質,也不免唏噓。
莫說他是人仙,就算是地仙,乃至無色界的神仙菩薩,未到圓滿,未至涅槃,八萬大劫過后,終究也是會死的,只不過都與人道的生死形式區別極大。
不過單論壽命而言,神仙比人,尤勝人之于蜉蝣億萬倍。
姜元初不再想這些,而是靜靜感受著自己身體的變化。
這段時間大多時候是在煉水滴石穿的功夫,感覺并不明顯。
如今丹成之后,下丹田處仿佛有一個小太陽一般,時時刻刻以氣機滋潤溫暖著他的任督二脈與周身氣脈。
這就是所謂的自發功了,人在練功,功也在練人。
正是“行走坐臥之間皆在修行”。
五指握掌成拳,便感到其中充盈著一團元氣,輕輕向前揮出,又隱約能聽到一陣干脆有勁的破空聲。
少年不由感嘆道:
“世俗中的習武中人,練到極致也不過如此了吧。”
“甚至單論力量,自己似乎能輕易比肩傳說中力能舉鼎的西楚霸王。”
煉精化氣的人仙功夫,于整個丹道之中算是有為之法,更偏重于命功。
卻也未曾生出出離之心,想要飛升離世。
他心中清楚,這個世界或許只是欲界之中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世界,卻也生養了自己這一世,自己絕不應看輕這片肉眼可見的天地,與其孕育的眾生。
又是一道“轟隆”的雷聲,他才發現了外界的異常。
姜元初抬頭看去,只見湖泊底下的九宮八卦圖案隱隱生出光亮來。
加之洞中水池魚眼玄素二劍分出一縷陰陽二氣,緩緩上浮。
姜元初緊緊盯著上方的異狀,心中有些不解。
“到底有何物要出世?”
于是在心中默想自己師父的樣貌,山洞內霎時間有一道熟悉的仙音回響:
“你不必驚慌,這是蓮花之種即將出現的征兆,你期間只需等待,靜靜看著就好。”
“蓮花?”
姜元初瞥見這股陰陽二氣飄至湖泊上方,不斷吸收著天地間的精氣,加之外界風雨雷電的鍛打,仿佛以天為鼎,以地為爐,也是在煉丹一般。
不由覺得驚嘆,這是何等魄力?
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主峰之上就出現了一顆金光四射的金丹,照徹四方。
……
此時,離元山一百多里外的渭城。
城隍,山神,土地聚在一起,都望著元山的方向,久久回不過神來。
“好大的動靜,這是在干什么?”
土地道:“我剛聽一些游魂說,那些道士親口說的,那是正一道祖天師從天界下來了,在元山開鼎煉丹。”
山神聞言頓時笑了,指著城隍很是不屑道:“這種唬鬼的話你也信啊?祖天師何等人物,不在天界煉丹,跑到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凡間煉丹,閑得慌嗎?”
“……”城隍土地聞言都是臉色一黑,心里沒好氣地想,我倆可不就是被冊封供奉的鬼嗎?哪里比得上你這個山神,還有肉身?修為有再進一步的機會。
“這么大一座山,其必定乃是某位大神大仙以大神通弄出來的,可憐我等都無師門傳承,不能焚香向上詢問,也不知道元山到底發生了什么。”山神說起話來就沒個停留,又問道,“老城隍,話說你上面不應該是有人嗎?就不能往上報嗎?”
城隍聞言頓時笑了,心想你這碎嘴誰和你說,有能耐自己去問去啊。
于是捋著自己的長髯,故意賣了個關子:
“還是各掃門前雪,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再說吧,王土地爺,清遠山神。”
說實話,他當初聽聞天降一山,那是馬上就往州里的大城隍那里上報了,幾天后卻只得到一個不要多問的結果,他與這位大城隍生前乃是同鄉,關系不錯,旁敲側擊之下也什么都沒問出來,倒像是他也不清楚其中內情一般。
只是給自己說了一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
山神離去之時叮囑道:“你倆可別忘了準時赴宴!”
兩人應允。
而金光持續了足足一炷香時間,方才消失,而后云開雨霽,彩徹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