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廣元
最近很少記日記了,其實并不是沒有時間,而是自己之惰性使然,實不該,又或許太多愛好耗費精力。
幾天可憐的假期回家探親,實更可憐,昨日和朋友聊天,人生很難有幾個能一起純聊聊哲學的朋友,很是暢快。
晚上一家三口萬達吃一把骨,很有好于不好的特點,準備做個探店。
在回來的路上,突然想到一個觀點:你擁有的世界,睜開眼,能看到的都是擁有的,而盲人,他可能就只擁有能聽到的,逝去的人就什么也不擁有了。
對于每個人而言,擁有的不過如此。
女兒說是典型的唯心主義。
它實際是一種哲學性思考,對世界的思維是有益的,思考不一定總是往所謂的正確去桎梏了自己。
今天上午,去老婆店里給女兒拿她買的鞋,說是下午約的拍照,真是富養啊。
然后,輾轉幾次為父親小賣部買個監控,十二點多才坐上回老家的車。
此刻13:32,剛到元壩,仍然在車上。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人生所獲得的信息不能僅僅是眼耳鼻舌身所感知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據所感知的事情去思考,才能成為思想,也才能更深入地洞察。
每一件物、每一個人、每一檔事,都應該從來龍去脈來洞察、思考、咀嚼,非常細致地去品味,其中的緣分性、美好性、合理性等等方面,從而形成自己對人和事完整而獨特的理解。
對事物思考的全面是一種習慣,這個習慣對于一個人的人生觀非常有益,要知道,人生觀是人的一種生命方式。
世界七十億人,每一個人的人生觀都是不一樣的,它體現在對人和事的思考、對待上,而人生所經歷的都不一樣,因此,人的人生觀都是個性而獨特的存在。
人生觀的形成是基于有思想和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