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產業
- 烽火明末
- 青梔旅人
- 2056字
- 2023-11-09 18:00:38
九月初六。
重慶府衙內,徐心然坐在書案前,整理著關于內務府的制度,這兩天他的忙碌著將一切準備就緒,接下來的關鍵是將這些制度實施并落實到底。
“吳叔,內務府現在對民間的鋪子有哪一些?”徐心然把手中的折子放下,詢問著旁邊的吳亨道。
吳亨笑了笑回道:“鋪子有供應社、錢莊、布行、鐵鋪、琉璃店。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供應社的鹽價格較低,使一些民間居民已經開始囤積鹽,導致供應社的庫存減少。”
徐心然思考了片刻后說:“這樣吧,下旬之后購買鹽需要憑借戶本,每戶每旬限量購買,此外,我們也要封禁大宗糧食交易,只有正常的數量可以流向民間,糧價的定價權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中。這將有助于控制價格波動,確保百姓能夠獲得平價的糧食?!?
吳亨點頭附和,他對這些內務事務非常熟悉,吳亨之前在徐家就是管家,現在內務府接著是他負責,也是專業對口了。
本來之前是在政務司干的,結果吳叔不是很愿意,想接著幫忙管徐心然的私人財產,說自己的能力不適合干政務,徐心然覺得也是,沒有太多的執政天賦,而且年紀也不小了,也不易過于勞累,徐心然也就正好安置在內務府。
鐵鋪就是一些售賣一些鐵料和成品的鐵器,這必須是官府把握流向。
布行就是徐家老傳統了,使用新型織布機,招收的都是民間女子,本來徐心然不再涉足布匹行業了。
但是想提高女子地位,也不是一條政令就行的,需要提高女子的收入,漸漸社會影響就會提高,得溫水煮青蛙。
布匹行業就是很好的地方,可以織布,染布等手續都可以使用女子。
琉璃店也就是售賣玻璃和鏡子的工藝品,現在是壟斷,主要是搜刮民間中層階級財富,讓他們好好享受,別沒事把錢財放在家里埋起來。
供應社也是,都是肥皂、糧食、鹽和糖等生活用品,之前也賣玻璃啥的,徐心然覺得放在供應社吧,玻璃檔次都搞低了,不如剝離出來成立新的行當,供應社只售賣生活用品就行。
至于現在的酒業,徐心然本來直接禁掉,想了想還是算了,愛酒之人甚多,只要把控好量就行,現在糧食太金貴了,別看太平軍現在糧食堆積如山,這一天天的消耗也可怕,民間糧食也不多,哪有那么多用于釀酒。
民間需要去申請資格證,才能少量的去運營酒業。
這樣一看,內務府除了陶瓷、酒業和茶葉等涉及了可不少產業。
至于作坊,也在慢慢遷移到渝北區,不過還是在奉節也就是之前的夔州府城留下不少,比如肥皂,織坊這一些民用的都留在那。
重慶這邊重新招人開新作坊的就好,搬來的都是重工業,比如煉鋼,制炮,造船等。
“吳叔,造紙廠民間的也不行太慢了,咱們自己搞一個,順便印刷廠也弄起來?!?
徐心然說道,接下來要大勢制造輿論,報紙可是好東西,但是現在造紙廠成本有一些高,玩不起來,你賣貴了沒人買,便宜了虧死,還是自己弄好了,有時間看看可以優化一些。
吳亨點點頭,一般徐心然的指令也不太過問為什么的,也就是成立一些作坊罷了。
過了片刻,徐心然看見周錦來到了大堂,周錦站在大堂,臉上表情嚴肅,向徐心然匯報了一些軍隊采購物資的情況。
都是日常用品,武器等都是特供的。
徐心然仔細審視著報告,心中卻有些憂慮。發現肉食越來越不夠用了,軍隊人數越來越多了,這樣一來軍隊的葷腥會越來越小,還是很影響戰斗力的。畢竟沒有油水,就不會養膘。
徐心然對著周錦說道:“周錦,收購百姓的肉食已經不夠支撐軍隊的需求了。軍隊擴建得越來越大,我們需要自己養豬,成規模化的養殖,同時再配合收購百姓的肉食,這樣應該能夠滿足需求?!?
周錦聽到這個提議,有些疑惑地說道:“少爺,養豬這件事,太平軍做的話好嗎?而且我們也不太懂啊!“
徐心然擺擺手,輕松地回答道:“無礙,無需在意的,養殖也是大事,民間都沒有成大規模,咱們好好干,打一個樣,不會就請百姓來幫忙。”
現在民間早就會養殖各種動物,像把豬閹掉早期在東漢就有了,后來越來越完善,只是沒有大規模養殖過,本來會發展規?;?。
結果在正德十四年,朱厚照在巡游揚州途中,大規模宣布“禁豬令”。
理由就是,豬年是朱厚照本命年,皇家姓朱,吃豬肉還生瘡。
懲罰還如此嚴重,一旦違反,全家老小都要發配邊疆充軍!雖然在后三個月逐漸被廢,但是也破壞較大,歷史上這正德被黑的比較嚴重,其實做的一些事情徐心然也覺得一陣荒謬,就比如這禁豬令。
早期的明朝就開始非常忌諱叫豬的,毫無疑問,民間怎么辦?必須避開,這是一定的。
否則說“殺豬了”,完全是要造反的節奏,一家十個腦袋也不夠砍。
如此百姓就用“豕”或者“彘”來替代,也有地方叫“黑面郎”及“黑爺”。
經歷到明朝對于養豬是越來越小眾,沒有大規模的去養殖,不過對于朱明皇室倒是越來越規?;?,萬歷時期,宗譜記載宗室成員為十五余萬,之后大幾十萬還是有的。
徐心然對于這一種忌諱特別無語,規避毛線,想造反的人反而特別規避,還亂喊個屁。也就是朱家皇帝不爽而已,讓全天下的人跟著忌諱。
當然也不只是明朝如此,其他王朝也是這樣,皇帝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其名字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因此,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和威嚴,以及防止人們濫用皇帝名號,避諱成為一種必要的制度。
隨著社會變革,避諱現象漸漸被新潮思想所沖擊和改變,還不如提前結束,徐心然就下令取消名字忌諱,而且太平軍治下大明也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