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邵氏大地震
- 港娛大佬養(yǎng)成記
- 愛吃魚的胖子
- 2913字
- 2023-10-20 00:28:13
干出成績來的人說什么都是對的,就像首富說我對錢不敢興趣一樣。
邵維杰拍出了一部火出天際的電影,那么他對電影行業(yè)的看法就都是對的。
再加上他給邵一夫的建議,都是砍掉虧損和提升盈利的,董事會沒有理由不同意。
就是像原世界里邵一夫打包賣掉影視制作部一樣,邵氏集團的股東們巴不得他這樣做,一直虧錢的買賣能賣點錢就好,一直留在手上虧算怎么回事,哪怕邵氏的基業(yè)都是這些老導演和藝人打下來的。
所以,當次日賭神的首日票房高達五百八十萬,引發(fā)全港民眾觀影潮的大字樣在所有報紙的頭條刊登的時候,邵氏集團董事會高層會議在總部大樓的一號會議室正式開始。
主持會議的是董事長邵一夫,其子邵維杰列席會議,并為邵氏影業(yè)改革項目做陳述性發(fā)言。
邵氏影業(yè)所有監(jiān)制,導演,編劇,制片人,劇組服務人員在邵維杰的發(fā)言之后就集體換合約了,沒活干他們就屬于下崗狀態(tài),沒有工資拿,但可以自己去為工資找業(yè)務,有活干的才是員工,按勞結(jié)算薪酬。
內(nèi)容制作部只保留了以四個導演為中心的四套制作班子,每個班子的基礎成員五十人,這些導演,只會導TVB投拍的電視劇,供播放之用。
藝員培訓班和所有在簽藝人全部歸藝人經(jīng)濟部管轄,以后所有帶級別的藝人都可以自由接戲,但片酬根據(jù)市場行情由經(jīng)濟人談定,并且按藝員級別,發(fā)放演出片酬分成和基本工資。
sss級藝人合約,是由公司出資打造獨立運營的工作室,工作室持股比例由藝人和公司商談決定,藝人承接所有演出活動收益公司只抽兩成水。
ss級藝人合約,基本工資十二萬每年,等于是月薪一萬,所有演出活動收益公司抽三成水。
s級藝人合約,基本工資八萬每年,所有演出活動收益公司抽四成水。
a級藝人合約,基本工資六萬每年,所有演出活動收益公司抽五成水。
b級和c級為特約演員合約,底薪每月三千和兩千,按出演量額外計績效薪酬,工作時薪不低于二十塊和十五塊。
這樣的藝人合約,基本是已經(jīng)與世界接軌了,就算去好萊塢,也沒有比這更好的經(jīng)紀約了。
按照以往TVB藝人只能拿片酬的三四成的收益來計算,哪怕是被評定為b級和C級合約的藝人,他們的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很多。
更加別說那些當紅的藝人了,他們肯定是a級以上的合約,比以前的底薪多拿一倍左右,片酬分成也增加了很多。
根據(jù)市場電影電視行業(yè)的普遍片酬來計算,電影片酬平均超過百萬,年收入超過千萬的為超一線sss級合約藝人,平均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年收入超過五百萬的為ss級合約藝人,平均達到二十萬到五十萬,年收入超過兩百萬的為s級合約藝人。
平均片酬五萬到二十萬,年收入過五十萬則為a級合約藝人。
平均片酬一萬到五萬,年收入二十萬以上的為b級藝人。
平均片酬幾千到一萬,年收入過十萬的,為c級特約演員。
當然,這單指電影片酬。如果主持,商演活動的出場費達到了這么多,也可以要求升級合約。所有演員合約評級一年一次,每年的中秋節(jié)更新。
如果電視劇片酬達標,也可以要求公司提升藝人合約等級。
單集十萬以上的,年收入一千萬以上的為SSS超一線藝人。
單集五萬以上十萬以下的,年收入五百萬以上的為ss級合約藝人。
單集一萬以上五萬以下的,年收入過兩百萬的為s級合約藝人。
單集兩千以上一萬以下的,年收入過五十萬為a級合約藝人。
單級幾百到兩千片酬,年收入過二十萬為b級合約藝人。
以目前TVB的藝人行情來看,也只有周仁發(fā),張國榮達到了ss級。
趙雅之,湯鎮(zhèn)業(yè),肥姐等不超過十個人達到了s級。
活躍在小熒幕沒有大火的主要演員大多是a級或b級,其它一些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電視劇里的配角,都算 c級特約演員。
因為只是在小熒幕混的話,片酬收入很難達標,a級到s級是一個大檻,s級以后,一步一登天,就連張國榮的ss級,也是因為發(fā)唱片和跑商演收入達標才評定上的,光只是看出演電影和電視劇的片酬他都還沒有達標。
底層則是從新人演員到特約演員這個大檻,只要成為了特約演員,每月就有兩三千塊底薪,隨便演一演公司的電視劇什么的,月收入幾千到一萬就一點都不難,畢竟有時薪不低于二十塊的保障在,這個收入在港島過上小康生活是沒問題的。
當然特約演員和b級以上的演員差別也很大,因為到了b級,就會配經(jīng)濟人,配了經(jīng)濟人,就會給你不斷的拉演出資源,只要有工開,每個月掙一兩萬是少的,幾萬塊也有可能。
這個消息一旦公布出去,藝員部的藝人們只怕要開心的開香檳慶祝。
而改革是全方位的,所有進入服化道部門的工作人員跟公司簽訂統(tǒng)一的保底加提成的勞動合同,底薪一千塊,按工時結(jié)算工資,時薪不低于十塊。
也就是說,這些人像以前一樣,一天開工八個小時,會有八十塊以上的計時薪酬,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時不休息的話,加上底薪,月收入可以達到三千四,比之前的工資高了好幾百塊。
當然,沒有工開的話,他們的情況比之前也會差一點點,可要是加班的話,收入也可能去到四五千。
當然,在簽訂這些合約之前,邵氏對于人員會進行一些考核篩選,精簡掉至少兩成不必要的人員,讓在職人員有更多工作機會,拿更高的薪酬。
影城的經(jīng)營,則是統(tǒng)一放租模式,不管是邵氏投拍的,還是其它任何電影公司和個人投拍的,只要用片場拍戲就要交場地租金,明碼標價。
而且要用邵氏的服化道,也可以找服化道部門下訂單購買服務,一樣的明碼標價。
等于是每個部分都要盈利,每個部門都要賺錢,不養(yǎng)閑人,不搞一些亂七八遭算不清楚的糊涂賬。
就比如邵維杰之前拍賭神時,除了買膠片的錢,就沒有用任何現(xiàn)金。
因為他都可以來邵氏的片場免費用,費用都被服化道部門和影城給統(tǒng)籌掉了。
以后他就不能這么干了,他去服化道部門做服化道得出錢,租片場得出錢,請演員得出錢,所有環(huán)節(jié),成本都是一目了然的,需要現(xiàn)金開道才能做事。
這樣才能保證所有股東的利益不受損,也是為什么股東開了一次會議就通過了邵維杰全部改革方案的原因。
唯一有情緒的可能就是那些老導演,老編劇,以及他們帶的劇組團隊,那是真真實實的沒有成品就沒有錢,邵氏以后只認片,不認人。
要么你拿拍好的電影來上映,我給你分票房,要么你拿寫好的劇本來,我給你投資,上映完了之后再分票房。
如果你沒有好的電影和劇本,你別來找我開工資,討飯的繞路。
當然,邵氏也不是一棍子全部打死他們,以后定期在內(nèi)部進行項目招標,電視劇和電影都有,他們?nèi)绻X得自己的團隊能在成本范圍內(nèi)將公司要的電影和電視劇按要求拍出來,可以來接單。
第一個接單導演就是李漢翔,邵維杰編劇的系列電影《開心鬼》,作為第一部打開局面的喜劇鬼片,邵氏的招標價格是兩百萬,這在81年已經(jīng)算的上是大制作了。
李漢翔跟公司簽訂合同的當天,就拿到了劇本和兩百萬撥款,公司的藝人隨便他跳,片酬他自己跟公司的藝人經(jīng)紀部談。
結(jié)果,他選擇了最便宜的新人演員,培訓班的三朵小花劉佳玲,曾華倩,藍潔瑩,她們正好都是十幾歲,與劇本中的青春少女人物相符。
男主角朱秀才他直接選了梁超偉。
四個人每個人片酬才一萬塊而已,而且拍攝時間只需要一個多月。
很多導演一看,這把李漢翔要賺大,四萬塊片酬搞定了男女主角,還有一百九十六萬用于制作。
根本不可能花完,按照場景將全片拍攝出來,他最多也就用掉一百來萬而已,剩下的幾十萬就是他和團隊賺的了。
于是,那些手頭沒有項目的導演們紛紛問公司還有沒有劇本要投拍,他們都想接拍,但卻都被告知沒有。
想要劇本,你自己去找公司那些電影或者電視劇編劇去買去,去外面買也可以,只要能夠通過影視部經(jīng)理邵維杰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