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不相信這些衙役,當即前往查看,結果那人正安然無恙的吃酒呢。
暴怒的朱熹,當即連同衙役一同處置了事。
這時見朱熹公布完結果,林登并未離去,而是上前行禮道。
“啟稟官人,我這次來,實有要事尋你。”
朱熹點點頭,對眾衙役揮揮手道。
“哦?你有何事,可過來些說,余人退去吧。”
林登這時走上前去,言明自己是為了正經界一事而來,頗懂一些歷算之法。
朱熹點點頭,對他說道。
“你既然懂得歷算,那必是有用得著處。”
隨即給他出了幾個題來,見林登一一解答,這才將其留了下來。
過了兩日,又有七名通算學者,來到朱子這里,他這才召集了眾人,商議道。
“現在我大宋,最為關鍵處便是這經界不正。上面沒錢,下面也沒錢,必須得先正了經界,明了能征得多少稅,再去量入為出,減去冗費,罷了百姓的無名之賦,這樣才能救百姓于水火,現在的官吏,仿佛以為這百姓不是自家百姓,任行盤剝,絲毫不體恤,試問如此,又怎肯與金人為戰?”
“依某之見,這正經界,事多繁雜,我稟報于圣上,未必一時能批圣旨,恐怕還多有延誤。此事,還應當早做準備。”
“你們都通于算學,此事方得多仰仗諸位,可自提提意見。”
朱熹語畢,有人便請道。
“私以為,這首要之法便是尋得些聰明之人來,教授些簡易的法子,讓他們協助丈量,若能使村村皆有此人,事可成矣。”
朱熹點點頭道,
“此是個關鍵事,你下去自可尋人籌備。”
又有人說道。
“正經界一事,最為得罪的便是地方豪強,如此,行事便頗不容易,先前不亦是因此鬧出了匪患嗎?”
朱熹沉重的點點頭,嘆道。
“泉州漳州之民本來善良,就算起事的那些,也都是因為經界不正,忍受不了盤剝,過不下了,才起,現在竟頗多人顛倒黑白。此也是個關鍵的事,隨后我自會找人處置。”
又有人說,
“當是細細拿出一個榜子,與百姓細說。”
此言一出,朱熹卻是搖搖頭,直言道不可。
“當年辛幼安帥湖南,賑濟災民的榜只用了八字,劫禾者斬,閉糶者配!”
“這就可見他有才,若是做兩榜,必生出些許亂子。”
“言多必亂也!”
當眾人皆言畢時,林登卻是仍未開口,朱熹便問向他。
“林扶搖呢?”
“我想扮作道士,先下去詢訪一番,先摸清了底細再做功夫。”
朱熹亦贊賞道。
“此言甚好,我也是有此想法,你既有這打算,我就可省些功夫了,隨后你與我來,再交代些關緊處。”
對他林登說完后,朱熹又面向眾人說道。
“現在這福建的賦還好辨認些,須知道那浙江更是離譜,丁錢能納三千的,便尋得門路,打上宮中的牌子來免稅,我曾聽辛幼安說,連糞船上都插了福壽宮的旗子,可笑如此,民何以堪。所以我們當做的一個好結果來,待以后可推行與天下,解眾生之苦。”
等此間討論完畢后,林登又被朱熹留下,交代了一應緊要處,朱熹見他年幼,為他詳述了自己當年的經歷,以資鼓勵。
次日,林登便去新買了件舊道袍,在別人幫助下,裝扮成一個云游道士的形象。
手執一道旗,又背上把劍防身,騎著頭毛驢,便往鄉下奔去。
初行之處,還算較好,走的多了,正經界的新政也逐漸傳開,民間也開始騷亂起來。
尤其是那些日子過不下去破落戶,更是直接背上一家積蓄,亡命逃亡去了。
林登本二十二世紀之人,在他那個時候,制度齊全,社會發達,哪見過這番荒唐事。
為何這正經界的新政一來,民眾反四散而逃呢?
經界正了,多余賦稅少了,落在頭上的負擔不正是該減輕嗎?
他也未曾少看穿越小說,玩歷史游戲,斗奸臣,行新政,一套套流程下來,哪個不是富國強兵?
到了現實,何至于直接逃亡啊?
心下訝異,當前要上去詢問,小老漢見攔住自己的,是一個好模樣的道士,也不驚慌,只問道,“小師傅可是要化緣的嗎?老漢我這里還有幾個餅子,還望在佛前為我美言幾句。”
“何必求佛呢?”
“不求佛難道還求得來皇帝嗎?”
林登一時語塞,老人見他語塞,只當他年紀小,聽不懂,便為他解釋說道。
“都說咱由皇帝老爺管著,可皇帝也不聽我小老兒的事,求不來皇帝,就只好求佛了。”
聽完老人的解釋,林登的語塞更甚往前,故只念了句佛號。
“阿彌陀佛,眾生皆苦。”
小老漢也隨他念了句,虔誠至極。
經一番詢問,他便知了這鄉民逃荒的原因。
朝廷每有新政下來,到民間就成了盤剝的把戲,故而一聽有新政,過不下去的人,就開始逃荒。
他們都逃了,剩下的稅就收不齊了,官吏又把這收不齊的攤到余人頭上,如此惡性循環。
林登聽完真是滿心悲涼,他又憶起幼時大伯的奔逃,此后就再未聽過其行蹤,當時只顧著讀圣賢書,兩眼不聞窗外事。
現在想來,也是因為當時有了什么新政的緣故。
他又走訪了漳州的幾個村子,一時之間,皆是人心惶惶,無處不有奔逃者。
據他們所說,逃到外面說不定還有活路,留在村中,怕不是連命都要丟了。
最先奔走的一批,還只是沒有田產的,后來連尤有薄產的,都人心浮動起來。
林登知此事關系重大,急忙修書一封,向朱熹送去。
朱熹初得信書,尤且生疑,又派出幾名官吏下去查探情況,皆是回稟全無此事。
反誣他信口胡言,欲害新政。
還好朱熹多年居于鄉里,深知這些吏員們的品性,便誰也不告訴,只尋得幾個親隨,自下去查看情況。
這一番打探讓他觸目驚心,回來直罵到。
“這世道怎恁地敗壞!”
林登此時才剛回到漳州城,朱熹便派人請他前來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