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定裝紙殼彈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2350字
- 2023-10-21 06:01:00
王初仁對于火槍兵的一分鐘射擊2次的速度還是有點不滿意,對手是無甲的流民,火槍在80步就可以開火,按照敵人由常步、快步、沖鋒步法,敵人在五十步開始沖鋒步法,沖鋒步法速度為一秒一步,從開火到接敵需要至少80秒以上,30秒裝填一次,士兵可以裝填接近三次,加上原有裝好的火槍,能進行9次射擊,50步開始射擊能射擊6次。80步時命中率能達到百分之20左右,還是要根據敵人的沖擊陣型由多密集,但是隨著距離越近命中率就越高,敵人需要不斷承受越來越大的9次射擊所造成的傷害而不崩潰,要知道古代進度傷亡率達到百分之10就會崩潰。
不要以為一秒一步的沖鋒速度太慢,士兵不可能用最快速度沖鋒,就比如100米短跑運動員,最大速度跑完一百米,到達目的地之后還由多少力氣去砍人,士兵沖鋒時需要保證體力的,所以不要被電視劇所迷惑了。
當然如果是騎兵的話就需要另當別論了,根據后世研究,以線列戰爭時期的騎兵為例,英軍騎兵按照規定通常在250碼(約228米)距離進入跑步(此時速度約為5米每秒),只有在最后80碼(約73米)距離才會使用沖擊速度。沖擊速度沒有明確說明,但有提及是“以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行進,以較為夸張的每小時50公里為準,此時速度約為13米每秒。以此推論,若騎兵在200米處發起進攻,將會在大約31秒后正式接敵。如果騎兵在80步開始最大速度沖鋒,在10秒后就會接敵,火槍兵只能射擊三次,但是基本上沒有哪個指揮官會讓昂貴的騎兵去沖擊火槍兵、長槍兵、刀盾兵組成的大陣,都是繞側翼攻擊。
如果換算成同時期的步兵,以步法類型較多的法軍為例,常步、快步、沖鋒步法的速度分別約為0.83/1.1/1.31米每秒。即使拋開步兵與騎兵的差異,同樣假設步兵在200米處接敵時就已進入快步,并且同樣在遠達73米的距離就進入沖鋒步法,那么需要足足171秒才能沖到敵陣前。130米、97米、61米、21米處的命中概率分別約為20%、30%、40%、70%。
這個數據是法國的精銳步兵,上面王初仁的數據還是將敵人速度略微放大所得到的數據,如果是連飯都吃不飽的流民,速度還會更慢。這個時代可能就滿清軍隊能達到這個速度。
所以如果想要在接敵前多射擊幾次,就必須提高裝填的速度,按照王初仁的計算,如果能達到一分鐘射擊三次的速度,第一排火槍兵在80步開火,在接敵前能射擊4次,第二排火槍兵能射擊4次,第三排火槍兵能射擊3次,總共就是11次,以如今軍隊的意志力,早就承受不住傷亡而崩潰了,在11次火槍齊射的打擊下,就是天兵來了也擋不住。遇到穿鐵甲的軍隊在50步開火能開火8次,更甚之遇到穿雙層甲的滿清重步在30步才能開火5次,滿清重兵除開索倫死兵,其余八旗兵都是很珍貴的,如果滿清愿意拿珍貴的八旗兵來互換,王初仁時很高興地。反正王初仁的火槍兵、長槍兵基本上兩三個月就能成軍,就像流水線一樣,源源不斷的可以對軍隊進行補充,八旗兵死一個就少一個。
火繩槍的裝填步驟:第一步射擊完成之后清理槍膛,第二步將引藥倒入火藥池,并合上火藥池的蓋子,第三步擰開裝發射藥的小瓶將發射藥倒入槍管,第四步將鉛彈從槍口放入并用通條壓實,第六步瞄準準備射擊。
在戰時最慢的就是第二步到第四步,而且在這個步驟也很容易出問題,士兵因為緊張而多放發射藥導致炸膛或者少放發射藥導致威力不足。定裝紙殼彈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王初仁招來火藥坊大使林勇,詢問他定裝紙殼彈是否已經完成研制。
林勇小跑過來來不及喘氣就說道:“大人的法子果然精妙,小的在10多天前就已經研制完成,并進行了試射,大大提高了裝填射擊速度。小的對大人五體投地的佩服。”
聽著林勇的馬屁,王初仁已是飄飄然,心里暗自道:“我只是站在后世這個巨人肩膀上而已。”
但是王初仁一聽居然早已研制完成便呵斥道:“你怎么不告訴我,這可是涉及軍隊戰斗力的大事,誤了事,你承擔得起嗎。”
林勇聽到王初仁呵斥,趕忙跪下道:“大人,小的觀您最近已是忙得前腳不著后地,所以才沒有通知你,求大人開恩。”
王初仁聽后舒緩表情道:“念你是初犯,就不刑罰你了,但是下月薪俸減半,你可有異議”?
一聽只是下月薪俸減半,林勇連忙磕頭謝恩道:“沒有異議,多謝大人開恩。”
王初仁又道:“定裝紙殼彈能不能規模化生產,有沒有人手上的困難”?
林勇略微一思索道:“大人,火藥配置必須得咱們匠人,但是如果封裝火藥也用匠人的話就太浪費了,而且也沒有那么多匠人來封裝,大人能不能調配20個手腳快的婦人給我,這樣定裝紙殼彈就能大規模生產了,正好火藥顆粒化也需要一些婦人。”
“待會我會給你一個批條,你拿著這個批條去找李光高,他會給你調配人手和油紙。”王初仁道。
“油紙包裝可以粗糙些,但是發射火藥必須嚴格把關,要是出現因為發射藥過多導致炸膛我可要拿你是問。”王初仁道。
林勇道:“大人放心,小的在這一步驟會嚴格把關的。”
林勇拿出了一個彈藥包,里面裝著全是紙殼彈,彈藥包外面用油紙覆蓋防水,一個彈藥包大約能裝30發紙殼彈,這個備彈量已經很充足了。
王建河將彈藥包背在身上左右活動了一下表示很方便,也不會影響行軍戰斗,接下來開始進行裝填試驗。
只見王建河將火繩槍拿在手上,打開火繩槍火門,拿出一個小瓶將引火藥倒在藥鍋中,關上火門,再拿出一發紙殼彈用嘴咬開將火藥和鉛彈倒進槍管,再用通條捅實,夾住火繩,瞄準五十步開外一塊厚木板,只聽見“啪”的一聲,濃煙散去后,王初仁看見木板已被擊穿并留下一個大洞;王建河馬不停蹄的又開始重復裝填,連續幾槍下去,厚木板已經被打得千瘡百孔。
經過多次裝填演練,基本上能達到一分鐘3發到4發,在戰場上能夠保證一分鐘3發,對于這個速度王初仁已經很滿意了。
紙殼彈里面的黑火藥是經過改良的顆粒火藥,經過剛才的試驗,比原先有效射程提高了五步左右,只是膛壓變大,槍管使用次數變少了。
王初仁興奮道:“有了如此利器,何愁大事不成,必須加快生產一批,至少讓每個火槍兵打上3發實彈。”
林勇當即表示只要人員到位一天生產500發紙殼彈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