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蘭州大水車與四輪馬車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2564字
- 2023-10-16 06:01:00
崇禎元年五月三十傍晚。
民政處處長李光高來到操守府官廳對王初仁道:“操守大人,有什么事情吩咐”。
王初仁微微一笑道:“沒有什么事情,就是問一問你本堡勞動力是怎么分配的”?
李光高思索片刻道:“石灰石礦場青壯225人,粘土礦場青壯110人、壯婦353人、132中老年男丁,磚模制作152壯婦、155中老年男丁,煤礦場95青壯、234壯婦、183中老年男丁、剩余的壯婦和中老年男丁開荒,剩下一百多青壯負責運輸各種礦到工業園區,鐵礦還未開采”。
王初仁有些詫異道:“石灰石礦場和運輸怎么需要那么多青壯,其他人干不了嗎”?
李光高回道:“大人,石灰石礦場開采的石頭較大,全部都是重體力活,其他人根本干不了,必須青壯才能干;至于運輸也是,煤礦到工業區有五里路,采石場距離工業區也有1里左右路程,只要靠少量馬車、牛車以及大量獨輪車運輸,加上路況不好,也必須青壯勞力才行”。
王初仁正想說話,李光高又道:“我們的牛車、馬車嚴重不足,我不得已讓木匠趕制了許多獨輪車才堪堪滿足運輸要求;下官正想向大人申請修整一下運輸的道路,以提高運輸效率,減少運輸勞動力,再造一些牛車增加運輸量”。
王初仁道:“道路遲早會修整的,但不是現在,至于牛車我會讓工匠造的”。
“現今各處礦場產量如何”?王初仁道。
李光高道:“粘土礦一日開采粘土近300石,除開供水泥廠外,一天制磚模7000余匹(一塊磚重約2.63公斤),采石場日產石灰石450余石,煤場日產原煤120余石(一石約200斤),已開荒地5000余畝”。
王初仁聽后甚是欣慰,這個李光高還是有一定能力,將堡內外打理的井井有條,于是道:“這些產量能不能跟上工業園區消耗”?
“現如今產量很富足,水泥窯、煉焦窯、石灰窯、磚窯外面都累積了大量原料”。李光高道。
聽到李光高這樣說,王初仁于是松了一口氣道:“那就好,明天我打算擴建水庫,城堡等,需要人手,李處長抽大約500人左右,其中青壯至少200人左右,你看抽得出不”?
李光高略微思考一下咬咬牙道:“沒有問題,大不了延長一點時間,讓中老年男丁和壯婦去采石場”。
王初仁道:“也不能對大家太苛刻,一日三餐必須吃飽,不然大家會有怨言”。
李光高毫不在意道:“大人你盡管方向,這個世道有活干、并且一個三餐有飽飯吃,在大明朝很難找到了,他們不敢有也不會有怨言,要是誰有怨言,直接趕走,只要咱們黃甫川堡吼一聲,多的是流民愿意來,現在每日不知道有多少流民想要進來呢”。
王初仁笑道:“辛苦李處長了,盡快將個礦場、窯場的場主選出來,多選幾個人,拿給我看一下,未來決定最終人選,記住窯選忠厚老實、勤快的人。有了這些管理者,就可以放一些權力下去,你也不會那么忙了”。
李光高感動道:“多謝大人關心,我會盡快物色人選呈遞大人的”。
李光高說完就走了。
今后工業園區眾多鍛造機、鍛壓機、鼓風機、碾盤等投入使用后,會面臨缺水車的問題。而且鍛壓機、鍛造機需要大功率的水車,一般的小水車還帶動不了這些機械。
王初仁想到了后世建國初期黃河兩岸林立的蘭州大水車,到1952年,蘭州大水車達到全盛,增加至252架,總灌溉面積增加了十多萬畝。一架蘭州大水車能灌溉六七百畝農田,還能產生可靠的水力動力。
蘭州大水車又名天車、翻車、灌車和老虎車,利用河水流動的沖擊力,推動帶有水斗的車輪轉動,從而將河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提水高度可達15~18米,而且僅以河水作動力,日夜不息,是“天然自來水工程”,獨特奇絕。
蘭州水車與云南用竹筒制作的筒車外形相似,但體形更加高大,像一個巨大的古式車輪,有軸、有輻條、有外圈,有五六十個擋水取動力的刮板(葉板)和三四十個取水斗。它的輪輻直徑大的有20米左右,小的約10米。輪輻中心是直徑l米左右的巨大車軸,一般長5米左右,外戴12厘米厚、15厘米寬的袖筒(鑄鐵圈),安放在水車墩座上的仰盂(鑄鐵軸承)上。雙排木制輻條長10米左右,一般為28~32根。輻條之間有穿撐、小杈、大權(拉筋)相連,以加固增力。車輪最外圈是雙層網弦。蘭州水車整個車輪不用一根鐵釘和任何黏合劑,全部使用木楔加固連接,整車的全部卯均為活卯,楔子有簪子楔、背娃娃楔、依老子楔等等,十分精妙。蘭州大水車整車大小部件,多達400余個。
整個水車安裝需要木匠10余名,小工50余人。一架蘭州大水車制作加安裝耗時需3個多月。
王初仁來到軍匠處(軍器倉),李大牛和劉金錘看到王初仁,趕緊迎了上來齊聲道:“見過大人,不知大人所為何事”?
王初仁道:“現在堡內生產任務多不多,忙得過來不”?
李大牛驕傲道:“堡內鐵匠正在抓緊時間打造鐵甲,木匠正在制造立碾、篩子等設備,其余軍匠都有活干,經過眾多鐵匠努力,已打造鐵甲20余副,水泥窯的配套設施也馬上完成”。
王初仁道:“大家技術可還行,也沒有偷懶的”?
“所有軍匠技術都扎實牢靠,大家都是勤勤勉勉的干活”。李大牛自信道。
王初仁聽后欣慰道:“如此甚好,所有軍匠全部轉正”。
眾多軍匠齊聲道:“感謝大人信任”。
王初仁將木匠叫到近前,將蘭州大水車簡單描述后,便有兩位年紀大一點的木匠說道:“大人,你說的蘭州大水車無非就是筒車,嘉靖三十五年蘭州段續老爺所創”。
木匠劉富貴道:“小的們會造,只是材料耗費較多,主軸對于木材較為苛刻,必須是堅硬致密且不怕水侵的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榆柳樹,輻條和穿撐需為上好的整株松樹。外弦須是上乘的楊木板。所有木楔必須順絲,絕不能有結疤”。
王初仁思索后道:“需要什么材料木材由劉金錘直接去找李光高,他會解決”。
王初仁又道:“今天開始,李富貴你就是木匠的負責人,專門負責蘭州水車制造”。
中國古代運輸基本都是靠馬車、牛車或者獨輪車運輸,馬車、牛車全都是兩輪馬車,載重量有限,大約就六七百公斤,而四輪馬車載重量能達到2噸左右。
于是王初仁對眾木匠說道:“你們當中可會造四輪馬車”?
眾木匠思考一陣均是搖頭,其中一位木匠道:“大人,四輪馬車制造不難,但是就是轉向結構難制造,如今還沒有什么可靠方法”。
王初仁道:“你們嘗試一下四輪車前兩個輪子裝在一個車架上,后兩個輪子裝在另一個車架上,后面的車架架在前面車架上由一根立軸連接或者將前輪的懸掛改為一個大圓盤,將車轅與車身銜接的部分與前輪懸掛圓盤結合。”
木匠們聽到王初仁的想法,皆是暗自稱奇。
李富貴道:“大人,我會組織大家按照大人的想法嘗試制造”。
王初仁道:“這是我向你們工匠處下達的一個技術攻堅任務,快速解決了有賞,沒有解決扣工資”。
于是李大牛和李富貴皆是拍著胸脯道:“保證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