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技巧與團隊協作(微課版)
- 劉芳 任娟主編
- 2348字
- 2023-10-09 10:52:02
第二節 溝通的過程模式

溝通的過程模式
溝通是信息從發送者向接收者傳遞的過程。首先,發送者要將信息進行編碼,然后選擇通道傳遞給接收者,中間還會有噪聲干擾,接收者要對信息的編碼進行破譯,譯碼之后獲得信息。為了確保接收者接收的信息準確,還需要由接收者向發送者反饋,中間同樣需要經過編碼、選擇通道、譯碼的過程。
在這個溝通過程中,出現的溝通要素分別是:編碼和譯碼、通道、背景、噪聲、反饋。溝通的過程如圖1-1所示。

圖1-1 溝通的過程
一、編碼和譯碼
編碼是發送者將信息意義符號化,編成一定的文字等語言符號及其他形式的符號。譯碼則相反,是指將符號轉化為意義。溝通中的編碼和譯碼,如圖1-2所示。比如我想向你傳達一個意思,我可以組織語言說給你聽,或者編寫成文字給你看,還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做個動作、做個表情,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編碼符號。譯碼就是反過來,你接收到了我的語言、我的文字,或者動作、表情,由此來還原我要表達的意思。

圖1-2 溝通中的編碼和譯碼
二、通道
通道是由發送者選擇的、用來傳遞信息的媒介。人與人溝通可以面談,可以找個中間人,也可以機器為媒介,比如現在的電話、微信,以前的傳真,這些媒介都屬于通道。
三、背景
溝通總是在一定背景下發生的,任何形式的溝通,都要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對溝通過程產生影響的背景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背景
心理背景指的是溝通雙方的情緒和態度。心理狀態會影響溝通效果。比如情緒失控使人的編碼和譯碼能力都受到影響。如果雙方溝通的態度有敵意,也會造成溝通不暢。同樣的一句話,朋友說你覺得是玩笑,對手說你可能就會有惡意的揣測。
初心不忘
縱橫家的智慧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谷子,曾經總結出了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的技巧,堪稱精辟:“故與智者言,依于博;與拙者言,依于辨;與辨者言,依于要;與貴者言,依于勢;與富者言,依于高;與貧者言,依于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于敢;與過者言,依于銳。”
2.物理背景
物理背景指的是現實的環境,溝通的地點。比如在只有兩個人的辦公室和有一群人的大辦公室,同事之間溝通的內容就會有很大的區別。同樣的話在不同的場合說,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使自己的話在對方的心里有一定的分量,就必須把握說話的物理背景。這就需要我們用耳朵認真聽,用眼睛仔細看,用大腦全面分析,尋找合適的機會表達想法。不恰當的說話地點,不僅會影響表達效果,甚至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就應了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禍從口出。”
知行合一
選擇溝通地點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少年時就給地主家放牛,后為了填飽肚子甚至出家為僧。但朱元璋胸有大志,歷盡坎坷,終于成就了一代霸業。
相傳,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一天,少年時一塊兒玩耍的伙伴前來拜見。他見到朱元璋高興極了,生怕朱元璋忘了自己。于是,他手舞足蹈地在金殿上高聲說:“萬歲!您還記得嗎?那時候,咱倆都給人家放牛。有一次,我們在蘆葦蕩里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摔破了,灑了一地的豆子湯。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子吃,結果被紅草根卡住了喉嚨。當時,還是我出的主意,讓你吞下一把青菜,才把那紅草根咽進了肚子里。”
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自己當年的狼狽相被人和盤托出,朱元璋又氣又惱,只好喝令左右:“哪里來的瘋子?!來人,把他轟出去!”
3.社會背景
社會背景指的是雙方的社會角色。比如,某人原來和你平級,你們的社會關系是同事,但后來他升級了,變成了你的領導,你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就不同了,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是社會角色對溝通的影響。
4.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指的是溝通雙方長期以來的文化積淀,包括價值取向、思維模式、心理結構等。文化背景的影響在我們與外國人溝通時表現得最為明顯,因此有專門針對跨文化溝通的研究。
知行合一
跨文化溝通的技巧
在全球經濟中,成功的技巧莫過于具備跨文化溝通的能力。根據大量該領域研究者的觀點,這一整套技巧涉及多方面的個人能力。
● 認識到自己的知識和觀點相對性的能力。我們每個人都趨向于根據我們自己的教育水平、背景和信仰來評判他人、事件和觀點。而認識到自己的這些方面不同于其他文化,會是開啟跨文化溝通的良好開端。
● 不隨意評判的能力。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但不要把自己的判斷告知他人。
● 容忍模糊的能力。承認這樣的事實,即你不可能全面理解另一種文化,但同時你又能在那樣的文化中游刃有余。
這一整套技巧涉及在無須采納和內化的情況下尊重他人的行為方式、其國家以及其價值觀的能力。這些技巧還包括如下能力和素質:展示同理心、靈活性(尤其在高度模糊或不確定的情況下),懂得忍讓和謙卑。
分析: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理解他人的文化、習俗、社會準則及信仰都同樣重要。有趣的是,正當我們發現世界經濟越來越趨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時,我們發現自己的國家也在發生同樣的變化,似乎未來若干年中唯一不變的將是變化本身。
四、噪聲與反饋
1.噪聲
噪聲是指妨礙信息溝通的任何因素,存在于溝通過程的每個環節,并可能造成信息失真。比如外部的噪聲、溝通雙方的信念偏見、語言噪聲等。語言噪聲指的是溝通過程中冒犯對方的語言,會使對方產生反感。
2.反饋
反饋是接收者將信息返回給發送者,并對接收的信息是否準確進行核實。有時是接收者以語言反饋給發送者以核實,比如說“您說的意思是……嗎”;有時是接收者從行為表現上進行反饋,比如接收者做的與發送者說的不一致,就是沒有達到溝通的效果。
小結與思考
溝通的過程模式:信息從發送者傳遞給接收者要經過編碼、選擇通道、譯碼的過程,再經過反饋形成一次閉合的溝通。過程中的溝通要素包括編碼和譯碼、通道、背景、噪聲、反饋。每個溝通要素都對溝通過程產生影響。
通過對溝通過程模式的學習,你覺得在溝通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應注意什么,才能盡可能地減少溝通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