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吳三桂:我還沒出華北,你們投了?
- 明末:洋鬼子被薅哭了
- 日月永明
- 2496字
- 2023-11-04 00:02:00
“大捷,大捷!”
“大捷!大捷!”
“應天福王,投降!”
“應天福王,投降!”
……
大將軍府。
“就這么辦,先把田畝收繳上來。按照戶籍,逐戶均分,要把基礎夯實,順天的分田,每個村子,要選十個青壯入伍。”
徐毅按了個大印后,將公文遞給了王瑋。
正當王瑋拿著公文,準備離開時,徐毅開口道:“我記得沒錯的話,你是先帝十三年秀才吧?”
“正是。”
王瑋躬身道。
“我已經上表天子,賜同進士,舉你入戶部,加戶部左侍郎銜,日后朝廷恢復,南北平定,舉你入閣。”
“去辦吧。”
徐毅擺了擺手,雖然錦城被圍,但有鄭森去督送糧草,心情也是極好。
“承蒙將軍抬愛。”
王瑋躬身作揖,見他不走,徐毅起身嘆息道:“現在我軍實控地區,不過是關寧錦及京畿,三晉在姜鑲手中,南邊勢力混亂,錯綜復雜。”
“吳三桂小心思很重,也難保他會鬧出什么奇怪的事情,不過任何奇怪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都不奇怪。”
“如今人手更是短缺,陛下初登基,我有意上表陛下,開一場恩科,你認為如何?”
開科取士這種事,徐毅心中是很清楚的,這條制度走了一千多年,自然有其成功的道理,而現如今,不單單要收買老百姓的心,讓百姓安穩下來。
更要讓那些士子們,也跟著安穩下來。
開恩科,是安穩士子最好的辦法,而因為經過清軍的洗劫,外加徐毅軍中,文職人員稀缺…
開科取士,已經是箭在弦上。
“陛下施恩于天下士人,自然是好的。只是如今,若開恩科,皇城已毀…”
王瑋憂心忡忡,順天府的皇城,毀于一旦,如何擔得起京試,殿試。
“這倒是個問題…我在和陛下商量商量,找個辦法。”徐毅點了點頭,對王瑋的話很是了解。
讓這幫士人在廢墟中考試…他們不會有家國悲情,只會認為朝廷虧待他們,而偏偏…
“遷都。”
“當年成祖文皇帝,營建順天,花費十九年之久,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無數,今日順天只余一座空城,民不過五萬,屋不過四千。”
“若想重建,沒有一二十年,是不可能的…”
王瑋語氣篤定道。
他前半生沒來過順天,對順天的繁華,只流傳在口口之中,書本之上。
但他現在,見到了廢墟中的順天府,那是一片荒涼。
“這個…我們剛從香山跑到山海關,又從山海關跑到順天…這才…又要去應天的話…”徐毅嗤嗤笑著,如果后人有看史書的,還不把他當成徐跑跑?
頂替了朱跑跑,在歷史中留下濃墨重筆。
“國之重事,將軍豈可意氣用事。”
“大明七成的稅收,集中在江南,唯有遷都應天,以江南之財富,才能供養北方隨時可能出現的戰事,更能減輕京城防御的壓力…”
王瑋話音未落,徐毅擺了擺手道:“遷都這件事,我說了不算,陛下說了也不算,先去分田吧。”
“屬下告退…”
王瑋抿了抿唇,并未發言。
只是他剛剛走出門口,便見到一名傳信兵,連滾帶爬的沖進大將軍府,在陳志軍的護送下,飛快的向著書房的方向沖了過來。
“大捷,大捷!”
“大捷啊!”
書房中,正在鬼畫符的徐毅,聽到門外的聲音,疑惑的走出屋子,望著趴在臺階上,已經上氣不接下氣的傳信兵,望著他遞來的書信。
接過書信,徐毅也不思索,撕開蠟封,取出信件。
只是掃了一眼,徐毅雙眼瞪大,一臉茫然道:“就這?投了?”
“投了?誰投了?”
王瑋愣了愣,暗道:“難道吳三桂投降南邊了?不應該啊…”
“果然,我沒選擇應天,是明智的。”將手中的信件交給王瑋,只是片刻間,王瑋顧不得形象,一躍三尺高,來回踱步,神態激動道:“將軍,江南傳檄而定,天下平了。”
“只剩順軍和西軍,兩股殘余…”
王瑋一時難以自持,激動的手舞足蹈。
他知道,天下大勢,北邊占據著絕對優勢,但誰能想到,南邊投的這么快…
吳三桂還在趕往徐州的路上,對面就投了…
“其實,我都能預想到,吳三桂的臉肯定是鐵黑鐵黑的。”
徐毅亦是忍不住,笑噴了。
整個南方,傳檄而定,不費一兵一卒,而勞師遠征的吳三桂,只打下了保定到濟南一線,軍隊還沒開到徐州,這平定江南之功,也就不能全數算在吳三桂身上。
最重要的是,吳三桂沒能得到徐州到應天的太倉補給…
“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
“我本以為,吳三桂南征,會血洗江南,即便是有人投降,那也應該是殺一批不愿意投降的,現在這幫人混在一起,一股腦的都投降了…”
徐毅心中,既有開心,又有無盡的失落感,南邊投的太快,快到吳三桂的騎兵還沒走出華北平原…
而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此時的江南,仍舊保留著先帝時期的風氣…貪污腐敗,土地兼并,欺壓良善,當然,這些都還好解決。
最難辦的…黨爭。
徐毅對黨爭深惡痛絕,而解決黨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揮舞屠刀,如果這幫人沒有投降的話,吳三桂南征,一定會把他們殺干凈。
這也是徐毅和吳三桂的一場黑暗交易,要不然的話,徐毅怎么舍得將大半天下的太倉都補給給吳三桂的軍隊,那是多少錢,多少糧食?
可偏偏…
“將軍,這事,還是先和陛下說吧,聽一聽陛下的意見?”
王瑋心中疑慮,朝廷黨爭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從神宗年間,一直爭到先帝,黨爭了數十年,把大明爭的四分五裂,國不國,家不家。
“也只能如此了。”
嘆息一聲,徐毅望向后邊的院子,苦笑道:“看過羅貫中的三國通俗演義嗎?”
“看過。”
王瑋點頭道。
“知道袁本初,為什么不去和曹操爭漢帝嗎?”
“我現在算是明白了,所謂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建立在你有足夠的軍隊實力上,袁本初坐擁四洲,他把漢帝接來,并不能給他帶來實際利益,反而是在自己的頭上,架了個主子。”
邊走邊說,王瑋苦笑道:“將軍可沒有袁本初的實力,他坐擁四洲之地,帶甲者超二十萬眾,曹操只有二州之地,帶甲者不過五萬,但最終,曹操勝了。”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祖宗打下的基礎在夯實,后世子孫爭權奪利,一大家子,四分五裂,豈有不敗之理。但論實力,我軍甚至比不得曹操。”
“若是南明那群老爺們都來了順天…黨爭帶來順天,一旦這皇帝玩一手衣帶詔,我估計是擋不住了。”
徐毅苦笑道,沒有一兵一將的漢帝,玩了一手衣帶詔,險些搞死曹操,而今天,朱慈烺的地位,可比漢帝穩固的多了。
徐毅本身的軍事實力,遠沒有達到橫推天下的地步,吳三桂,姜鑲,南邊的史可法,還有云南的沐家,若是朱慈烺效仿漢帝,來一手衣帶詔,號召各地兵馬,先把徐毅宰了…
那可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王瑋心中咯噔一聲,雖然朱慈烺對徐毅幾乎沒有表現過絲毫的不信任,但徐毅此時,無疑是走在鋼絲上,在與虎謀皮,而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時候吃,取決于他的腸胃。
“若果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