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思維
- (美)布萊恩·戴維·約翰遜
- 1599字
- 2023-09-27 17:35:28
未來學家是做什么的?
我因為工作關系經常出差,乘坐飛機飛遍半個地球。在國際航班上,我總是喜歡在降落前填寫空乘人員發放的入境表格。在職業一欄,我往往用大寫字母寫上“FUTURIST”(未來學家)。出入境管理人員看到后,便發生了一些有趣的插曲。在倫敦希思羅機場,一位身材魁梧的安保人員起初不相信我的工作是真實的,后來他開始不停地問我問題,身后的旅客因此排起了長隊,我感到越來越慌張。“好了,未來學家先生。”似乎過了老半天,他才在我的護照上蓋章。“你的工作很有趣,”他補充道,“如果你在研究未來,那就想辦法讓我們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在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是英特爾公司的首席未來學家。英特爾公司是世界領先的芯片制造商,為計算機等設備提供芯片。可以這么說,它制造的是電子產品的“大腦”。我是英特爾公司任命的第一個未來學家,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此,在入境表格上,我寫的不是“工程師”,而是“未來學家”,這總能讓我感到欣慰。
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幫助大大小小的公司和組織展望10到15年后的未來,探索可能的積極性和潛在的消極性。然后,我告訴它們今天、明天甚至5年內需要如何做,才能走向積極的未來,避免消極的未來。
我的客戶遍及各個領域,包括科技、制造、零售、醫藥、農業、金融、政府和軍隊。這些領域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需要在今天做出決定,但是這些決定可能多年內都不會得到回報。這可能是一次投資決策,將影響當年的盈利;也可能是研發一款新的產品,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產生效益。
為了做出艱難的決定,它們需要訓練有素的人收集信息,系統模擬種種可能的未來。這就是未來學家所起的作用。我喜歡對我的學員說:“籌劃未來,舍我其誰?”
我和客戶打交道,其中有一個步驟叫“未來投射”(futurecast-ing),我將在本書后面講到。簡而言之,這個過程依賴多方面的數據,如社會科學、技術研究、文化歷史、經濟學、趨勢數據和專家訪談。通過輸入不同的數據,我不僅能確定那些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還能確定那些小概率會發生的事情。未來學家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向人們展示未來的種種可能。
幾年前,我接到一家建筑公司的邀請,幫助分析這家公司的未來。它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合伙人擔心自己沒有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于是,我們把公司的所有人召集起來,共商未來大計。他們主要在美國中西部設計和建造教育設施。但是,我們并未僅僅著眼于公司的未來,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遠:探索教育的未來,幫助公司設想未來的立足之地。
就在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沒錯,他們看到了公司的未來,也開始明白教育本身面臨改變。他們看清了如何幫助塑造學習的未來,讓所有學習者在生活中一步步做好準備,爭取在21世紀能夠大展拳腳。他們因此深受鼓舞,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名為“90億所學校”(9 Billion Schools)。
“90億所學校”旨在激發討論、創新和行動,幫助創建一個人人都能從學習中受益的世界。這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也是一種拓展生命長度、生命寬度和生命深度的學習。
我們尋求與各種致力于實現“90億所學校”愿景的組織和個人進行合作、規劃以及創新。[2]
他們受到鼓舞,對未來的可能性和自己將會受到哪些影響充滿熱情。
正如上述例子所示,我的工作不僅僅是想象種種可能的未來,也幫助客戶打造最美好的未來。因此,我成為業界所說的應用未來學家。在與我初次相識的人的印象中,我應該是整天坐著,雙腳架在桌子上,想象未來會是什么樣子。但是,事實絕非如此。我是工程師和設計師出身。我是應用未來學家,不僅要描繪種種潛在的未來,還要與人密切合作,搞清楚他們需要采取的步驟。為了實現心目中的未來,他們需要著手做些什么。
這可能意味著要與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密切合作,招聘未來需要的員工,或者與金融界人士一起探討投資項目。我甚至和設施經理共同探討建設怎樣的寫字樓才能滿足公司未來的員工需求。
總之,作為未來學家,我如果想取得成功,不僅要給客戶提供精心設定的未來場景,還要指明他們當下可以采取的實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