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5章 總有一款適合你

84

總有一款適合你

玩,該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吧。我,自然是這個“大多數”里的一員了,呵呵。

對于玩,相對于祖輩、父輩,我不僅“不甘落后”,還“發揚光大”哩。唉,強大的遺傳基因啊。

玩點啥?這里不妨說上幾種,不知有沒有過你的影子。

打“彈子”。主要考驗準度,男生參與為主。一般是全體玩家用玻璃球按相同的高度,依次自由落地到墻根傾斜擺放的磚塊面上,任由玻璃球向前滾動。有直接比遠近的,有比離遠處指定橫線遠近的。玻璃球不再滾動了,誰的玻璃球滾得遠或離指定橫線近,誰就先下手,依次類推。再單手拿起自己的玻璃球去擊打他人的玻璃球。擊中了,被擊中的玻璃球收歸自己。沒擊中,就由下一位玩家去擊打,直至無球可打。

——“彈子”:玻璃球。

有時還玩圓圈式的。事先在地上劃個大大的圓圈,參與者把自己的玻璃球自行擺放在圓圈里。然后按先后順序,單手用自己的玻璃球去擊打他人的玻璃球,把對方的玻璃球擊打出圓圈即獲勝,出圈的玻璃球歸你所有,直至全部清圈。

誰贏的多誰就是王者。輸沒了,可以當場向“子彈”多的玩家買,一分錢一粒。

——“子彈”:此處指庫存的玩具。

記得在上第一個初三時,我上學去的口袋里必裝些“彈子”。一到下課,就和幾個情趣相投的“要好”男同學躲在墻角根開戰。快要放寒假的一天清晨,學校依舊做早操,我在做最后一節“跳躍運動”時,棉襖口袋里的“彈子”不合時宜的發出了清脆的撞擊聲,讓剛好從身邊走過的班主任沈淼根老師聽見了。

沈老師胖胖的身材、圓圓的面容,滿臉的絡腮胡子。先生時常脫口而出的一句口頭禪“桑勞蕩”,幾十年過去了,愚笨的我依然沒琢磨明白表達的是個什么意思,嘻嘻。

——“滿臉的絡腮胡子”叫“拉拉胡子”發音“拉拉武子”、“拉拉胡子兜底攀”發音“拉拉武子兜底派”。

——“愚笨”叫“乖臉呆肚腸”或“乖面呆肚腸”均發音“呱米礙肚腸”、“乖臉笨肚腸”或“乖面笨肚腸”均發音“呱米笨肚腸”:原意指長相好看腦卻愚鈍、笨拙,后來基本泛指愚鈍、笨拙了。

結果可想而知,我被沈老師“請”到了辦公室,不但交了“械”,還寫了份保證書。當時,對寫份保證書好像沒感覺到什么,可“彈子”被沒收了似乎心疼了好一陣子。不過,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暗暗下定了決心,再也不打“彈子”了,也漸漸遠離了貪玩。也是啊,老大不小了,是該用點心放在讀書上了。謝謝沈老師恰到好處的“醍醐灌頂”啊!

——“下課”發音“窩苦”。

——“要好”,也可以叫“至真”發音“子真”:互相關系好、鐵哥們。

翻“豆腐干”。比的是力度,是個力氣活,男生參與為主。玩家拿出各自剛用作業簿的整頁紙折成的四角包,更多的是拿著存貨,放一只在地上,再由玩家依次單手用自己的“豆腐干”瞄準地上的“豆腐干”,掄圓了使勁去拍打,但只可來一下。打翻了身就算贏,那張被翻身的“豆腐干”就變成你的戰利品。同時獲得連續作戰的資格,可以繼續拿起自己剛獲勝的“豆腐干”繼續拍打其他的“豆腐干”,直到沒有“豆腐干”被翻身為止。你那只“堅守”在地上的“豆腐干”等同于守擂,就要接受他人拿“豆腐干”來拍打。自己的“豆腐干”被打翻身了,就光榮犧牲了,沒有被翻身就繼續守擂。如此往復,誰贏多誰牛氣。

——此處的“豆腐干”,指用紙折成的四角包,和食品沒有關系。

——“翻豆腐干”發音“翻豆捂跪”,還可以叫“翻牌包”發音“翻拔包”:拍打四角包。

吹香煙殼。主要比試氣力加巧力,男生參與為主。把香煙盒子拆開、鋪平,折成四角包,再放在桌上讓其他玩家去用嘴吹。吹翻身了,就收歸吹者所有,你來也一樣。有時也會放在地上,用翻“豆腐干”的方式進行比賽,被翻身了就輸了、歸人家了。

不同牌子的香煙殼,代表著不同的價值,和香煙的實際價格相掛鉤。記得當時的牡丹牌、鳳凰牌等高檔煙的外殼,就比勞動牌、飛馬牌、大前門牌的煙殼高檔得多,一個能抵好幾個呢。

“造房子”。主要比賽腿腳的巧勁,男女生參與。先在地上劃出多個方格子,視作一間間房子,不同的格子代表了不同的區域。所有玩家依次從起點用單腳去觸碰碎磚塊或瓦片到指定區域。既要考慮準度,也要考量遠度。誰先完成一輪就先進入下一輪。

——“方格子”:用樹枝或粉筆等在地上劃出的虛擬化的房子。

隨著游戲的進程,每一輪的起點也在一格一格向前推進,直到全部完成。誰第一個走完誰獲勝。

扔磚頭。主要考量力度和準度,男生參與為主。事先在空曠的場地遠處劃上一條線,把十幾塊還算齊整的磚頭緊挨著壓線橫擺著。各位玩家依次站在起點線后面,用手中的半塊磚頭向擺放著的磚頭拋擲。拋出的磚頭過了線就會被判輸淘汰。能一次性擊中擺放著的磚頭使其倒下,就贏,一次擊倒的磚頭越多,意味著勝利的果實越大。沒有被擊倒的,不算。由于離得很遠,為了保險起見,一般都只會拋擲得離目標磚頭近一些即可,然后等又輪到自己了再瞄瞄準來一下。最后,看擊倒的磚頭最多的為最終贏家。

——“扔磚頭”發音“扔醉豆”,叫“撘落磚”發音“撘落醉”。

——“輪到”叫“挨著”發音“阿撒”。

彈橡皮筋。比遠度和準度,男生參與為主。在統一的起點線后,或雙手或單手,依個人習慣,向前方彈射。落定位置最遠的先彈擊。雙手用自己的橡皮筋去彈擊別人的橡皮筋,擊中就算贏,被擊中的橡皮筋就是你的了。沒擊中,就輪到下一位來彈擊。以此類推,完成一輪緊接著開始下一輪。

橡皮筋輸沒了,也可以當場向存貨多的玩家買,一分錢三四根的樣子。

我因為手藝不精,常常是買單的主。不知咋的,那時的我,兜里總會有幾個一分兩分的硬幣,也許是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的“私房錢”吧。其他玩家于是就幸災樂禍的給我起了個綽號“鉛嘟嚕”,這些家伙,真是的,贏我錢,還“別相”我,真不要臉!

——“買單”發音“碼呆”。這個詞,最初的寫法應該是“埋單”,大意是把消費后所需費用的錢幣埋在賬單下面吧。后來人們為了省事,用“買”取代“埋”,即把所花銷的“單子”買下來、付賬,既望文生義,也一目了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的多彩、見識的拓展,一些詞語的內涵、外延也在不斷擴充、豐富,“買單”也是。如今的“買單”不再局限于“付賬”了,更有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擔責”、“負責”之意了。

——“私房錢”叫“私房銅鈿”發音“私王洞低”,也可以叫“小付銅鈿”發音“小付洞低”。

——“鉛嘟嚕”發音“凱嘟嚕”,還可以叫“鉛殼子”發音“凱靠子”:硬幣。

——“別相”:此處指玩弄、羞辱。

跳橡皮筋。考量的是身體的柔韌度、協調性,女生參與為主。有集體跳的,一根長長的橡皮筋兩頭各有一人緊握著,其余的依次參與跳躍,被橡皮筋纏繞住了,就算輸,淘汰出局了。隨著游戲的進展,橡皮筋由低到高慢慢上升,直到用手高高舉起。此游戲很考驗跳躍者身體的柔韌和協調。也有單人跳的,以花樣取勝。

不管集體的還是單人的,跳的時候一般都會同時哼出一串口訣、一段歌謠來。很有韻律,很合節奏,也很好聽,現場歡笑聲此起彼伏。

當然,像踢毽子、抓沙包、打水漂、斗蟋蟀、挑游戲棒、石頭剪刀布、用“鉛窩子”作子彈對攻……七七八八,都是我們的比試項目,太豐富了,總有一款適合你。

——“蟋蟀”叫“賽接”。

——“石頭剪刀布”叫“劃拳”發音“發訣”。

——“鉛窩子”,一種高大樹木上長成的青綠色小果子,大小比綠豆還小,圓圓的,不能食用,也不知能派樹木用,我們這些小屁孩就把它從高高的樹上采摘下,當作自制竹筒的填膛“子彈”,再削一根能塞進竹筒的細圓棍用作向前推進、發射“子彈”的助推器。盡管整把“武器”很簡陋,射程卻也能達到好幾米,射到身上也是挺疼的,打到臉上那就更不用說了。當時也曾聽說有小孩為此被射瞎眼睛的呢,危險系數超高,不玩這玩意最好。

有沒有輸贏后的鈔票獎勵?哪有啊,玩過了,開心了,就是最大的獎賞。不過,也別說,有樣收獲還是值得提一提,那就是,經常勝出的家伙會得到身邊玩伴們英雄般的擁戴,比讀書成績好的形象高大得多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中山市| 潮安县| 射阳县| 金沙县| 柳河县| 永泰县| 新丰县| 兴山县| 安顺市| 肃南| 山阴县| 洪泽县| 聊城市| 丰城市| 南京市| 西乌珠穆沁旗| 东宁县| 长子县| 湾仔区| 黎平县| 洪江市| 白城市| 洛川县| 平乐县| 霍邱县| 托里县| 靖西县| 漳州市| 瑞昌市| 筠连县| 睢宁县| 卓尼县| 泰宁县| 英超| 长泰县| 陆良县| 临西县| 从化市| 游戏|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