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小農民學農
在眾安小學讀三四五年級期間,遇上農忙時節,學校就通過班主任時不時要求我們參加統一行動的“學農”勞動。還算好,主要是田間摘棉花,沒讓我們這些小不點拿著笨重的農具去松土、挖溝、開河。
我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后代,將來大概率還是種地一族。雖然年紀小,但在農忙時,早就成為被大人們逼著下地拔秧插秧、割稻脫粒、打油菜籽的小農民了。就是農閑時,也是拔草施肥打藥的小能手呢。
我始終不太明白,我們這些祖傳的小農民還要學農?還是在考驗、磨煉我們終身當貧下中農的意志堅定不堅定?為啥不安排我們這群小農民去工廠學工呢?哪怕是開開眼、嘗嘗鮮,只去一次也好啊,也算是跨行業體驗一下別樣的生活和精彩不是。唉,種地人的命啊。
慶幸的是,這樣的“學農”活動都安排在下午,完了,就不用再回到學校上課去了,可以不必像平日里上學那樣只能苦苦等到放學才可以回家了,真開心。更值得慶幸的是,因為有了“學農”,讓我們的多次逃課逃學有了冠冕堂皇、拿得出“口”的理由,家里大人只能吃啞巴虧,哈哈。
你不知道吧,像我等一族,在學校多待一分鐘都是煎熬,巴不得老師天天早放我們離校呢。事不如愿啊,那時的老師太敬業了,也沒聽說有什么加班費、補課費、獎金的呀,不到最后時刻決不放人。有時,班里發生一個或幾個同學的出格表現惹毛了老師,特此聲明,肯定不是我,我多遵紀守規、乖巧聽話呀,那樣的話,全班同學指不定何時才能跨出教室門呢。
剛參加“學農”摘棉花,我是規規矩矩、守時守刻,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奇思妙想、“歪門邪道“。參加多了,慢慢模仿高年級大同學的樣,逐漸成“老油條”了,裝模作樣摘了不多一會兒便趁人不注意溜之大吉。棉花桿長得都比我高,我撤離得那叫一個“來無蹤去無影”。
——為人處世“規規矩矩”叫“衣冠到具”發音“衣規到具”、“穿了箍買蛋”發音“踩似顧碼呆”等。
請你放心,我鐵定不是回家哦,一定是和一眾同樣逃之夭夭的狐朋狗友們抱團溜一邊“野”去了。不是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大人只知道自己的小孩還在學校里上課念書呢。
——“規規矩矩、守時守刻”叫“版本守點”發音“掰本守滴”。
——“野”:沒有節制的玩耍。
遇上農民伯伯安排我們到收割完畢的稻田里撿拾遺留下的稻穗的話,那就抓瞎了。一覽無余、“溜”無可“溜”,只能乖乖地“堅守崗位”到最后了。
——“抓瞎”叫“死蟹一只”發音“細哈噎匝”,也可以叫“挺死埋棺材”發音“挺細碼跪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