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傳遞奧運圣火
一個人生活在世間,即便再普通再平庸,也總能不經意間遇上這樣或那樣的難忘瞬間,正如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農村老太太不知不覺就過上了百歲生日,還收到了小輩特別送上的“花花綠綠”。而這樣的瞬間、這樣的機遇,有時就來自不愿寂寞、不甘平庸的自己。也是啊,偶爾刷刷存在感,也算不枉來大千世界一趟。
BJ作為當今世上唯一的“雙奧”之城,很讓中華兒女為之振奮、為之驕傲,我也不例外。我至今還在為能僥幸成為BJ夏季奧運會火炬手而陶醉著呢。
——“僥幸”也可以叫“額角頭”發音“阿高豆”、“死人額角頭”發音“細寧阿高豆”、“苗頭”發音“苗豆”等。
2008年5月23日,星期五,下午兩點整。作為上海第195號火炬手的我,用雙手緊緊握住手中的祥云火炬,和一路跑來的時任HK區團委書記萬建輝先生的火炬來了次火熱的親吻。
剎那間,熊熊燃燒著的圣火,在我面前,在夾道歡呼的上海熱情市民面前,在電視機前全世界熱愛和平的觀眾面前,實現了對接、傳遞、賡續!此時此刻,滿腔熱血一下從我的心臟涌到全身每個角落。我高舉燃燒著圣火的祥云火炬,跨出了人生最榮耀的一步!
我是自作主張報的名。
——“自作主張”發音“私造主張”,叫“自說自話”發音“私梭私我”。
2007年8月初,我在瀏覽網頁時無意間看到了北京奧運火炬傳遞上海站火炬手的招募公告。“科技奧運”怎能沒有基層科普工作者的參與呢?已是南匯區科委、科協公務人員的我當即在網頁上完成了報名。
我深知,被選上的機率很小,但因為報了名,便有了一份牽掛。
自此,有時上網不為別的,就只是看看最新的火炬手招募消息。8月30日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打開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一封上海火炬傳遞組委會通知我通過初選、參加面試的確認書!
面試是有具體說法的,其中要求應試者講一個自己和奧運、和體育有關的感人故事。
我有什么感人的經歷?我翻來覆去想,實在想不出。我既不是運動員,更不是什么行業精英,難道就這樣“繳械投降”了?
我實在不甘心,既然機會降臨了,為什么不試試呢?想到這,我反而心里踏實了,重在參與嘛。再說了,我還是有自己的特殊優勢的,那就是,我從事科學技術普及,北京奧運不是“科技奧運”嗎?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下午一點半,我走進了上海奧林匹克俱樂部百合花廳,參加第一輪的面試。面對考官們,我一上來就信心滿滿地陳述了自己的觀點,科技奧運,沒有基層科普工作者的參與是非常遺憾的。隨后,我講述了二十四年前的1983年9月,第五屆全運會在舉辦地上海舉行火炬傳遞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還為此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也許這個并不感人的故事、這段極其尋常的經歷感動了考官吧,我得以相繼通過了第一輪面試和半個月后在延安中學舉行的第二輪面試。隨后,便是揪心的等待。
之后,我幾乎天天打開奧運火炬傳遞官方網站,查看上海火炬手選拔結果出來了沒有。每天把自己的電子郵箱更新一下,希望能再次收到上海火炬傳遞組委會的信函,當然,希望是入選火炬手的信函哦。
等待好漫長,整整持續了六個月。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在上海《東方網》主頁上,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了SH市公布的第一批火炬手名單中!
欣喜之余,我仍不太相信這是真的,又一口氣在多家網站主頁輸入“上海奧運火炬手”進行搜索。反復證實后才真正松了口氣。此刻的我,依舊像在做夢。
意外發生了!5月12日,星期一,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四川ABCZQZ治州汶川縣境內發生了八級地震,人員傷亡慘重,舉國一片哀痛!原定的上海地區奧運圣火傳遞計劃作了全方位調整,時間也壓縮到只有短短的兩天,每人傳遞圣火的距離由一公里縮短到了一百米。已經很幸運了,短點又何妨。
我是上海第一個傳遞日浦東世紀公園段的最后一棒。我一路激情滿懷、昂首挺胸地慢跑著,一邊高舉拳頭呼喊著,“汶川加油!中國加油!”
這屬于我的一百米,很短,轉眼就過去了。這一百米又是那么的長,讓我如此的激情澎湃、神采飛揚,如此的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屬于我的私人珍藏的祥云火炬,如今靜靜地站立在我的書柜里。你,是在等待下一次更猛烈的燃燒、更持久的傳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