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流水線”裝材料
- 鄉(xiāng)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973字
- 2024-02-17 08:57:13
251
“辦法總比困難多”·“流水線”裝材料
名字的變換未必能為今后帶來多少變化,但身份的變動絕對是改變人生軌跡的存在。
1990年8月初,我告別了家鄉(xiāng)新場,踏入了心儀許久的縣城,邁進了仰慕已久的縣政府大院,非常榮幸地成了共青團南匯縣委機關的一份子。與此同時,入住了由縣政府機關后勤部門統(tǒng)一安排的集體宿舍。就這樣,我在轉換事業(yè)角色的同時,也由“鄉(xiāng)下人”變成了“城里人”,嘻嘻。
當時的團縣高官是儀態(tài)端莊、舉止穩(wěn)重的陶小平先生。
在團縣委機關上班的都是些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個個情緒飽滿、神采飛揚。在小平、學軍、喬俊三書記的運籌帷幄及徐葭、董軍、劉德官、陳新華等等小姐姐小哥哥們的精心打理下,工作氛圍如此的和諧,上下聯(lián)通相當?shù)氖鏁场P∑綍浀囊痪洹稗k法總比困難多”,成了當時團縣委機關上上下下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座右銘,讓一群朝氣蓬勃、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格外的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也讓我這只職場菜鳥激情歲月了好幾個春秋。時至今日,只要回想起那段曾經的過往,仍是那么的心曠神怡、豪情蕩漾。
每逢明天開大會,今天的辦公室里就熱鬧了。大家沒有職務大小、職責分工,也不用誰發(fā)號施令,紛紛圍攏過來。打印出來的材料,按頁碼的先后順序,已一疊一疊的在早就騰空的辦公桌臺面上等候著了。
——“一疊一疊”叫“一墩一墩”發(fā)音“噎墩噎墩”:一堆一堆。
除了一位專門負責裝訂的人員在另一張辦公桌旁忙活,其余的不管是大書記還是小打工,全都排著隊,繞著放材料的辦公桌,邊按頁碼一張接一張地取紙邊轉起圈來。每取完一套,便奔到旁邊一桌的裝訂處兩兩十字型交叉疊好,又回到繞圈的隊伍中。每個人的整條“流水線”運行是那么的嫻熟、流暢,整個辦公室里的“生產”氣氛是那么的輕松、歡快。
唯一愁眉苦臉的要算那位正在裝訂的同事了。嘴里連聲叫喊著“慢點慢點”,兩只手卻照樣不停歇地上下翻飛著。
——“慢點”叫“慢慢能”。
有時,小平書記會煞有其事地隨手拿起一本裝訂好的材料翻看著前后的頁碼錯不錯、漏不漏。還好,沒出啥問題,呵呵。
開會的資料、會標或是活動現(xiàn)場的彩旗、橫幅啥的一切收拾停當,大家繼續(xù)沒有官兵之分,爭著抱起往機關后勤提供的三輪車上搬運,然后組團向外面的會場運送。大伙兒個個是情緒高漲、樂此不疲。就拿我們幾個“小兵”來說,不分你我,搶著騎三輪車賣力氣。這“三輪”騎得那個溜啊,堪比雜技運動員,嘻嘻。
——“小兵”也可以叫“小巴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