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六十歲學吹打”·“潔美理發店”
- 鄉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1540字
- 2024-02-14 07:27:12
230
“六十歲學吹打”·“潔美理發店”
爺爺去世后,我哥哥成了我這個“黃”家事實上的主心骨、當家人。父親自然樂得清閑、逍遙,對我們三兄弟也早已不再居高臨下,頗有平起平坐、和平共處的味道。他老人家對我哥哥還特別依賴,心甘情愿地放棄了當家人地位,家里有什么事全由我哥哥作主定奪。真所謂風水輪流轉啊,嘻嘻。
讓我們三兄弟喜出望外的是,正是從這一刻開始,父親下決心要安穩過日子了。
他像平時出門閑逛似地來到處在三里長街原肇南小學西對面小弄堂里的一家理發店,向結識了幾十年、幾十年如一日只做剃頭一件事的老師傅提出拜師學藝。
這位老先生也是絕,擺出一副大師傅的姿態,讓我父親按部就班的慢慢來。開始幾天,他像對待剛踏上社會的小學徒一樣,只吩咐老爺子在店里幫忙洗洗頭、掃掃地,最多也只是默許父親干雜活間隙可以站在旁邊看看、打打下手。
父親可是個四十七八的大叔了呀,他就想抓緊時間學點關鍵的,回去好開個張、混口飯吃。怎么可能還像一個小年輕似的,從頭開始,學它個一年兩年?。?
要說我父親天資聰明還真不是吹的。他立在老師傅身旁,邊偷看,邊琢磨,待了也就一個星期便不辭而別了。干嘛去了?回去單干了。
老爺子這招“六十歲學吹打”,對我們三兄弟來說無疑是意外收獲、欣喜不已。他老人家終于想要做正經事、回歸家庭了,真不容易啊。
——“六十歲學吹打”發音“絡澀歲熬刺當”:事情啟動得特別晚、本該年少時干的事情直到年老了才去做。
做正經事當然永遠為時不晚,三兄弟們馬上行動起來。自家樓房底層中間的唯一一間房子,名義上算是我的,連夜被清空。哥哥、弟弟拿出木匠師傅的看家本領,再叫上一起出外打零工的油漆工、水電工,“嗶哩吧啦”一陣搗鼓、擺布,空房間很快變身為理發店了。我也不甘落后,當即為老爺子相中的一張國營理發店置換下來的專用真皮大轉椅買了單。
沒幾天工夫,我父親的理發店就閃亮登場、開門迎客了。你還別說,我父親過往積累的人氣真不低,一些曾經的老朋舊友都上門捧場了。小小的門店天天人來客往、熱熱鬧鬧,待客的茶水吞吐量明顯高出了不少。
幾個月后,我父親覺得孫女走路利索了,會到處晃悠了,理發店繼續開在家里太嘈雜、礙事了,就向我哥哥提出把店搬到外面去。
哥哥哪敢怠慢,馬上在家的周圍找地方。很快就看中了奉新公路與奉新港之間那條“寶地”的北端,楊輝中學北隔壁,大治河楊輝橋南堍,一家當時算得上高大上的中外合資服裝企業的外圍墻和公路行道樹之間的夾縫。我嫂子當時就在這家企業上著班。
哥哥又忙不迭地買磚頭、買瓦片、買梁木、買門窗、組織人手施工。一個禮拜后,一開間的一層磚瓦房拔地而起。地方不算大,但夠用了,門口朝東對著路面,好歹也是“街面房”哦。
毋容置疑,父親的這家理發店的外殼,就是個十足的無圖紙、無報告、無批復、無驗收、無身份的“多無”產品。放在今天,那可是鐵板釘釘的新增違章建筑啊,稍有風吹草動,就要被立即推倒予以“粉身碎骨”。好在那時根本無人過問、無人干涉、無人惦記,哈哈。
——此處的“外殼”專指建筑物的毛坯結構。
——“圖紙”發音“肚子”。
——“惦記”叫“看想”發音“窺想”。
我還應老爺子的要求,給他刻了一枚石頭的店名印章,“潔美理發店”。我自感手藝不精、見不了人,父親倒不嫌棄,在店里凡是能下手的圖書、報紙、賬本、海報、門牌上,“啪啪啪”都蓋上一個。
剛開始,父親的手藝自然不精,屬于半吊子。我們三兄弟也無所謂形象不形象了,就當給他老人家做試驗品了,反正不花錢,呵呵。
——“半吊子”發音“備吊子”,也可以叫“啞啞嗚”、“啞污搭訕”發音“啞污呆賽”等:半生不熟。
也別說,我們的腦瓜被半路出道的父親多理幾次后,感覺越來越耐看了。我行走在大庭廣眾之間,終于沒了任何的別扭和心慌,嘻嘻。
——“半路出道”發音“備路策道”,還可以叫“野路子”發音“啞路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