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南山寺·銀杏樹
去新場車站,就必須沿著這條街南北穿過整個集鎮,別無他路可走。
沿土路向北行進,沒一袋煙的工夫,抬頭看,左側還是農田,右側出現了一個圍墻高聳、四四方方的大大的院落。院子里,錯落有致地布滿了高矮各異、大小不一的磚瓦房,色調灰暗,很是破落。圍墻更是破敗不堪,原有的石灰白也早變成黑乎乎、臟兮兮的了。北墻外立面上的一幅畫了有點年頭的時令人物漫畫,斑斑駁駁,沒有了光澤,也不再鮮活、震撼了。
——“破敗不堪”叫“特零特落”。
——“黑乎乎、臟兮兮”叫“黑墨啦嗚”發音“褐么喇嗚”。
——“宣傳畫”發音“細隨我”。
爺爺告訴我們,這里原來是一座寺廟,俗稱“南庵”。元大德十年即公元1306年建造,初名“常寂庵”。從此,這里響起了晨鐘暮鼓,空靈悠遠。清順治年初重修,易名“南山寺”,又叫“南山禪寺”。此地,曾是新場古鎮最負盛名的佛教勝地,建成至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嘍。現在呢,成了國家的糧食倉庫和大型曬谷場,有點可惜了。
假如今天你有幸再經過那里的話,昔日的糧倉又變回寺廟了,還叫南山寺。如此,冬日皚皚白雪下的“南山”才又有了“雪霽”滿眼的靜謐和神秘。
——“那里”叫“伊般般”、“伊噠”、“噯噠”、“阿噠”、“噯里”等。
站在新建成通車的大治河新奉公路橋遠遠望去,南山寺黃的墻黑的頂,朱的門紅的柱,綠樹藍天映襯,金碧輝煌,莊嚴肅穆,香煙繚繞,氣度不凡。
寺廟主體建筑的西側,已建有一條還是南北向的青石道路,差不多就在原來的“三里長街”南端起頭的那段土路位置上。這段最新誕生的石塊路,從寺廟南門起步,一直向北延伸,直至接上和我小時候相比沒怎么“傷筋動骨”、基本保持原貌的古鎮老街街面。
——“傷筋動骨”,此處專指模樣、構造等的大改動、大變化,和人體本身沒啥關系。
寺廟外的場地上,各式小車有序排列。廟門里,各色人影川流不息、摩肩接踵。據周邊人透露,伲新場南山寺的香火旺得不得了。是哇?我不置可否。反正有緣的人們從沒缺過這筆香火錢,雖是向外淘還不得不說“請”,心安了,能睡踏實了,這點小錢算啥。
院落北面的圍墻外,聳立著兩棵古樸、蒼勁的銀杏樹,一西一東、一左一右相望著,郁郁蔥蔥,生機盎然。它們猶如兩位忠誠的衛士,深植在肥沃的土壤里,伸展于遼闊的天空中,守護著腳下的一草一木、四方的黎民百姓。
——“銀杏樹”發音“寧昂語”。
爺爺興奮地告訴我們,這兩棵樹啊,也在公元1306年建寺時得以栽種,有六百多歲了,還是夫妻樹呢,恩愛著哩。幾年前的一場超大雷陣雨中,兩棵銀杏樹都被一連串的閃電擊中,左邊的雄樹沒啥事,右邊的雌樹卻當場起火燃燒。雨過天晴后再看,被燒過的雌樹全身枯枝敗葉、慘不忍睹,感覺挺不過去了。不承想,第二年春天又綠葉滿枝、青春煥發了。造化呀,我爺爺好一陣感慨。
可不是嘛,相伴相守六百年,經歷了多少風吹雨打、電閃雷鳴,還依然昂首挺立著、日夜相望著,真心不容易,妥妥的相濡以沫、地久天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