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物理學:進階篇
- (蘇)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
- 8字
- 2023-09-27 10:50:49
第一章
力學基礎
最簡便的出行方式
17世紀的法國諷刺作家西哈諾·德·貝爾熱哈克曾在其著作《月球簡史》中描述過一件據說是親身經歷的神奇事件:一天,他在做實驗時,忽然身體與實驗儀器升到半空,過了半晌,當他降落到地面上時,卻驚奇地發現自己并非身在法國,甚至不在歐洲,而是來到了加拿大。奇怪的是,西哈諾·德·貝爾熱哈克對這次跨洋飛行深信不疑,他堅稱,當他在空中時,地球繼續向東旋轉,因此他降落到了加拿大而非法國。
不得不說,這真是一種又便宜又省事的出游方式。只需升到空中停留片刻,就能一路向西,去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這種方式若是可行,又何苦再鞍馬勞頓?只需在空中等待稍許,就能抵達目的地。
可惜這一切都只是想象。首先,半空中的我們并沒有真正與母星地球分離,我們仍然聯系在一起,因為包裹我們的空氣也參與地球的自轉。空氣——或者說密度較低的氣層——以及空氣中的云、鳥、蟲、飛機,都隨著地球一同旋轉,倘若空氣不與地球一起旋轉,那我們就會被猛烈的風暴所席卷,與這種風暴相比,最糟糕的颶風也如同和風一般(颶風或龍卷風的風速是40米/秒或144千米/小時,而在圣彼得堡的緯度,地球將載著我們以230米/秒或828千米/小時的速度在空氣中穿行)。
無論是我們靜止,空氣流動,還是空氣靜止,我們運動,都沒有什么區別,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所感受到的風力是相同的。假若有人騎自行車以100千米/小時的速度前行,即使是在平靜無風的天氣里,也得頂風行進。即使我們能夠升到大氣層的頂端,或者如果地球根本沒有大氣層,我們也無法采用貝爾熱哈克所描述的那種簡便的旅行方式。實際上,當我們離開旋轉的地球表面時,我們將繼續以相同的速度——地球在我們腳下移動的速度——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移動。再次回到地球上時,我們會發現自己還在之前的位置。這就像是在行駛的火車車廂內跳躍,離地和落腳的位置是相同的。誠然,我們在慣性力的作用下(沿切線)做直線運動,我們腳下的地球是在追蹤一條弧線,但在較小的時間間隔內,這一點可以完全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