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世界的科學家:生物學家的發(fā)現(xiàn)
- 果麥編 瞻云撰文
- 10字
- 2023-09-27 10:53:06
微生物學先驅(qū)列文虎克
荷蘭鄉(xiāng)下人的來信,震驚了英國皇家學會
1673年的一天,一位41歲的荷蘭人經(jīng)朋友介紹,謹慎地向英國皇家學會投遞了一封厚厚的信件。這封信件內(nèi)裝著的是一份名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的研究報告。
英國皇家學會是世界上最具名望的科學學術機構之一,成立于1660年,匯聚著以牛頓為首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學會每天都會收到大量權威學者的來信,但這篇研究報告的標題不僅又臭又長,而且沒有用拉丁文書寫,內(nèi)容更是像隨手寫的日記。很顯然,它的作者并沒有受到過專門的學術訓練。因為當時的歐洲以拉丁文為共用語,學術文章都是用拉丁文寫成的。
當英國皇家學會的學者打開這篇研究報告,略微讀了幾頁后,卻被深深吸引了。越是讀下去,他們越是震驚,這些研究報告展現(xiàn)的微觀世界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雖然皇家學會資深成員羅伯特·胡克曾在1665年觀察到了植物的死細胞,但他并不認為微觀世界還能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而這份研究報告卻向他們展現(xiàn)了一個精彩紛呈的微觀世界。
英國皇家學會立即意識到了這篇文章的價值,讓學會秘書亨利·奧爾登堡把這些研究報告翻譯成了拉丁文和英文,并在英國皇家學會常會上進行了宣讀。沒多久,英國皇家學會便把相關的研究報告發(fā)表在了《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上。這些研究報告很快引起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轟動,當時的人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看到的微小空間內(nèi)竟然有著如此豐富而精彩的世界。
這篇報告的作者便是顯微鏡之父——安東尼·列文虎克。
雖然在英國皇家學會面前,列文虎克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科學、藝術或?qū)懽鞅尘暗纳倘耍耐怀鲐暙I,卻讓他成為微生物學的開拓者,在人類科學發(fā)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