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炒單(下)
- 重啟投資人生
- 身中劇毒
- 2338字
- 2024-08-23 00:08:59
似乎聽起來,掌握了炒單,就能高枕無憂了,金飯碗,合法搶銀行,只要自己穩住,市場予取予求。
每個月拿著十幾萬二十來萬的本金,賺錢了就出金,不能大富大貴吧,這輩子衣食無憂似乎也不成什么問題。
但實際上,王權沒有永恒,在這個時刻變化著的市場當中,妄想找到一個恒久的圣杯是不可能的。
炒單有兩個死穴。
其中一個死穴。
就是機器人的出現。
后世量化策略的不斷修正改進,大批量機器人的出現,極大程度的壓縮了普通炒手的生存空間。
原來很容易賺錢,甚至必賺錢的單子幾乎一出現就被吃完了,總會有機器人快你一步,快你半步,一口鯨吞完了,然后揚長而去。
多少有點像是后世的,蘿貝快跑橫空出世的時候,有的人會擔心無人網約車取代出租車司機一樣,機器擠壓普通人的生存空間。
當然,無人網約車這個可能顧及到失業率之類的,社會穩定之類,什么百萬槽工衣食所系,有所收斂,不敢放肆推廣。
創業公司要個面子,出租車司機要個里子,地方要個科技創新的政績,這事兒也就過去了,順便給出租車司機一點壓力,鞭策他們提高服務質量,這事兒也就算過去了。
那炒單的炒手,就很顯然不是政策要考慮關懷的對象了。
要知道在更早的時間節點,甚至還有一個罪名叫做“投機倒把?!?
東大的價值導向,也從來都是宣傳勤勞致富。
資本市場,盈利為王,真要拼刺刀的戰場,誰在乎炒手的死活。
算法量化的進化,極大程度的壓榨了炒手的空間,如果說,在這這樣的情況下,部分高手其實還是可以茍延殘喘,勉強維持生計的話。
但是真正幾乎徹底把他殺死的,算得上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另外一個層面。
那就是層出不窮的規則變化。
炒單者的第二個死穴,規則的變化。
這也是東大的傳統藝能了,不想讓某個品種爆漲,就用層出不窮的行政手段進行打壓。
提高保證金,提高手續費,限制單次的開倉手數等等等等。
嗯,某些極為特殊的情況還可以回檔。
327國債期貨了解一下?
其實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剛開始的時候,股市本身也有一定的熱度。
關于壓制投機之風還有相當搞笑的事情發生。
首先,東大股票市場為何要設定漲跌停制度。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將時間回溯到東大成立證券交易所的1990年,當時證券交易所雖然股票數量稀少,但投資者卻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收益,當時深市五只股票,發展、金田、萬柯、安達,原野在發展股份的送配方案引導之下,產生了一波投機性行情,5月開始揚頭,6月開始加速,上漲幅度百分之60。
因此,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和投機者入場,市場行情變的異常火爆。為了抑制市場的投機現象,交易所在1990年5月29日開始實行首次漲跌停板制度,規定漲跌停板幅度為±10%。
但實行漲跌停板制度后,股價兇猛上漲的勢頭并沒有被遏制。
規則再次修改,將漲跌停板幅度限定為±5%,也就是漲跌停都是五個點,
依舊是天天漲。
說個笑話,要是有新股民重生到這會兒估計會納悶,怎么全市場都是ST了。
再然后,仍舊無法阻止股民的投機熱情,又再次對漲跌停板制度進行調整,規定漲停板幅度為+1%,跌停板幅度為-5%。
股市還是在漲。
11月21日,又將漲停板幅度改為+0.5%,跌停板幅度維持不變。
也就是一天最多可以漲0.5%,跌可以跌5個點。
同時當地的zf告誡投資者,注意防范市場風險,同時宣布不準體制內的炒股。
在這般強而有力的干涉之下,如愿以償,確實是管住了。
天天跌停又開始了。
這當然也是不合理的。
總是塔喜歡管癮發作。
奈何往往事與愿違,想要降溫,那就漲瘋你看,想要升溫,那就死給你看。
一放就松,一抓就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都是股市的基本基調。
此后,交易所也曾嘗試放開限價政策,結果開放限價的當天,堔發展又創下了單日跌幅之最,開盤一個小時,跌幅41.6%。
正如一句歌詞:“前前后后,迂迂回回的試探。”
而一番折騰之下,規則最終還是回到了最初的起點。
市場的暴漲暴跌讓政策制定者最終還是回到限價軌道上來,變回到了10個點的漲跌停板制度。
1996年12月16日制定了如前所述的漲跌停板制度后,該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都沒有再進行調整。
再之后,有位天資卓絕的傳奇
大佬發明了漲停板戰法,搞了個甬城敢死隊,開始在場內呼風喚雨,書寫一代傳奇,那都是這之后的后話了。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管事的在發覺,用漲跌停幅度控制實在不科學,所以才開始用了一些側面限制的手法。
正如某位以路燈作為武器的男人最強的武器,是補丁。
綜上所述,政策是最大的變數。
在炒單的層面上。
提高的各個的手續費和保證金比例,等等對炒單都是嚴格的打擊。
對大投機客可能是一拳干死,對于炒手來說,也可以算得上是慢性死亡。
后世的PP、滬鎳,如今的螺紋鋼、鐵礦石、焦炭、玻璃
一個個品種莫名其妙的就這么死在了鐵拳之下。
頗有一種毀滅你與你何干的感覺。
他們甚至不是沖著炒單手來的,炒單手躺槍而是為了打壓對應商品價格本身。
做一些商品的多頭天然就是政策風險,而有些投機客就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煤炭漲價,每一噸漲多少多少錢,冬天就可能多上幾個被凍死的人。
一紙令下,幾個跌停板,馬上死的是方向做錯的人,炒手則是在重壓的手續費下慢性死亡。
同樣說明一件事。
不要做國家的對手盤,不要和國家意志作對,強政策干涉的玩意兒少參與。
順著做不一定賺錢,但
可能有人會說,反著做不就行了?
很遺憾,這是有時間差的。
逆勢做?那可能你熬不到政策出來,就已經被多頭打穿了,掛在旗桿上了變成多軍的燃料。
但是就現在而言,炒單市場。
不說還是一片藍海吧。但是也絕沒有到紅海的程度。
如鐮刀收割機器人還沒大批量出現,智能化程度不夠,算法都還比較笨拙,做點網格套利還可以,趨勢波段,或者一些相對簡單的重復勞動可能還可以,和人還是比不了。
當下的規矩制度也還比較友善。
各個品種的手續費也是合理。
對炒手來說,天時地利人和全齊。
這也是陳浪選擇期貨市場,炒單作為第一戰場的關鍵。
t加0本身,就是無限的可能。
但饒是如此。
陳浪還是在手續費上暫時遇到了一個麻煩。
他完全沒有預料到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