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浪現在的復盤也已經開始了。
他的目光迅速從一只只漲停的個股迅速劃過。
當下處于反彈周期,這周五的大盤給出了一根中陽線,成交量也有所回升。
周五的賺錢效應集中在了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車。
這些個個股的線看著看著,陳浪有種想笑的同時,居然都有些莫名的感動。
好淳樸的k線。
這些個題材股,龍頭的線實在是太實誠了,換現在的話說就是很講武德。
畢竟在重生之前,量化在當時的市場屬于是橫行霸道,群魔亂舞,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的存在。
但凡盤中脈沖的大陽線都要留八百個心眼子,只要一個不留神,第二天就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大低開,或者平開跳水直殺。
沒有任何利空消息,就是拿刀不要命的往自己捅的感覺。
無論多么好看的圖形,都能被量化玩壞,走出匪夷所思的樣子出來。
即使陳浪的技術已經足夠嫻熟,心思足夠縝密,操作足夠謹慎,也時不時也被這群莫得感情的機器人給咬口肉下來。
殘酷而慘烈的廝殺充滿了他重生之前的股票市場。
過慣了刀光劍影,提心吊膽的日子,突然來這么一下,多少有點給他整不會了。
看見這些k線,陳浪發自內心的覺得真的就相當質樸,有種純真的美感。
太友好了。
總算不用殫精竭慮的去和量化斗了。
現在這個時期的市場還是停留在人與人斗的階段,肉眼可見不公平的程度,最多有一兩個花大錢買了通道的通道哥,但無論如何,博弈比重生之前那個環境實在要輕松很多。
對手也是人,他們也會痛,他們也會恐懼,也會喜悅,也會患得患失,猜這種人的動向要很多,因為他們是有情緒的。
而機器人砍自己的時候是真的一點都不痛。
即使有陷阱,在陳浪眼中也變成了相當可愛的陷阱。
可愛是有些奇怪的形容詞,找不到更好的來替代他。
很快關于漲停的復盤就結束了
這周五最熱門題材。
新能源汽車與特斯拉。
很好,今夕是何年?
陳浪在其中看見了相當多的熟面孔,例如其中一只汽車零部件概念股叫做萬向錢潮,每次看見這個名字,陳浪都覺得他很有一股文藝范。
股票名稱可以解自潘閬的酒泉子·長憶觀潮: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萬、向、潮都藏在了詞當中,那么錢呢?
沒問題,不需要點名。
因為這首詞寫的就是錢塘江觀潮。
然后再一看,果真是杭州的企業。
觸類旁通到一定的程度,看一眼公司,你甚至能感受到對方和你玩的文字游戲,然后最終會心一笑。
這個公司如果望文生義其實也很有意思。
萬向代表四通八達,錢代表金融,潮代表交換涌動,很好,錢的流動,金融p2p公司。
當然,這只是一點幽默的文字游戲,和股票炒作并不相關。
這些個股票的炒作并不奇怪。
實際上新能源的風早就開始吹了,這個時候的特斯拉已經是資本市場數得上號當紅炸子雞。
當然,陳浪很清楚的是,在未來的這次牛市他們并不是主角,僅僅只作為輪動的次級別支線。
精銳科技。
四連一字的鋰電池特斯拉概念龍頭斷板,昨天留下了一根上下長影陰線。
最后占據了股吧討論的熱榜第一。
鋰電池?
說實話,這代碼陳浪熟悉,也知道后世是對應的是什么票,但是現在這名字他還真沒沒見過。
要按這個進度。
估計未來進行重組并購之類的。
現在是新能源材料公司,從工業制造平臺變成金融控股平臺。
跨步也夠大的。
隨后又花了半個小時時間快速通覽一遍高人氣個股。
大致對于當下的市場環境得到了一些粗略的了解。
漸漸開始找到了節奏。
對于普通人來說,每天復盤,當日行情也就過去了。
但是陳浪是屬于空投回來的,之前幾乎全是空白。
他需要積累足夠多的對當前這個時代市場的認知。
過去的經驗有用,但是如果完全照搬過去的經驗,反而可能會變成掣肘。
哪怕k線模擬訓練可能接觸過這些票,但是對于此時的炒作邏輯就很顯然了解得不夠。
他需要更細致的,更全面的信息,更好的融入到當下的市場當中
網頁切換反得飛快,一個個關鍵詞被記錄下來。
展現出了足夠強大的獲取信息的能力。
去年,也就是13年的行情主線是tmt,還是互聯網相關,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當中的手游板塊,這是最快出業績的板塊。
13年其實更想像是一場熱了熱場的預演。之后兩年才是真正的大戲。
其中比如去年全年的漲幅巨大的超級明星,東青寶。
這些月線幾根拔地而起大陽線,是如此的扎眼。
估計沒人能想到,這僅僅只是一碟開胃小菜,關于移動互聯網的行情,大的還在后頭。
初步看完熱門個股漲停個股的圖形,陳浪開始了今天的重頭戲。
新聞。
一目十行的開始的瀏覽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陳浪查看的新聞,并非是昨天和今天的新聞。
而是2013年8月份左右的新聞,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年。
這與其說新聞,不如說舊聞。
但這恰巧是當下對他最有價值的信息。
大到宏觀環境,政策引導,小到一些當下風口的科技前瞻,均是熟悉當前炒作脈絡的最佳途徑。
而陳浪為什么要選擇從六個月前的新聞看起,自然有他理由。
新聞,顧名思義,新是用來形容聞的。
新的訊息,消息。
這個詞語其實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只不過很多時候,詞說慣了,已經變成了固定的搭配。
人們在日常口語中,再也體會不到“新”的味道,就這么新聞新聞的喊著,仿佛只要是報紙電視上的報道的,都叫新聞。這個新字的時效性就被默認了下來。變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當他失去了“新”這個特點,立馬就被人棄之如履,掃進了垃圾堆,再不去看一眼。
但是實際上,關于利用新聞炒股,其實是存在兩個解法的。
其一,走新聞的新“極”的一頭,什么是新的極致,那就是人無我有,大家都不知道,你先知道了,這種就是“新”極致。
說人話,一般我們把這種叫做內幕交易,有背景的繼續在市場呼風喚雨,沒有背景的被秋后算賬,進去喝茶。
新聞炒股,走新這一條道的盡頭就是內幕消息,未來有多少漂亮國會山股神靠著這個辦法攫取了天量的財富,因為他們級別更高,所以第一手知情可能都說保守了,他們是第一手制造消息的。
這條掌握信息差的路需要爬得足夠高,具有足夠大的權力,并且還有極大的風險,隨時可能身陷囹圄。
其實并不適合普通人,普通人絕大多數也沒有這本事,而且說實在的,真有這本事爬到那個位置,也不需要股票發財了,多的是機會。
關鍵的是另外一極,這一極,其實是普通人能夠嘗試,努力做到的。
那就是新聞新字反向的極,也就是等到之前的新聞被掃入了“垃圾堆”,沒人在意了,等到所有人都遺忘了這個所謂的“新聞”
等他慢慢變成一個“舊聞”。
這時候游戲才剛剛開始。
這是陳浪無數次復盤過后,靈光一閃的總結。
在市場炒股多年的股民都知道。
一個大利好出了,第二天對應股票高開低走
會有大堆股民聚集在貼吧,說什么借助利好出貨。
教龍頭戰法的老師們煞有介事的對著一根高開低走的陰線開始分析起來,看看而談。
“你看你看,這個題材不被市場認可,這個新聞強度不夠,只有板了才算認可,主力趁機出貨了。”
不不不,這只是不符合那些玩龍頭的人的想法與審美而已,這種砸,是別人故意去頂板,故意被砸的,一切刻意為之。
這波頂板的資金只在意籌碼的數量,不在乎短期的得失,套住就慢慢洗了,這一波拿夠了籌碼,就有資本操控盤了。
突發新聞,只要不是那種已經走過一波甚至多波主升浪,處于絕對高位的股票,本身就處于出貨周期股票。
消息當天從天而降高開低走的大陰線,未來幾乎總是會被收復失地。
為什么?
因為很多新聞,他本身是新,但是他要實現是需要時間的。
由于我們國家的特殊國情,很多事情不是說了馬上就要提槍上馬大干猛干的,太多情況都是兵馬未動,規劃先行。
比如半年前的新聞,新聞可能只是在這個時間點提出要開始著手去做,預期在某個時間節點全面完成或者達成某個目標。
發布這個時間節點的漲幅是來自消息的刺激,這是第一波炒作,情緒為主,多以游資發動。
而真正的機構,往往主導的都是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第四波行情,等到徹底落實,甚至出現真實的業績改變之后,才是真正的落地,根據強度可能有所變化。
有的是人愿意耐心等到“畫餅”兌現的那一天。
財不入急門。
這群才是有許多大格局大耐心的資金的玩法。
當你在嘲笑別人看新聞炒股第一天去頂板被砸的時候,殊不知別人拿著滿手籌碼,也在嘲笑著你。
對于陳浪而言,幾個月之前的新聞,才是真正的滄海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