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襟懷,長者風范:曹先擢先生紀念文集
- 曹先擢
- 1899字
- 2023-09-22 16:38:10
師恩難忘
——深切懷念曹先擢老師
2018年11月4日到13日,我輾轉杭州、廣州等地參加近代漢字研究第二屆年會和中國語言學會第十九屆年會,在這期間驚聞曹先生去世的噩耗。返津之后,馬上到北京看望曹師母,曹師母跟我講了先生生病到最后的情形,我很是悲痛。我和曹先生一直有聯(lián)系,知道他身體不好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沒有想到這么快就走了。我翻出家中收藏的30多年前曹先生授課的課堂筆記和批改的作業(yè),以及后來曹先生贈送的書籍等,逐頁翻看,感到它們所承載的事情好像就發(fā)生在昨天。
我們讀研究生時稱曹先生為“曹老師”,這是學生們習慣的稱呼。《說文解字》是當時北大漢語史方向研究生必修的專業(yè)課之一。1983年,我上了一年曹師的《說文解字》課。先是“《說文解字》研究”課,側重于通論性質。暑假以后,曹師為漢語史專業(yè)研究生專門開了《說文解字》課,這門課在前者基礎上精講《說文》和研究文字的方法,我對此門課印象深刻。曹師將《說文》按義串形分成類別,逐字釋義。有的根據(jù)小篆字形看不出本義就參考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我們逐漸認識了漢字的系統(tǒng),洞悉了研究漢字的方法,使我受用終生。當時漢語史的研究生比較少,曹師在家里為我們授課,他十分熟悉《說文》,而且可以非常嫻熟地書寫《說文》小篆,引起了我們的好奇。由此知道,在“文化大革命”那個令多數(shù)人想要而又不敢大張旗鼓讀書的特殊時期,曹師曾經(jīng)悄悄地多次抄寫《說文》全書。我才知道還可以這樣讀書,明白了做學問要專注,要肯下笨功夫。
跟著曹師學習期間,我曾經(jīng)效仿曹師所教的漢字研究方法,寫過一篇研究《說文》水部若干字的作業(yè),有13000多字,交給曹師請他提意見。曹師不嫌棄我這篇習作又長又粗糙,通篇做了詳細的批改。他在我寫的“先秦文獻出現(xiàn)10次”下批評道:“不宜這樣講,我們所據(jù)僅是先秦文獻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各字出現(xiàn)頻率表”中,對某個字計數(shù)的錯誤也給與了糾正。今天翻開原件,重溫曹師的批閱深有感觸,這種有的放矢的教誨,使我受益匪淺。我們后來逐漸形成的比較嚴謹認真的學風,以及學術研究的基本功,始于師輩們的言傳身教和辛勤培育。師恩終生難忘。
曹師還到學生宿舍看望我們,從思想和生活上給予關心,使我們感到溫暖。后來,我做研究生導師之后也是這樣做的。曹師很善于做思想工作,做事公道,偶爾有想不通的事情去找他都會得到解決。那時曹師任北大中文系黨總支書記,威信很高。
我離開北大以后,經(jīng)常看望或者問候先生。曹師經(jīng)常將他寫的新書寄給我:1990年收到他和楊潤陸先生合著的《古代辭書講話》;2005年收到他和李青梅合編的《〈廣韻〉反切今讀手冊》,在這部書的扉頁上貼著一張紙,說明這部書的編寫原因和相關的著述情況,語言簡練平實,今天讀起來特別親切。有時見到曹師撰寫的新書也會購買,如他和蘇培成先生主編的《漢字形義分析字典》(1999年)等。在此書基礎上,他們又主編了《漢字源流精解字典》(2015年),此書較前書增加1000多字,這是他們關于漢字文化方面的精心之作。曹師自上世紀80年代專注于漢字文化研究,1988年撰寫《字里乾坤》。該書通過漢字字形挖掘中華文化的信息,是改革開放以來有關漢字文化研究方面的首部專著,頗具開創(chuàng)性,對于90年代以后興起的漢字文化研究熱潮具有引領作用。
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辭書學家,曾任中國辭書學會會長,在辭書編纂的理論和實踐上卓有貢獻。上世紀70年代曾經(jīng)主持《新華字典》的修訂和《新華詞典》的編纂、定稿工作,在漢字部首法研究方面有較高的造詣。2002年我接受并主持研制國家語言文字應用科研項目“漢字部首規(guī)范”。2005年到了征求意見階段,課題組向上海、北京、成都等地本領域部分專家學者征求意見。曹師作為被請專家,仔細地看了研究材料,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如:關于漢字切分,原則上要一分為二,能夠獨立成字,不要切分得太細;關于標準,規(guī)則要細,體現(xiàn)歸部原則等。2008年1月6日該項目結題,在天津召開了鑒定會議,國家語委指定曹先生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成員有李行健先生、王寧先生、向光忠先生、傅永和先生、程榮先生。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翠葉處長主持了鑒定會議。會上專家們建議這個項目盡快推薦試行。同年9月2日該項目以《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guī)范》為名,送交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議,并順利通過。審定委員會主任是當時的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教授,曹先生是審定委員會委員。我在此如此詳細地追述這件事,既頌美曹師的學術貢獻和重要的社會影響力,還想說我們是在師輩們的呵護和幫助下才取得進步的。
曹先生雖然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浮現(xiàn)在眼前;他的教誨和對我的幫助,難以忘懷。謹借此次出版紀念文集的機會,表達對恩師最深切的懷念。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