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鼓勵孩子直面挫折
書名: 讀懂,是對孩子最好的愛作者名: 楊建秋本章字數: 1251字更新時間: 2023-09-28 16:22:38
在教養孩子方面,許多父母總是顯得太過小心翼翼,他們給缺少生活經驗的孩子準備好了一切事情,生怕孩子受到挫折。然而父母能一輩子這樣照顧孩子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到那時這個脆弱的孩子又怎樣自己渡過難關呢?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從小就勇敢地面對挫折,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在一個村莊里,有一對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對孩子寵愛有加,這使得在蜜罐中成長的兒子無論做什么都不太專心,就連走路也走不好,時常跌進水溝里,這很是讓望子成龍的父母焦心。
兒子七歲那年上了小學。可是他還是不能讓父母放心,因為他走路喜歡東張西望,不是弄濕了鞋子,就是弄臟了褲子,經常抹著眼淚回家。
一天,孩子的父親帶一把鍬去兒子上學必經的田埂上,在上面斷斷續續地挖了近十道缺口,然后用木板搭成一座座小橋,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過。那天放學,兒子走在田埂上,看到面前一下子多出了這么多的小橋,非常驚慌,不知道該怎么辦好。是走過去,還是停下來哭泣?四顧無人,哭也沒有人幫忙啊。最終他選擇了走過去。當背著書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過小橋時,雖然很害怕,但卻有種滿足感。他第一次沒有哭鼻子。
回家以后,兒子跟爸爸講了今天走過一座座小橋的經歷,臉上滿是神氣。父親坐在一旁夸他勇敢。
但妻子卻對丈夫的舉措迷惑不解,丈夫解釋道:“道路太平坦了,他就會左顧右盼,當然會跌倒;坎坷的路途,他的雙眼必須緊盯著路,所以才能走得平穩。”
只有讓孩子從小經受一些挫折,日后他們才能獨立戰勝生活中的挫折,從容地走向成功。要知道人的抵抗力、免疫力是一步步增強的,從無菌室里走出來的人,往往是脆弱的,他們抵抗不了細菌的襲擊。所以,家長應該對“太順”的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幫助孩子樹立堅強的信念,無論順境逆途都能堅強面對。而父母們首先要改變原來的教育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傘”,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不能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干干凈凈。
父母們應該看到這一點,當你替孩子解決麻煩的時候,也便剝奪了孩子自己體驗成敗的機會,從而也縱容了孩子的依賴性,讓他們無法從生活中體驗戰勝挫折后的自信。人在一生中將會遇到很多困難,父母不能永遠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勇于面對困難,讓孩子轉動腦筋,充分利用智慧自己去解決,而不是父母親自動手為孩子掃平道路。用你的鼓勵,從小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意識和堅強地承受挫折的能力,方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生命的能量,使他們的自信心、創造力在危急與困難時刻發揮到極致,增長孩子競爭取勝的才干和駕馭生活的能力,而父母也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適度的挫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益無害的,孩子面對挫折所表現出來的堅強和勇敢,正是他們日后走向成功的資本。因此父母們不妨放開你的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一些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