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借口遠征
- 大明,你的崇禎回來了
- 單身汪風
- 3229字
- 2023-10-27 00:34:00
“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是大吃一驚。”
李邦華當即將周遇吉從大同召回京.我們要到廣東才行。
“福建第四個師團,將在一個月后,也就是11月底動身。你必須在12月之前趕到廣東和福建。”
“是,陛下。”現在各個師團的修煉情況如何?”
“王上!京營的騎兵已經達到了5000人,而步兵的5000人,則是清一色的馬匹。”
“京營第三、第四、第五軍團的修煉,已經走上了正確的軌道,只需要一場實戰,一場血雨腥風的試煉。”
“是啊。”李邦華開口。
“不錯!加強訓練!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京營很快就會派上用場!切記,一定要保密!即便是軍隊出發,也不能暴露他們的位置!然后借口遠征。”
“是啊,是啊,朱由檢。”
朱由檢在京中安頓了一天,然后就累得回了皇宮。”
朱由檢忽然想到了自己手下的那些心腹!汪直,田爾耕,許顯純,這三個人分別是:現在,我們要改變一下我們的計劃,讓我們去收集南邊的消息,與錦衣衛合作。”
“御林軍田爾耕和許顯純這幾天都在四處招兵買馬,兩位大殺手都不在京城,被田爾耕折騰得焦頭爛額的太監們也不用再被田爾耕折騰,總算是清閑了下來。因為皇帝陛下一直沉浸在享受之中,所以朝堂上的氣氛很是融洽。”
“這突如其來的速度提升,讓朱由檢有一種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覺,他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朱由檢讓王承恩取來了一張紙,將他的想法詳細地說了一遍。
“朱由檢拿起毛筆,給孫傳庭寫了一封信,又給盧象升寫了一封信,又給洪承疇寫了一封信,現在孫傳廷在山西,也算是混得風生水起,手下的軍隊,也是蒸蒸日上。至于與南疆的爭斗,朱由檢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但他的軍中,卻是他最大的依仗!”
“我前些日子收到周遇吉傳來的消息時,還在偷著樂呢!周遇吉率領京營二師坐鎮大同,就是為了抵御蒙古人的攻擊,誰知道蒙古人也是個恃強凌弱的主,見京營二師鎮守大同,連失去兒子的痛苦都忘記了,秒慫了,不再攻打大同,反而對林丹汗窮追猛打!很顯然,他的大本營連蒙古人都忌憚三分,所以才會選擇林丹汗這樣的弱者來對付。”
“孫傳庭的軍隊,就是為了防患于未然,實在不行,孫傳庭就會帶著軍隊回京城,或者去南方增援。”
“盧象升是一位勇猛的將軍,他將接替孫傳庭,成為山西的新一任高官!他手下的天雄軍,也能硬剛韃子,我看到那時,也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過,我把洪承疇留在綏遠,因為這里太過貧瘠,所以,洪承疇的訓練并沒有太大的進展,現在,他手中只剩下了五千大軍,不過,用來應付綏遠的那些難民,卻是足夠了!”
“朱由檢的書信,只用了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王承恩,你馬上命東廠的幡子快馬,將這些信件轉交給山西總督孫傳庭和山西總督。”
“盧象升與洪承疇,已在綏遠,今夜啟程!”
王承恩趕緊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朱由檢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在盤算著,該如何安置汪直和田爾耕!”
“現在汪直在河南打出了一片天地,現在河南的大半個經濟都被內衛控制著。汪直剛剛趕到成都,就傳來消息,說他的計劃成功了!”
“不過,朱由檢還是要用最好的辦法,如果能把汪直弄到浙江和安徽,那就更好了,這樣就能對他們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了。”
“田爾耕和許顯純的價值還不如汪直,錦衣衛現在是皇室的利刃,可以震懾住他們。“在政治上,軍事上,情報上,甚至是經濟上,他們都會聯合起來,發動對南方的戰爭!”
“朱由檢用了兩個小時,終于完成了對汪直和田爾耕的書信。現在都快到午夜了,朱由檢才迷迷糊糊的睡著。
“方正華,你立刻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書信送到內衛統領,錦衣衛統領,以及錦衣衛副統領。做完這一切之后,朱由檢累得倒在了自己的床上,連李佳兒她們都沒有讓他伺候。
“第二天,朱由檢精神抖擻地從床上爬起來,只覺得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力量。他把戶部尚書喊了過來。給我聽好了。”
“從他的報告中,可以看出,他內庫里的錢,已經夠我花上數個月了。”
“田妃,本來我還想著要等一年后再開始給你報仇呢,現在看來,我的復仇時間可以更早一點了”朱由檢輕聲喃喃說道。十日之后,四面八方,所有的快馬,都已經將信件,全部寄到了我們要去的地方。至于從京來的那些人。”
“他們有五個人,速度很快。居然直接殺到了浙江。浙江,還是那個富麗堂皇的大別墅,一個老頭子曾經見過。”
“一封來自京中的書信,在書信中,他瞪大了雙眼,滿臉的恐懼。兩個時辰之后,那五道身影便都到了。”
各位,京城那邊有個好消息!他應該是對的。”
“開始了!兩個月后,大明十三省的命令就會下來,我們的利益將會被完全摧毀,陛下為了以防萬一,已經將京中的兵馬調到了各個省。”
一位老人開口,語氣焦急,不復之前的沉穩。
“兄弟,你說的是真的?這位年輕的皇帝,竟然有這么大的膽子?他是不是瘋了?”
“三弟,這是我在京城中的一個探子送來的情報,他是我留在皇城中的一張王牌,也是我布置在皇城中的一顆暗棋。在此之前,他從未來信,我也從未讓人去叫醒他。而現在,他卻親自來報,看來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所以才會鋌而走險。”
“兄弟,這可如何是好?京營的實力你又不是不清楚,若是京營插手,只怕我們很難應付。”
“老五,我們這支軍隊如何,槍械的修煉進度如何,那幾個教官有沒有意見,他們能不能打一架?”
“兄弟,我們的軍隊,現在已經配備了兩萬支槍械,剩下的五萬支槍械,還有兩個多月就能運過來,我們的軍隊,都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只是比起我們的軍隊,還差了一些。”
“抓緊時間修煉,還有,擴充梟羽軍團,光有這么點人,還不足以讓我們贏得這一戰,這才是小皇帝與我們之間的一戰,如果我們能拿下這一戰,他的實力就會大打折扣。”
“還有,陛下已經下令,讓山西總督孫傳庭和陜西總督盧象升增兵,我們必須要有更多的幫手,讓他們向西北增援!等下一次的火器一到,你就帶著一萬支,到了西方,你就帶著高迎祥,讓他們盡量拖延山西和陜西的明軍,為我們爭取更多的時間。”
五個人中為首之人,聲音低沉的問道。
“呵呵!是時候教訓教訓這個小皇上了,免得他不知天高地厚!一百多年了,我們祖祖輩輩都在打壓老朱家,我就不相信一個毛頭小子還能翻出什么浪花來。”
成都郡城,汪直呆呆的看著皇帝派人送來的一封長信,然后他將這封信仔細的讀了一遍,然后將這封信放在一根燭火上,瞬間燒成了灰燼。
“唉,陛下是不是太著急了,這么下去,我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只是這件事情會鬧得很大,光靠京中那數萬人,怎么可能控制得住這樣的局面?”
汪直有些擔心的喃喃說道。
“皇帝在信里說,十二月份的時候,會把京中所有的軍隊都調到南方諸國去,以防患于未然,但這樣做,并沒有引起南方諸國的注意,只是引起了他們的戒心。”
“但接下來的一段話,讓他震驚不已,因為皇帝要在十二月份頒布一道旨意,設立大明帝國的御用織造廠,從現在開始,所有的紡織企業都將被納入到朝廷的管理之中,這會徹底動搖整個南方紡織行業的根基。”
“當時的明宣宗,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力,所以就在浙江開設了一家紡織公司。但那時候,織造局占據的銷路很少,那些主管的宮里宦官,還得靠著那些商賈,一年賺到的十幾萬兩銀子,和江南紡織行業的盈利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但即便如此,嘉靖陛下還是被扣上了一個與民為敵的帽子,被很多大臣鄙視。”
“皇帝陛下不但要將浙江的紡織行業一網打盡,還要將整個國家的紡織行業一網打盡,這是要將那些以紡織行業發家致富的商賈們,徹底扼殺在搖籃之中。”
“這根本就是把人家的生財之道給堵死了,雖說朝廷想要吃獨食,但卻是硬生生把人家的生財之道給堵死了,就好比原本一年能賺百兩,如今卻只賺一兩,這不就是把人家的生財之道給堵死了?”
汪直起身,來回的走著,心里盤算著對策。而且在書信中,皇帝陛下還提到,要建立皇室的糧食局,酒局,鹽鐵局,藥材局,改組漕運局,組建漕運局,甚至還要建立稅收,向所有的商人征收賦稅!汪直自以為,如果真的采取了這樣的手段,他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那些叛徒肯定會蠢蠢欲動,想要造反,那些小商人或許還能忍受,但那些叛徒身后的大家族,卻無法忍受。
這不是在逼迫他們造反嗎?”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世世代代都在不斷地積累著龐大的財富,而且他們的實力非常的強大,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引起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