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改變地球
人們目前飼養的雞,數量已多到足夠影響地球的結構。據2020年的數據統計,全球的養殖場里約有330億只雞。當然,這取決于人類對雞的巨大消費量。
在解釋雞是如何改變地球結構的之前,我們先來講一個詞:地層。這是一個地質學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大地是一層一層的,每一層屬于不同的時代,有著自己的特征和屬性。現在地球已經46億歲,在過去,地球表面每次出現重大變化,都會被埋到地層當中。
現在的人類正是通過這些地層的特征來解讀地球歷史的。比如,20億年前的地層被認為是造山紀,地層中留下了大量造山的痕跡;6.3億年前的地層被認為是埃迪卡拉紀,地層中有大量的多細胞生物;4.2億年前的地層屬于泥盆紀,那時地球像個大泥坑,遍布昆蟲;到了1億年前的白堊紀,恐龍稱霸地球。

圖1-1 不同時期的地層
那人類稱霸地球的這1萬年里,我們改變了哪些地表結構?我們又會在地層中留下什么?是金字塔、混凝土還是鋼鐵洪流?站在以億年計的地球時間尺度上來看,這些痕跡都會被時間徹底抹掉。但那微不足道卻數以萬億計的、被掩埋在垃圾場中的雞骨頭,卻可能會變成化石,成為地質年代的標記。
一篇科幻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億萬年以后,地球上的人類已經滅絕,外星人考古學家來到這顆美麗的藍星,發現藍星上曾經有過一個雞新紀(Orniocene)。外星人在屬于雞新紀的地層中發現了無數的雞骨化石,由此推斷這是一個由雞主宰的時代。他們還找到了這群藍星雞會使用化石燃料、會制造塑料、會建造城市的明顯證據,這個地層中明顯的核污染痕跡也被認為是藍星雞曾使用過核能的證明,這說明它們的文明程度相當之高,甚至有可能曾經飛出過藍星。
但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藍星雞謎一樣地集體滅絕了。
外星考古學家又在同時代的地層中發現了數以百萬計的亂葬坑,每個坑里面都有上千億只藍星雞被掩埋,同時還有數量同樣驚人的微塑料。
于是,外星考古學家寫出了這樣的推斷:很久很久以前,在美麗的藍星上生存著擁有高度文明的藍星雞。某天,這群藍星雞不幸遭遇了一個變態的外星文明,這個變態的外星文明每天都將數以億計的藍星雞混合著塑料一起挖坑掩埋,可能是在獻祭它們的神明。至于藍星雞滅絕的具體原因,則還需要外星考古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
這是個故事,但也并不完全是空穴來風:目前看來,人類能在地球上長久留下的痕跡并非那些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而是微塑料、核污染、少量鋼筋混凝土,還有大量的雞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