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州城外約莫二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雄偉的大山—青城山,影影綽綽,山勢雄奇,在飄渺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如同幾筆淡墨,抹在天邊。在云遮霧繞的半山腰上,一座青磚碧瓦,屋角飛揚的寺廟矗立其中,卻是半山寺。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正值萬物生長,欣欣向榮的四月天,半山寺大門前開滿了粉紅色的桃花,昨夜春雨飄過,卻是帶下了不少花瓣,那桃林間的石徑上,渲染了薄薄的一層粉紅,泥土的清香跟微醺的花香混在一起組成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味道,陽光照射在枝頭掛著的水滴上面,形成了五顏六色的琥珀。
‘沙沙’的聲音自桃林深處傳來,與林間的鳥鳴和在一起,竟也是難得的天籟!那‘沙沙’的聲音卻是一個十多歲的小和尚拿著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在清掃著滿徑的落紅,只見那小和尚面貌清秀,濃眉大眼,身著一素白小僧袍,倒與周圍的花香鳥語相映成趣,有些渾然天成的味道!小和尚默默地清掃著一地的落紅,周圍的紅花綠葉,鳥語花香仿佛跟他無關。
咄咄的腳步聲傳來,打斷了小和尚的工作,抬頭看去,卻見一四十左右,貴氣逼人的漢子站在眼前。那漢子看著面前素凈的小和尚,威嚴的面孔露出幾分笑容道:“小檀越,你家方丈覺遠大師在寺中嗎?”小和尚看著首次相見的漢子,卻感到一些熟悉,莫名的親近感自心底傳來,小和尚恭敬的答道:“師傅正在佛堂禮佛,請問施主姓甚名誰,弟子好去稟報。”那漢子回道,“請告訴覺遠方丈唐門唐心遠前來拜會。”
小和尚轉身跑向寺院,片刻功夫,半山寺寺門大開,卻是覺遠方丈帶著六個弟子迎了出來。覺遠笑著說道:“唐掌門大駕光臨,小寺蓬蓽生輝,請進,請!”將唐心遠迎進寺中。轉身對著方才清掃的小和尚道,“了然,你接著做你的功課吧”,說完帶著唐心遠走向禪房。
了然小和尚正是臘月二九巴州城外魂欲歸天的吳靖。卻說那時覺遠大師訪客回寺,路過城門,發現了在城門附近幾近歸天的吳靖,老和尚悲天憫人將吳靖從閻王那里救了回來,悉心救治,并收做弟子,法號‘了然’。
說道這覺遠大師,卻也是了不得的人物。覺遠本是武林中佛門圣地少林寺高僧,因不滿少林寺方丈統治武林的雄心,憤而離開少林,云游天下,卻在這巴州城外青城半山建立了半山寺,先收了五個弟子,悉心禮佛,不理會武林紛爭,吳靖正是覺遠大師的第六個弟子了然。覺遠帶著唐心遠在寺中招待,獨自清掃小路的了然難忍心底對于唐心遠的親近,丟下掃帚,跑入寺中。正聽到唐心遠發問道,“大師,青城之雄奇莫過山巔,卻又為何在這山腰位置建宗立廟呢?”覺遠和尚笑著走出門外指著青城后山問道:“唐施主,這是什么?”唐心遠答道:“是青城后山。”覺遠和尚卻是搖頭道:“這分明是我半山寺的后花園啊。”唐心遠怔了一下道:“大師好氣魄!”。覺遠和尚卻又指著青城后山問道,“這是什么?”。唐心遠說道,“大師說是半山寺的后花園便是后花園。”覺遠卻又搖頭道:“這還是山吶!”唐心遠呆立半晌,道:“大師確實佛法高深,在下佩服!”覺遠卻是仿若自言自語道:“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阿彌陀佛。”包括了然在內的六個弟子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唐心遠卻是聽出覺遠大師的勸阻之意,規勸唐門自然發展,別動不該有的野心。唐心遠呆立片刻,轉身離去。了然想要追上去,卻被覺遠和尚叫住,叫到佛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