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麟閣正在慷慨激昂扮豪邁,忽然聽見遠處有人大喊:“胡兒休得猖狂!金城薛舉來也!”
那些胡人自然也聽見了,回頭一看,一隊人馬正呼喝著向他們沖過來,前面幾騎皆是身披鐵甲,手執長槊。
胡人知道是大隋騎兵來了,再也顧不得龍麟閣和白衣少年了,亂哄哄得沿著河向南逃遁。
卻哪里能逃得走?胡人的馬本來已經奔行良久,又與龍麟閣二人纏斗了一番,此時已是人疲馬乏,不一時便被新到的騎兵追上。
那些胡人發現自己已經跑不了了,不得已回身與大隋騎兵接戰。
大隋騎兵中領頭的是個使方天畫戟的猛士,他一馬當先,舞著大戟便沖入了胡人群中,倒與先前龍麟閣一般無二。
胡人心知今日必是沒了活路,也都發了狠,幾個人不管不顧,策馬沖向那個大漢。
那漢子大吼一聲,一把大戟如同出水蛟龍一般,連刺帶砸,幾個想要拼命的胡人根本沒能沖到他的馬前,便被他打下馬下。
后邊的胡人只看見一陣血漬飛濺中自己同伴就丟了性命,方才激起的膽氣瞬間被打散了。那持戟的漢子如同一個魔王,身后還帶著一群小魔王……
已經殺成“血葫蘆”的龍麟閣與謝映登在河邊喘息,看著大隋騎兵砍瓜切菜一般,不一時便將毫無斗志的胡人圍殲。
收兵的大隋騎兵在那持戟漢子的指揮下,一隊車收拾戰場,一隊人隨著他向龍麟閣二人圍了過來。
當先一人容貌魁偉,身形雄壯,他手執一桿方天畫戟,跨騎一匹雄健黑馬,威風凜凜。那柄大戟上帶著血漬,它的主人身上的衣甲上倒是沒有一絲血漬,顯然方才沖殺之時,根本沒人近得了那大漢的身。
大漢控馬緩行,垂著大戟來到龍麟閣三尺之處便勒馬停住。畫戟上的血漬流成血珠,緩緩落到地上。
他上下打量了一會龍麟閣與謝映登,然后回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地上,眼神里滿是欽佩之意——那里零零散散有近百胡人的尸體。
龍麟閣看他不像是個黑吃黑的,知道自己和新認的小兄弟算是死里逃生了,心中慶幸不已。他強撐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對那領頭的壯漢說道:“我叫龍麟閣,多謝將軍救命之恩!”又一指也在打量著那壯漢的少年,“這是我的結義兄弟謝映登。”
說完這句話,他已經覺得腦袋昏昏沉沉,手中的刀也變沉重無比,眼前一黑,便墜下馬來。
謝映登一伸手想要拉住龍麟閣,卻覺得自己身體像不受控制了一般,一下使不上力氣,被龍麟閣帶著,一同摔下馬去。
……
等龍麟閣再醒來的時候,已經是日上三桿。
他渾身上下裹著白布,身上一股藥味,顯然有人替他處理過傷口了。此時只覺得渾身酸痛,又饑又渴。
龍麟閣起身四下打量,想找謝映登,卻發現自己是在一座營帳中。帳中除了自己躺過的一堆干草和一“床”被褥之外,空空如也。
帳外不時傳來呼喝聲,夾雜著馬嘶聲。
龍麟閣正想出去看個究竟,帳外一陣錯落的腳步聲,走進來兩個人。頭前一人正是謝映登。
與謝映登一同進來的那人,身高八尺,肩寬背厚;劍眉虎目,燕頷虎頸,正是那日救了他與謝映登的薛舉。此刻薛舉雖未著盔甲,一身錦服,卻也是不怒自威,雄姿英發。
謝映登與他一般無二,也是包得跟個粽子一樣。只是他已經清洗過,臉上不像剛見面時那樣灰頭土臉。身上的白色衣袍已經換下,因為傷口太多,上身只披了一件寬大的長袍,露著透出血漬的綁帶。
當時只顧著沖殺,現在才發現這小子居然是個面冠如玉的小白臉,眉目清秀,像是個斯斯文文的讀書人,半點也看不出他便是昨日那個隨在他身后幾次沖殺胡人的義氣少年。
謝映登見龍麟閣已經醒了過來,面露喜色,隨即又肅然一禮,折腰下拜:“小弟烏衣謝氏謝映登,拜謝龍大哥救命之恩!”
不等龍麟閣說話,那邊的薛舉反倒先開口了:“小兄弟可是江南‘謝千歲’謝安之后?”薛舉是河東世家大族薛氏中人,雖然不好詩書,性喜騎射,但也知道“烏衣謝氏”的威名。
謝映登自知自家先祖的名聲,謝家雖然在經歷了“候景之亂”以后,已經沒落,不復當初那般將相輩出,但畢竟威名赫赫,天下皆知。所以對薛舉的反應也不意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
東晉時,瑯琊王氏與南渡僑姓謝氏同為東晉王朝倚仗的世家豪族。王導及其子弟,曾為東晉立足江南,斡旋于江南本地世族與南渡僑姓之間,有不世之功。而南度的謝氏謝安在前秦符堅率大軍南下時,運籌帷幄,謝氏英杰謝石、謝玄、謝萬率劉牢之、劉裕等雄將,領兵北拒前秦。以八萬北府兵擊潰符堅八十萬大軍,為東晉力挽狂瀾,名震天下。而北府兵,也是謝氏子弟謝玄一手所建。
烏衣巷的王謝兩家,在當時曾有過“王與謝共天下”之稱,可謂聲名顯赫,權傾江南!
薛舉知道謝氏的威名,龍麟閣也知道!他雖然不是研究歷史的行家,但謝安謝玄名頭實在太大!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謝”說的便是謝安謝玄的“謝”。謝映登在后世的小說電視中也是屢屢出現,是瓦崗寨里的一員大將!眼下的謝映登,雖然還只是一個少年郎,卻已經是槍法嫻熟,膽氣過人。
謝映登,你可是我穿越之后,見到的第一個史上名人!
龍麟閣心中感嘆,想不到自己無意中救了一個漢家英雄后裔。如果說冉閔是個有爭議的“民族英雄”,但謝安謝玄卻是無人可以指摘。只是他卻不知道,救了自己的薛舉也是個歷史名人——西秦霸王薛舉。
眼下他見史上有名的謝映登在看著自己,不禁莞爾:“謝兄弟難道忘了?你我已是結義兄弟,又何須言謝?莫非你當日所說的結義只是戲言?我可是已經當真了!依我之見,應該是你我兄弟二人拜謝薛將軍的救命之恩才是!”說著,便要對薛舉拜下。
他是想起薛舉救他的時候,所帶的騎兵皆是頂盔帶甲,此時又身處營帳,便稱呼他為將軍。
薛舉驍勇善射,喜歡結交豪杰。當日見他二人背水死戰,殺敵近百,便已對他二人感佩不已。來之前又聽了謝映登對他講了當時的情形,知道了他二人素昧平生,一個是拔刀相助,一個是舍生取義,最后又臨危結義,早已心存與他二人結交一番之意,這才與謝映登一起來探看龍麟閣。
他一把托住龍麟閣,笑道:“薛某只是金城鷹揚府越騎營一個小小旅率,‘將軍’二字卻是不敢擔。龍兄弟何必拘于虛禮?薛某倒是羨慕兩位兄弟的生死情意!人生能得一生死之交,實乃幸事!至于救命之恩云云,卻是我的份內之事。”
龍麟閣見他相貌堂堂,言行磊落,當下也不再贅言,只是笑道:“薛大哥相貌不俗,身雄力猛,區區將軍,對薛大哥來說定是易如反掌!”
他是知道隋朝四邊不靖,戰亂頻仍,因此才這么說。
薛舉聽了他這番話,以為龍麟閣也有親近之意,哈哈大笑,一時賓主盡歡。
長寧谷。
大隋皇帝楊廣一身戎裝,手執馬槊,跨下是突厥啟民可汗在大業三年朝覲時送的汗血寶馬踏云驪。
此時的楊廣意氣風發,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弱冠之年。那年的他,還只是晉王,卻率將九十員,麾下勇士五十一萬,旌旗所指,南陳無人可擋!雖然是運籌帷幄的是長史高穎,沖鋒陷陣的是盧州總管韓擒虎和行軍總管賀若弼,但自己是行軍元帥,三軍之首!
如今他已是大隋天子,想親征一個小小的吐谷渾,卻要被朝中一班老臣嘮叨。什么“帝駕輕動,于國不穩”?真該讓那些沒膽識的人見識一下吐谷渾望風而逃的樣子!朕的大志,豈是一個吐谷渾?
他聽著身后轟隆隆的馬蹄聲,夾雜著悅耳的鏗鏘聲,心里的豪氣愈發高昂。楊廣知道那是騎士的兵刃與鎧甲撞擊的聲音。他不覺得那種金鐵相擊的聲音刺耳,作為一個從少年時候便經歷戰陣的人,楊廣喜歡這種令他振奮的聲音。在他看來,這聲音比之大興宮中華殿里的雅樂也是不遑多讓!這樣的想法要是讓朝中的大臣知道,怕是又要勸諫他勿要窮兵黷武了。
楊廣身后是內史令元壽與他麾下的將士。元壽乃皇帝近臣,追隨楊廣多年,自然知情識趣。他知道,此時皇帝陛下興致高昂,所以控制著馬速不去超過楊廣。他麾下的將軍見了,也都有樣學樣,不敢掃了皇帝陛下的威風!那吐谷渾被打得如驚弓之鳥,早已毫無士氣。前方還有斥候,若是吐谷渾夠膽回頭來戰,大伙也就顧不得陛下的“雅興”了,畢竟陛下的安危要緊!最好是能活捉了那吐谷渾的步薩缽可汗伏允!當今皇帝陛下喜好武事,陣前活捉敵國可汗這樣的功勞,足以封侯蔭子!
去年是吐谷渾的“災”年,這個“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先是鐵勒人在大隋黃門侍郎裴矩的“勸說”下,自西襲擊了吐谷渾。吐谷渾可汗伏允毫無防備,被鐵勒人打得一頭霧水,兩股戰戰,結果大敗東逃,一直跑到了西平郡。伏允還不知道是大隋在算計他,還著急忙慌地派人向大隋皇帝陛下求救!英明神武的大隋皇帝自然不能看著伏允在青海瑟瑟發抖,于是讓早已等候多時的安德王楊雄,許國公宇文述帶了大隋府兵去給他“壯膽”。許國公宇文述日夜兼程,趕到臨羌城,終于“接到”了伏允。伏允見了這陣勢,總算開了竅,又慌不擇路地逃往西邊。宇文述大將軍披星戴月“滿懷熱忱”地來“招待”伏允,伏允竟敢“不領情”!真是不識抬舉!于是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旌旗一指,千軍所向,硬是要把滿腔的“熱情”塞給伏允。伏允又累又怕又氣,累的是這幾個月一直在跑路,都沒睡個囫圇覺!怕的是西邊有人打,東邊有人追!氣的卻是自己,像個傻狍子,別人要揍自己,自己還傻乎乎地把臉湊過去!結果被宇文述連取曼頭、赤水二城,吐谷渾兩百多貴族被抓了俘虜。伏允破國敗家,一邊哭一邊向南逃到了雪山。
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但楊廣不這么認為,起碼在這件事上他不能這么辦。
皇帝有皇帝的難處,楊廣得位不正!雖然這件事已經塵埃落定,但他是個自尊心很強的皇帝,他要證明自己是個英明神武,功蓋秦皇漢武的不世明君——尤其是楊廣將自己的太子大哥矯詔賜死后。雖然這些年來他將楊勇的親舊或一一陷罪誅殺,或革出朝堂,但那些依附楊勇的世家大族他卻不能全部誅殺。所以他要以赫赫武功震懾那些當初依附楊勇的五姓七宗、關中軍武世家、江南吳姓、南渡僑姓以及其他的次等豪門,更要向身邊的文武和天下的世家證明:自己是個不世明君!不世明君!
為自己征南陳出謀劃策的高熲被殺了,因為他是楊勇的岳丈!賀若弼也被殺了,不僅因為他與高熲交好,也不僅因為他一直侮辱幫助自己奪得皇位的楊素,更因為這個自大的家伙竟然聲稱平滅南陳時他的功勞最大!一個行軍總管,竟敢聲稱平滅南陳他的功勞大過自己這個行軍元帥!真正是豈有此理!云定興,楊勇的另一個岳丈,本來也是要“以罪處死”的,但這人還算知情識趣,對自己的親外孫也毫不庇護,又有宇文述幫他說話,那便不殺了。這樣膽小之輩,能成什么事?就當賣宇文述一個面子了。畢竟宇文述是幫自己奪得皇位的第一大功臣!
你賀若弼不是說平陳是你的功勞么?那朕就用另一個拓地千里,平滅敵國的武功來證明自己!朕不僅要滅吐谷渾,就連先帝沒能打下的高句麗,朕也要滅之!
朕還要平滅吐蕃!平滅黨項!平滅突厥!
朕要再打下一個大隋一樣大的疆土!
大隋皇帝陛下,麾下何止百萬!
楊廣熱血沸騰,一時心潮起伏,壯志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