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正氣
- 符妖:我收錄了志怪小說
- 流火xx
- 2174字
- 2023-10-02 16:32:07
以魏鼐的衣服為中心,一陣‘新風’席卷書房,洗去了腐朽的氣息,洗去了不見天日而產生的陣陣酸味。
書架、書桌煥然一新,潮濕幾乎要滲出水的地板,鋪上了干燥、整潔的石板。
“相公,那只筆,怎說送就送了。夜夜讀書,以圣人言語熏陶,才將它養出一身的文氣,換個識貨的大儒,怎么著也得拿江州的一套府邸來換。”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說話的女子,話音軟糯,明明是在說正經事,語氣卻像撒嬌一般。
魏書生口中的娘子,踱步走出。外套純白輕紗,里著淡黃色褂子,下身是同色流蘇褲裙,光看身段是一等一的好。臉卻模模糊糊,只覺得美,但又無法具體說出什么地方美,只覺得她是從畫里面走出的美女一般。
魏鼐笑道:“娘子,你要是敢去江州走一趟,哪需要賣筆?我拼著命也要考上舉人,帶你進京趕考。”
女子揮動衣袖,聲音嫵媚而動人:“相公進京趕考,一不小心可就躋身前三甲之列,那時候可就麻煩了。”
她輕敲腦袋,苦惱道:“那時候可就叫那些大戶人家,榜下捉婿,讓人給捉去了!哪里還顧得上我這個糟糠之妻。”
魏鼐似乎對她這種姿態應付不來,忙岔開話題:“我不是早就與你說過,這勾陳筆已經助我勾去沉疴痼疾,留之無用,反而容易讓我產生依賴。”
女子輕聲嘆息:“俺只是覺得,就讓他這么將東西帶走,實在是太便宜他了。畢竟借助這憑物,可是能開啟元神之道!”
魏鼐笑道:“寶劍贈英雄,此物雖沾染因功名利祿而產生的世俗之氣,怎么也算是儒道法器,就該贈予心懷正氣的君子。”
女子笑吟吟道:“相公,你凈蒙我,那小道士藏頭露尾,到底哪里心懷正氣了?俺可看不出來!”
魏鼐正色道:“你相公修的是至誠之道,怎么可能騙你?”
他解釋道:“三枚銅錢,只夠買兩個素包子,換做尋常人,連走這一趟都未必肯。”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來家里時,我又刻意慢待。說話間夾槍帶棒,損了他幾聲,他也不生氣。涵養比我還好。”
朦朧中,女子將袖子提前來,掩面偷笑。
魏鼐嘆道:“他明知道這勾陳筆的特異之處,卻不隱瞞,生怕我不知道,執意要介紹給我。”
“這樣的人,難道稱不上心懷正氣嗎?”
對于他這幅作派,女子見怪不怪,不過還是忍不住說道:“既然要贈予,也該點明,何必事事嗆他?”
魏鼐笑道:“當然稱贊,豈不是佞了?君子之交,高山流水,何必甘若醴?”
女子莞爾一笑。
她鍍步走近魏鼐,雙腳仿佛漂浮,一直到他身后。
從長袖里,伸出兩一只白得異常的手,想要觸碰他的后背。
離得還有一捺,再不敢前進,縮了回去。
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她不是顏如玉,只是一只撲向火焰的飛蛾。
傳說之中,有這么一種讀書人,觀先賢之道,誠心信服,身體力行,以身貫之。一顆心赤紅一片,見君王而不畏,見鬼神而不懼,可稱浩然。
可這世上,讀書做官者眾,不過以圣賢之道為進身之階。
當世宿儒,藏身書齋之中,也不過是校讎注疏,力求還原先賢之道。
可魏鼐卻覺得,圣賢所處情形,又豈能與現在相比。不要說困守孤島,就算身處大洲之中,黎民較上古之時,已翻了數十上百倍。
早已移風易俗,形勢迥異,縱然恢復先賢之道,也只是刻舟求劍耳。
不若去蕪存菁,采其精華去其糟粕,借助經籍之中的精華,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可他讀多了,也發現異常。縱然德沛四海,不過一賢者,去七十二賢甚遠,更難比孔孟。
既然人皆可為堯舜,為什么不能為孔孟呢?
孔孟雖賢,也不過是以惻隱之心對人。觳觫之牛羊,只不過是引起惻隱之心的道具耳,大抵生民之苦未除,無余力遍諸眾生。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釋氏都解不了眾生之苦,只是許下西天極樂,或以投胎轉世、六道輪回安撫之。
他沒能力發這么大的宏愿,救一切苦。他只是想替那些雖有人心,卻無路可走的妖精鬼魅,開一扇門。
他,要做那妖家的孔孟。
而他的娘子,望著他的背影,一時間有些癡了,眼神燁燁生輝。
她素手撫琴,魏鼐以歌合之。
……
李修文手里拿著糖葫蘆,又進了敕令街。
這時候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幾個掛著‘降妖’的道士,已經不見了身形。應該是去做委托去了。
這幾個缺少空缺,正好被后來的道士補上。他們的實力似乎比上午的那些要強,‘降妖’‘伏魔’‘驅鬼’‘鎮邪’幾張旗子掛著,還將自己的名號寫得極大,用一張橫幅掛在攤子頂上,做個橫批。
不過這些人,李修文都不熟,又不可能挨個詢問。他也沒個攤子,就往老道士那里走了。
老道見他來了,搭眼一看,手里并無狀令,捻須笑道:“小友,事情已經解決了?”
李修文點頭應道:“解決是解決了,但是沒有收到報酬。”
聲音說的雖小,但是四周的人都聽到了。傳出一陣陣輕笑聲,之前憋著壞的那幾個,像看到什么滑稽戲似的,聲音尤其大。
老道搖搖頭,剛想安慰他幾句。
就看到李修文從后面掏出一根糖葫蘆,顆顆圓潤,讓人垂涎欲滴。
“也許是好人有好報,路上撿到一根糖葫蘆。只是我不好甜食,也不知道如何處理,真是令人為難!”
老道的徒弟——也就是那個女相的少年,見著糖葫蘆,兩眼發直,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
少年怕自己忍不住,往后轉身,面向墻壁坐著。又捏住了自己的鼻子,生怕自己聞到香味。
見著徒弟的表現,老道贊許的點了點頭,他之所以在耳順之年收下這個弟子。除了看中他的資質,就是因為他能在小小年紀,控制自己的貪念。有此心智,日后降心猿,拴意馬的修行,必可一日千里。
剛想要稱贊他兩句,一不注意,李修文跑到少年旁邊,“我記得是誰想吃糖葫蘆來著?”
“看我這記性,忘了個一干二凈。”
少年的手從鼻子上移開,用力指著自己,生怕李修文看不見。
打臉來的之快,老道長吁短嘆,怒其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