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常威打了一頓后,項羽一臉暢快地離開了。
雖然常威一臉郁悶地趴在床榻之上,但臧衍和元芳兩人卻是一臉喜色,因為自己的師傅沒有性命之憂了。
【你們兩個家伙,看到你們的師傅被人欺負,都不出手幫忙。
搞到我被那死胖子打了十幾個巴掌,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痛的。】常威心中吐槽道。
可元芳兩人不像項羽,壓根不知道常威想表達什么,看見常威趴著一動不動,還以為它只是累了而已。
就在常威郁悶之時,隨何也終于到達了閩越國國都,看著東冶城那六丈高的城墻,隨何心中滿是震驚。
他無法想象,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外面世界的變化竟然如此之大。
尤其是出了漢國之后,沿途的堅城竟然多不勝數,城墻普遍都在四丈以上,都趕得上長安的城墻了。
要是敵人龜縮在城內,他無法想象要死多少人才能攻破這樣的堅城。
正當他感嘆之時,無褚的人也出來迎接了。
當隨何見到無褚后,便告訴他此次前來的目的。
對于隨何要出使楚國這事,無褚本來是持無所謂的態度。
可當他得知,漢國想和楚國停戰,并互通有無的時候,他就不淡定了。
這樣就意味著漢國不支持自己把國土搶回來,還有自己與楚國的大仇也沒法報了。
他當即表示自己不滿的立場,并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與楚國善罷甘休的。
可他卻沒想到隨何又告訴他另一個消息,那就是漢朝將支援他們的大量武器和糧草,讓他和歐搖兩人攻打楚國。
看到無褚一臉迷糊,隨何便解釋道:“他國政事,誰也不得干預。
因此,我們漢國停戰是漢國的事,而你們攻打楚國,是你們自己的事。
我們頂多派人過來走一下過場。”
聽到隨何這話,無褚眼睛大亮,但他對于隨何這次出使楚國,表示擔憂。
只因項羽這家伙殘暴不仁,不是那么好惹的,你這次前去,無疑是送羊入虎口。
隨何也是無奈啊,他也知道項羽這人不好說話,搞不好自己分分鐘有殺身之禍,但誰叫自己的關系沒有盧綰硬呢。
人家盧綰可是陛下的發小,進宮乞求一下陛下,就換成我出使了。
雖然歷史上隨何名聲并不顯,但他在楚漢爭霸的作用卻不可小覷,要是沒有他,天下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
隨何剛開始投靠劉邦的時候,身邊的人并不看好,覺得此人并無多大才華,文不成武不就,勸劉邦不要收留。
劉邦這個人雖然有點放蕩不羈,但是為人生性豪爽,喜歡交朋友;
劉邦的想法是不管隨何是否有大才,只要愿意投靠我就行;
沒想到劉邦的豪爽卻在日后成就了隨何。
項羽攻入關中后,分封諸侯王,由于項羽比較器重英布,就將他封為了九江王。
但項羽封諸侯時,齊之田榮和趙之陳余都沒有封賞,所以田榮和陳余都怨恨項羽。
掌握齊地實權的田榮先是派兵幫陳余趕走了被項羽封為常山王的張耳,
然后趕走了被項羽封為齊王的田都后,自立為齊王。
項羽聽說后大怒,要出兵教訓田榮,就派人來讓黥布一起出兵攻擊齊王田榮,但是,黥布稱病不去,只派了幾千士卒去幫項羽,項羽很不高興。
如果這次出兵,是兩人之間的一點小齷蹉的話。
那劉邦趁著項羽去攻擊齊王田榮的空檔,帶人攻擊項羽的都城彭城,楚向黥布求救,黥布沒有發兵救援彭城這事就是犯大忌了。
在這么危急的時刻,你英布都不來,眼中還有沒有我這個老大。
因此,項羽回去之后,便多次派使者責備黥布,讓黥布更加害怕,再也不敢前去幫助楚軍了。
劉邦聽說他倆發生齟齬之后,也想借機拉攏英布;
隨何感覺機會到了,于是毛遂自薦,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前去策反英布。
隨何帶著一行二十人的使節團抵達九江國,求見九江王黥布,但一連三天都被晾在館舍當中。
黥布既不安排接見,也沒打發他們回去。
但隨何不慌不忙,更沒有跑路,而是拜托館舍主管官員給黥布帶個話:“大王之所以不肯見我,一定是認為楚強漢弱,但我正是為此而來的。
只要給我一個見面的機會就好,如果我的話中聽,對大王自然會有好處;
如果我的話不中聽,大王可以把我們二十人公開處斬,以此來和漢國劃清界限,向楚國表忠心。”
要知道,隨何在劉邦集團只是一個普通謁者的身份,或者說只是劉邦身邊的一個傳令兵,在機緣巧合之下,斗膽接下來這樣一項天大的任務,已經相當于給自己背水列陣了,從此有進無退,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所以說隨何特別大膽,當然,作為他的同僚,也是倒霉,一下子就被他賣了。
不過話說回來,隨何心里應該是有幾分把握的。
因為自己雖然被晾了三天,說明黥布不敢開罪楚國。
但假如黥布的親楚之心真有那么堅定的話,首先在九江國境就會拒絕接納漢使,更不可能在國都把這二十人規模的使節團接待下來。
所以這三天來,黥布一定也不好過,天天都在天人交戰,舉棋不定,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于是,隨何的策略果然奏效,為自己贏得了一個面談的機會。
隨何終于見到黥布后,劈頭第一句話就是故作玄虛。
隨何問道:“漢王派我來九江國出使,恭恭敬敬地向大王遞交國書,我私下卻感到費解,大王為什么和楚國走得那么近呢?”
黥布答道:“難道不應該嗎?我以臣子之禮侍奉楚國。”
隨何等的就是這句話,隨即展開分析,指出當初項羽出兵齊國的時候,黥布托病不去,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臣子;
更不要說彭城求援,他竟然一兵不發,項羽不恨死他才怪。
緊接著,隨何又給他分析現在楚國只不過是外強中干,而漢國則比楚國只強不弱這個事實。
最后又給他畫大餅,說劉邦得勝之后,絕對會給他裂土封王,以禮相待。
隨何這一番分析,果然說得黥布心思活絡。
雖然是半真半假,但至少前半部分相當實事求是——黥布已經先后兩度辜負了項羽,裂痕無法彌合,一定會被項羽猜忌,與其費心費力去維系這種微妙的關系,不如索性翻臉算了。
就這樣,雙方秘密約定:九江國叛楚歸漢。
這是一樁極度機密的事情,千萬不能泄露出去。
黥布之所以要保密,其實就是首鼠兩端,留了后手,將來一旦見勢不妙,還不難和項羽恢復關系。
但隨何怎么可能如他的意?
國際關系看起來高高在上,本質上其實和三角戀愛一樣,隨何作為撬墻角的第三者,明顯就是小三,為了上位,當然是找到原配逼宮啦。
楚漢相爭,雙方都在用人之際,項羽的使者也在九江國,正在敦促黥布趕緊發兵援楚。
于是隨何大喇喇闖進了楚國使者的住處,徑直坐到上首位置,出語驚人:“九江王已經歸附我們漢王了,你們楚國憑什么讓他出兵呢?”
在隨何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黥布就在現場,當即就愣住了。
楚國使者自然憤然離席,場面一時間極度尷尬。
但隨何一點都不尷尬,叮囑黥布說:“事已至此,您趕緊把楚國使者殺了,可不能讓人家回去報信,至于您自己呢,就趕緊投奔漢王吧。”
隨何三言兩語之間,就把黥布的退路斷了。
此時的黥布,就算恨不得把隨何剝皮抽筋,也只能一切依著隨何,先殺楚國使者,又對楚國用兵。
話說項羽也是手下無人可用,派出的人沒有一個能打的,拉攏韓信,被拒絕了。
現在派人出使黥布,最后又被干掉。
最終結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倒向了劉邦,項羽直接被天下所有諸侯圍毆了。
但隨何知道,策反黥布這事,雖然有運氣成分,但畢竟黥布和項羽不是一條心這事,早就有跡可循。
而這次出使項羽,想完成劉邦的任務,那就真的純靠運氣了。
以項羽過往的性格,勸諫一下都要被烹掉,這次自己怕是有去無回了。
想到這,隨何都有點后悔自己當初毛遂自薦出使黥布了,起碼老老實實當一傳令兵還能茍活下來。
而此時趴在床榻之上的常威,心中正想著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口不能言實在是太麻煩了。
忽然,它腦中靈光一閃,心中喜道:【有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