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感懷
古人詩:“鎮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垅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到枝頭已十分。”詩人的春天是嗅出來的。在過去的九十年中,我大概每年都通過我的某一個感官,感知春天的到來,心中充滿了喜悅和光明,眼前有無限的希望。
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間。花形和顏色都沒有什么特異之處。如果只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決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卻以多勝,每到春天,和風一吹拂,便綻開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兩朵,幾朵。但是一轉眼,在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大有凌駕百花之勢了。
我們常講什么什么花“怒放”,這個“怒”字用得真是無比地奇妙。二月蘭一“怒”,仿佛從土地深處吸來了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開遍大千世界,紫氣直沖云霄,連宇宙都仿佛變成紫色的了。
朝陽越升越高,透過濃密的枝葉,一直照到我的頭上。我心中一動,陽光好像有了生命,它啟迪著什么,它暗示著什么。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每天早上對著初升的太陽,靜坐沉思,幻想與天地同體,與宇宙合一。我從來沒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沒有這一份福氣。可是我也感到太陽的威力,心中思緒騰翻,仿佛也能洞察三界,透視萬有了。
我常常一個人在暮春五月到山上去散步。暖烘烘的香氣飄拂在我的四周。人同香氣仿佛融而為一,忘記了花,也忘記了自己。
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么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
月很明,西山頂上有一片火,大概是野火吧,熠耀著,微微地發紅。自一下樓就看到了,沿著生物館后的馬路走向西門,隨時抬頭可以看到這片火。出了校門,在影綽綽的樹的頂上,又看到這片火。沿著校外的大路走回來,走到宿舍門口的時候,西山頂上的火還在亮著,而且更亮了。我笑著說:“這是上帝給我的啟示,我的inspiration①。”
晚飯之后,早已過了黃昏時分。我們走出校門,走到唯一的一條橫貫全鎮的由南向北的大路上,想領略一下古鎮傍晚的韻味。此時,全鎮一片黢黑,不見一個人影,沒有一絲光亮。黑暗仿佛凝結成了固體,伸手可摸。仰望天空,沒有月亮,群星似更光明。身旁大樹的枝影撐入天空,巍然,森然。萬籟俱寂,耳中只能聽到遠處泉聲潺湲。我想套用一句唐詩:“泉響山愈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真仿佛遠離塵境,遺世而獨立了。我們在學校的一座小樓上住了一夜。這是我一生最難忘的一夜。
[① inspiration: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