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者序 弘揚主線經濟學的理念與通識
- 經濟學通識課100講
- 馮興元 朱海就 黃春興
- 4334字
- 2023-09-13 14:53:29
2020年,朱海就教授、黃春興教授和我作為主線經濟學“三劍客”出版了《經濟學通識課》一書,獲得了諸多讀者的肯定。該書包括我們三人100課時的線上經濟學通識課課程。在讀者們的鼓勵下,我們今年結集出版了《經濟學通識課100講》。這部新作包括我們三位學人的另外100課時的線上經濟學通識課課程。
無論是2020年出版的《經濟學通識課》,還是這次出版的《經濟學通識課100講》,其中的精選課文均反映了主線經濟學的理論和理念。談到主線經濟學,就要特別提到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家彼得·貝奇教授幾年前發表的一部名為《應用主線經濟學》的英文著作。根據該書的觀點,主線經濟學有別于主流經濟學,它是一條經濟學發展脈絡,這條脈絡其實是經濟學的源頭和主線,它的發展囊括了多位學者的思想,從托馬斯·阿奎那(甚至包括更早的經濟思想家)、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以及其他蘇格蘭啟蒙運動經濟思想家、早期的新古典學派(當時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也融入其中),再到后來的一些經濟思想家,即六位當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布坎南、科斯、諾思、弗農·史密斯以及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可以納入主線經濟學范疇的經濟學家當然不止這些經濟思想家,比如哈耶克的恩師、新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行動學的創始人米塞斯必然也在其中。德國弗賴堡學派的代表人物瓦爾特·歐肯也應該納入其中。歐肯創建的弗賴堡學派經濟學也叫秩序經濟學,是對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的三大經濟和社會思想來源之一(其他兩大思想來源為社會主義和天主教倫理)。歐肯的理論強調政府應該建立和維持一種競爭秩序,而政府應該在法治的框架內運作。哈耶克在離開芝加哥大學后曾兩度執教于德國弗賴堡大學,是歐肯的好友,也是歐肯秩序經濟學思想的堅定支持者。
我的德國導師何夢筆教授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和中國問題專家。他是德國弗賴堡學派的第四代傳人。最近他在撰寫一部體現主線經濟學精神的經濟學教程專著。他認為應該把這種回歸經濟學發展主線的經濟學(也就是主線經濟學)作為經濟學基礎課程(用于本科生基礎課程),而包括主流經濟學(以薩繆爾森提出的“新古典綜合”為代表)在內的其他經濟學作為進階課程(包括研究生課程)更為合適。這樣安排的好處是避免對經濟學教學內容做本末倒置和非此即彼的安排。現在很多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在畢業之后,只會做計量分析,但是不會針對真實世界經濟現象寫簡單的經濟分析文章,對作為經濟學發展主動脈的主線經濟學理論和思想了解甚少。而且,這些學生在掌握了主流經濟學及其相關的一整套數學工具之后,一般就進入自我封閉狀態,很多學生就不再去接觸,也難以接受主線經濟學的理論與思想。由于主流經濟學理論存在著一些重大的缺陷和錯誤,很多學生實際上進入了“中毒”狀態而不自知。
在主線經濟學發展過程中,不同經濟學家或者經濟思想家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理論存在著差異。這一點體現在斯密和奧地利學派的經濟思想中。比如斯密的經濟理論包含了一些客觀價值論和平均分析法的內容。斯密在《國富論》中還未把律師、會計、演員、舞蹈家和歌唱家這些服務業人士的服務視為一種價值或財富創造,其理由是“所有他們的工作全都在生產之后立即消逝”。由于作為主線經濟學一大核心內容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是主觀價值論和邊際分析法,因此主線經濟學也把上述這些服務視為當然的價值或財富創造。主觀價值論從個體主觀價值評價的角度去看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大小,比如,一位斯密時代的歌劇迷愿意支付幾英鎊去購買一場歌劇演唱會的門票,這實際上表現了他對這場歌劇演唱會的價值評價。
主線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有著嚴重對立的地方。主線經濟學中的奧地利學派的主觀價值論最為徹底,但主流經濟學的主觀價值論是不徹底的,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主流經濟學會加總和比較每個人的效用,然后將其構成全社會的總效用。實際上,不同個體的效用是不可比較和加總的。由于主流經濟學認定他們可比較和加總個人效用,并以此構建精致的總效用模型,因此主流經濟學容易從這一過程中引申出很多侵犯個人權利的政策建議。歐美國家大搞福利國家政策,很難壓縮和控制社會福利開支,負債水平不斷升高,貨幣貶值問題積重難返,個人權利由此容易受到侵犯。這些問題就與主流經濟學中的宏觀經濟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理論的長期負面影響分不開。主流經濟學把很多主觀評價(主觀價值、主觀成本和主觀收益)客觀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各種數學模型,進行各種客觀化的成本收益計算,貌似使得經濟學變成了一門“精確的科學”,實際上則是降低了經濟學的精確度。
主線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的核心范式是截然不同的。主流經濟學的內核是完全競爭均衡理論,它還把依據完全競爭均衡理論所推導的靜態配置效率視作經濟效率標準。完全競爭均衡理論屬于一種“套套邏輯”,也就是循環論證。這是因為完全競爭均衡結果實際上隱含于其假設當中。完全競爭均衡理論假設在同等技術條件下,信息是完全的,產品是同質的,存在很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每個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每個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且資源可以隨時從一個使用者轉向另一個使用者。這樣,完全競爭的均衡結果是每個生產者作為價格接受者,其邊際價格等于邊際成本,也等于邊際收益,邊際利潤為零(這里的“邊際”指的是新增加或者減少一個單位產品的供給)。在實際生活中,符合這種完全競爭均衡假設的情形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美國的谷物市場也不是完全競爭市場,只能說它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市場。
有人認為完全競爭均衡理論是一個極致的理論,可以與物理中的牛頓定律相媲美:完全競爭均衡理論假設了在經濟中無摩擦成本,牛頓定律則立基于真空假設。這些人認為,正如牛頓定律適用于萬有引力,讓真空假設下的引力成為萬有引力的基準,假設的完全競爭市場也應該是不同經濟形式所應參照的市場結構基準,其相應的靜態配置效率也應該成為各類市場結構所應參照的效率標準。但是,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從市場過程和企業家行為的角度看,完全競爭均衡是每位企業家所希望避免的結果。比如手機市場和汽車市場就是如此。這些市場屬于差別產品市場,存在多個差別產品,信息也是不完全的;其中除了存在現有產品之外,還會出現新產品。這種“不完全競爭”市場是常見的市場形式,其效率標準不能參照完全競爭均衡所達致的靜態配置效率,而應參照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所強調的動態效率,它體現為企業家驅動市場過程中所體現的(動態的)市場供求協調的增加和供求不協調的減少。企業家和競爭作為市場過程屬于一個硬幣的兩面,可以不斷推高市場供求的兩兩匹配程度,也就是市場協調程度。這種推高也是動態的:當新產品出現之后,舊產品的銷售可能受到打壓;在新的供求格局下,企業家相互競爭,繼續驅動市場過程,又開始推高新的一輪市場協調。這里,實現更高程度的市場供求協調屬于協調標準,是一種動態的效率標準,而不是完全競爭均衡所指向的靜態配置效率。企業家才能和創新在實現更高程度的市場供求協調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真實世界中,市場過程的展開是由企業家推動的,卻被主流經濟學不公正地、錯誤地貶為“不完全競爭”。真實世界中的這種市場過程確實并非完全或者完美,但并不比假設條件下的(想象的)完全競爭市場差。這種市場過程的展開呈現出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畫面。因此,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拉赫曼稱之為“萬花筒般的世界”。
按照貝奇教授的觀點,主線經濟學大致體現了三大核心觀念:市場是一個動態過程,制度和文化背景塑造了這一過程,政治作為交換。這三大核心觀念大致對應三大學派,即奧地利經濟學派(以哈耶克為代表)、新制度學派(以科斯和諾思為代表)和公共選擇學派(以布坎南和奧斯特羅姆為代表)。主線經濟學堅持認為:只有個人才能行動;激勵很重要;給定正確的制度,個人的行動會有利于共同善;產權幫助我們更好地行動;政策制定者與研究者應當保持理性謙恭。主線經濟學認為這些思想可以運用到市場、制度、文化和政治等領域。貝奇主張上述三大學派的經濟學思想應該結合起來使用,而不是單獨使用。主線經濟學也不排斥數學,比如貝奇也肯定數學在經濟分析中的貢獻。他重視上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農·史密斯在主線經濟學中的作用。史密斯是實驗經濟學之父,是經濟實驗和數學分析的高手,同時也是哈耶克的忠實粉絲。
這里,主線經濟學不限于奧地利學派經濟學,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屬于其核心。這是因為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占據著經濟學的主位,從而可以充當元經濟學的角色。比如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主觀價值理論及其相關的要素價值歸因理論,就完全體現了其元經濟學的分量。根據要素價值歸因理論,企業家根據其對消費品市場價格的主觀預期,評價其所需生產要素的價值大小,并決定是否投入資源購入一定數量的生產要素以組織生產。從這個意義上看,現代主線經濟學可以視為由作為元經濟學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與其有親緣關系的其他經濟學派構成的一種開放和包容的經濟學發展主線。現代主線經濟學并不反對,也不應該反對在任何方向上有益的經濟學研究嘗試與拓展。不過,現代主線經濟學反對錯誤的、不適用的方法論,尤其是主流經濟學的完全競爭范式。此外,這里所倡導的把主線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基礎,并不是說主線經濟學所包含的主要經濟思想家的所有思想或者觀點都是正確無誤的。比如斯密的客觀價值論就屬于被揚棄的內容。
在主線經濟學當中,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有些像經濟哲學,一種有關“道”的經濟科學,主流經濟學則更像是有關“術”的研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所有有關“術”的理論都是錯誤的,要本著“揚棄”的態度去看待和甄別有關“術”的種種理論。另一方面,如果所有的“術士”能夠較好地理解主線經濟學,則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理論梳理和對策建議有所框定,而主線經濟學則會對這些“術士”可能提出的“歪論”或者“歪術”發揮一些規范、避險和止損的作用。
本書既適用于所有對經濟學感興趣者,也對經濟學專業學者和學生大有裨益。與2020年出版的《經濟學通識課》一樣,《經濟學通識課100講》的每篇文章大致篇幅在800~1500字之間。每篇要求盡量做到通俗易懂,對新出現的概念做簡單的解釋。有些概念已經在2020年的《經濟學通識課》中得到了闡釋,讀者可以對照《經濟學通識課》中的相應文章,加深對相關通識內容的理解。《經濟學通識課100講》全書分為六大部分:理論基礎,產權、競爭與企業家精神,財稅與租,金融發展,經濟治理,公共治理。與2020年的《經濟學通識課》一樣,《經濟學通識課100講》由馮興元和楊華統稿。感謝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老師在百忙之中為此書作序,感謝海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希望本書能夠有助于讀者加深對經濟學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有助于讀者學以致用,運用從本通識課中學到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分析真實世界中的許多社會經濟問題與公共政策。
馮興元
2022年正月于北京頤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