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岌如今落入張承奉之手,他并不排斥投靠對方,只是擔心張承奉在事后將自己出賣,用以平息李茂貞的怒火。
至于遠在鳳翔的家人,他已經顧不上,只要留得性命,大丈夫何患無妻。
張承奉明白李繼岌的顧慮,他朗聲笑道:
“李兄可知千金易馬骨,我將李兄當作馬骨,將來招攬英雄,又怎會效仿岐王,推罪于下屬。”
說罷,張承奉指月盟誓,必保李繼岌的安全。
李繼岌見狀,終于放下心來,他放棄李茂貞賜下的姓名,恢復本名桑弘志,投入張承奉的麾下,跟隨他東出。
張承奉事先做好了強攻渭州城的準備。
他也想不到自己能在半路上逮到桑弘志。
渭州城固然空虛,但陌刀兵與義從軍都不善于攻堅,為此,張承奉特意帶上了龍突騎麾下的五千蕃兵,準備用以攻城。
先前擴充的三萬五千名蕃漢步卒之中,羅通達、宋惠信、龍突騎麾下都是作為騎馬步兵存在,具備一定的機動力,因而被張承奉留在蘭州聽用。
其余二萬蕃兵則是純步兵,機動性差,被安排鎮守河湟,威懾當地部落。
如今,有了桑弘志的投效,自然也不再需要張承奉攻堅奪城。
而張承奉也臨機應變,一改此前的策略,不再直撲渭州城,而是利用桑弘志,為他騙開沿途縣城、軍城。
誰又能想到,奉岐王之命,回到渭州征調兵力的岐王義子,原來是在為張承奉詐城。
縣令、守將們紛紛中招,張承奉輕易襲取渭州東部各城。
此時,帶上五千蕃兵的好處也體現出來了,使得張承奉能夠分兵守城。
二月末,當李茂貞還在蘭州,等待桑弘志將援兵從渭州帶來之時,張承奉已經就著夜色,兵臨渭州城下。
一路走來,無論是桑弘志,還是簇擁著他,跟隨奪門的河隴將士,都已經駕輕就熟。
火把下,桑弘志仰著頭,很不耐煩地朝著城樓上喊話:
“快快開門!我奉義父之命,回來調集援軍。”
城樓上的守軍認得桑弘志,不疑有詐,但沒有留守之人的命令,他們也不敢私自打開城門。
“還請將軍稍候,在下這就去請示留守。”
“走開些,莫要讓我久等,否則饒不了你!”
桑弘志在城下罵罵咧咧,答話之人答應一聲,便匆匆前去向留守渭州的李繼筠報信。
李繼筠是李茂貞的親侄兒,自然要比這些義子更受信任,被安排在渭州看管物資。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李茂貞出兵之前,就已經在渭州囤糧,以供應前線,因此,李繼筠實際也負責向前線供應后勤。
李繼筠得知桑弘志從前線返回,揚言要調集援軍,還以為是前線戰事不利,他來到城樓,確認過城下之人正是桑弘志,立即下樓,命人打開城門,他出城與桑弘志照面,低聲問道:
“兄長倉促東歸,可是前線有變?”
桑弘志回以讓人捉摸不透的笑容,頃刻間,簇擁著他的百余名河隴將士暴起發難,劫持李繼筠,搶奪城門。
這種事他們也不是第一次干了,可謂熟能生巧,沒有半點拖沓。
李繼筠驚愕不已,他慌張道:
“李繼岌!你這是何意!”
桑弘志不理他,而是沖著倉促應戰的守軍喊道:
“岐王大敗,隴右張節度出兵收復渭州,現已兵臨城下,城中將士聽著,繳械即可保命,負隅頑抗,禍及妻兒!”
哪怕震天的喊殺聲,也難以蓋過桑弘志的這一嗓子。
似乎是為了映照桑弘志的說法,城外響起轟鳴的馬蹄聲,正是張承奉率領埋伏在外的河隴將士殺來。
別說這些守軍,就連李繼筠也對李茂貞大敗的說法深信不疑,否則河隴軍又如何能夠反攻渭州,桑弘志又怎會投靠了張承奉。
守軍信以為真,紛紛放下武器,不再抵抗。
即使有人想要趁亂,往其余三門逃出渭州城,為李茂貞報信,也被張承奉提前設下的伏兵擒住。
他早已在東、南、北三門之外,各派五百騎兵監視,防止消息外泄。
否則張承奉一路殺來,李繼筠又怎會得不到一點消息。
李繼筠曾與桑弘志一同出使甘州的,同樣稱得上是張承奉的舊相識。
張承奉在控制城池,安撫城中軍民之后,并沒有為難李繼筠,只是將他收押。
在留下陌刀兵守衛州城之后,繼續與桑弘志詐取渭州東部城池。
當他占據渭州全境,有將領勸說張承奉直取李茂貞的老巢鳳翔府,卻被張承奉斷然拒絕。
他并沒有勝利沖昏頭腦。
李茂貞遲遲等不來援軍,必會起疑,而自己手頭的兵力,也僅僅只夠占據渭州。
若是自己直撲鳳翔,必然沒有足夠的兵力留守,這些渭州降卒暫時來說,派不上用場,張承奉也不敢用他們守城。
一旦李茂貞回師來攻,渭州防備空虛,不僅會被李茂貞給奪了回去,深入敵后的自己也將遭遇危險。
在直搗黃龍的誘惑下,張承奉保持了清醒。
實際上,渭州發生的變故,隴州、鳳翔府、秦州等方面也已經有了警覺。
畢竟保密工作做得再怎么好,都已經攻占渭州全境,這些相鄰的州縣多多少少也會耳聞一些消息。
與此同時,正如張承奉所料,李茂貞遲遲等不來桑弘志的援軍,從后方運送糧草的隊伍也已經失期,這讓他意識到,必然是后方出現了重大變故。
軍中缺糧,李茂貞不敢久留,他慌忙撤圍而去。
蘭州城內的羅通達眼睜睜看著李茂貞離開,并沒有出城追擊。
他不知道李茂貞撤圍,是張承奉成功襲取了渭州,還是李茂貞在引蛇出洞,為的就是要將他騙出蘭州城。
不過,張承奉給了羅通達明確指令,就是要守住蘭州城,而不是讓他伺機殲滅李茂貞西征的主力。
羅通達不愿畫蛇添足,萬一這是李茂貞的埋伏,自己鑄下大錯,豈不是枉費了涼公的心機。
李茂貞其實也確實留了一手,但是見羅通達沒有出城的意思,只得鎩羽而歸,自廣武梁匯合守橋的三千將士,再次渡過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