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苾達曼走出吊籃,張承奉立馬迎了上來:
“有勞岳翁為我奔波,今日的恩德,小婿不敢忘懷。”
就在昨日,甘州城中操辦了一場喜事,回鶻可敦契苾氏在與可汗藥羅葛仁美和離之后,改嫁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
雖說契苾氏并非正妻,但張承奉還是尊契苾達曼為岳翁。
在古代,妻與妾的地位天差地別,妻子的娘家被稱為妻族,而妾的家人未得允許,不能與夫家攀附關系。
當然,如果夫家犯下誅連九族的罪過,妾的家人也并不在九族消消樂的范疇之中。
契苾達曼擺著手笑道:
“能為使君效力,正是達曼所愿。”
如今張承奉占據四州,隱有一統河西之勢,契苾達曼自然樂于見到女兒再婚,之勢遺憾自己晚了一步,讓龍拂延的女兒搶占了正妻之位。
他如今為張承奉奔波,也并非是為了契苾氏,說到底還是部族利益使然。
龍家知道要依附張承奉,汲取養分壯大自己,契苾達曼又如何不知曉這個道理。
隨即,契苾達曼就將從回鶻使者口中得知的嗢末軍情報,盡數告知了張承奉。
張承奉聞言,內心頗為失望。
他耗費心機,自然是想要將嗢末主力引誘前來,如此便可在大勝之后,長驅直入。
可嗢末人只派來了一千騎兵救援,即使將他們吃下,在嗢末主力并未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情況下,他也只得放棄出兵涼州,專注消化甘、肅二州,將當地百姓盡數納入自己的統治秩序之下。
不過張承奉也很快調整了心態,至少這一戰能夠將嗢末人打痛,讓他們在自己回師敦煌的時候,不敢將手伸向甘州。
契苾達曼笑道:
“也不知明日一早,當嗢末人殺入戰場,發覺中了使君的妙計,又是什么模樣。”
張承奉卻搖頭道:
“破敵又何必等到明日。”
契苾達曼詫異道:
“莫非使君即刻便要出兵?”
張承奉頷首道:
“沒錯,正如岳翁所言,敵軍奔襲兩日,人困馬乏。
明日就要上戰場,今夜必須要養足精力,正是沒有防備的時候。
此時若能以奇兵襲之,必可大敗敵眾。”
契苾達曼聞言贊嘆不已,他當即主動請纓,愿意作為向導,跟隨張承奉出城。
張承奉卻笑道:
“岳翁為我深入敵營,探得情報,我又怎能再讓岳翁奔波。”
說著,張承奉看向一旁的莫賀阿啜:
“有莫賀校尉為我引路足矣。”
莫賀阿啜就是此前跟隨契苾達曼出城的兩人之一,張承奉說是讓他護衛契苾達曼,實則是讓他在旁監視。
契苾達曼同樣清楚,但他并不覺得這種做法有什么問題。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謀事不密則成害。
契苾達曼反倒欣賞張承奉的這份謹慎,認定這樣的人才能成事。
莫賀阿啜見張承奉提到自己,趕忙挺起胸膛應下。
契苾達曼見狀也不再堅持。
后半夜,張承奉帶著龍家精騎與回鶻義從以及一千陌刀牙兵,在莫賀阿啜的指引下,前往嗢末人藏身之地。
而張進達則奉命在夜間率兵入城,暫時接管甘州城。
嗢末人藏身在甘州城以東的一處山谷。
張承奉率領兩千步騎一路走來,途中并未遇見嗢末人的斥候,牙兵校尉陰仁貴對此感到奇怪。
他疑心其中有詐,與另一名校尉渾鷂子找到張承奉,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張承奉笑著為二人解釋道:
“嗢末人如今要做的,是隱蔽自己,等著明日一早,再從我們的身后殺出。
他們唯恐走漏消息,又怎么會派出斥候四處搜索,萬一被我軍的哨騎撞見,豈不是打草驚蛇。”
二人聞言,恍然大悟,陰仁貴頗為尷尬:
“使君妙算無窮,是末將在杞人憂天。”
“不。”
張承奉拍著他的肩膀勉勵道:
“你做得很好,往后有什么擔憂,也盡管與我直言。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因此就需要你們來為我查漏補缺。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陰仁貴聞言,備受鼓舞。
他能夠分辨得出,張承奉這番話,是由衷而發。
一旁的渾鷂子也同樣附和著點頭。
......
甘州城頭,契苾氏在張承奉離開后,就一直站在城樓上眺望,等候著他平安歸來。
契苾氏覺得,上天是公平的。
在自己十幾歲時,嫁給了年長她二十歲的藥羅葛仁美續弦。
如今三十來歲,又能得到比她年輕十余年的張承奉的寵愛。
況且那位使君在此之前,似乎還是個雛兒。
一想到這兒,契苾氏就想捂嘴偷笑,她憑欄望著東方,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
契苾達曼悄無聲息的走近,來到契苾氏的身后,說道:
“你不必擔心,嗢末人只有一千騎兵,遠道而來,人馬疲憊。
而使君以逸待勞,以眾凌寡,以有備算無備,焉有不勝之理。”
契苾氏聞言,轉過身來,低聲道:
“女兒只是在擔心他的安危。”
契苾達曼見狀點頭道:
“就是應該如此,方能討得使君的歡心。
忘記你曾經是回鶻的可敦,今后要一心一意的侍奉張使君,盡早為他誕下子嗣。
相較于我們回鶻人來說,龍家勢單力薄。
你若是能為使君誕下長子,有回鶻各部作為支持,龍拂延之女坐不穩正妻的位置。”
契苾達曼倒是不擔憂自己的女兒能否生育。
契苾氏曾為藥羅葛仁美誕下一子,尚且年幼,時年僅三歲。
其子名叫藥羅葛裴羅,已經因為她的關系被張承奉放了出來。
契苾氏當了這么多年的回鶻可敦,又怎么不懂這個道理,自是一點就透。
時間緩緩流逝,契苾氏在城樓上也不知道焦急等待了多久,終于見得遠處亮起點點火光。
晚風送來了將士們的歌聲。
出征的兩千步騎,無論胡漢,無論是否識得歌詞之意,盡皆高唱《大陣樂》,凱旋而歸。
行至城外,城墻上的守軍與城墻下的將士,盡皆高呼:
“大唐威武!使君萬歲!大唐威武!使君萬歲!”